本书是中国自五代时期产生木刻耕织图像至宋、元、明、清一千多年来,以图像史学等方法全面、系统研究和论述中国古代耕织图的学术专著。
书中汇集了宋、元、明、清时期较完整的、成系列的耕织图及有关图像1000余幅,是目前我们已知最全版本。书中附有历代帝王、名人有关耕织图题诗400余首,极其稀有珍贵。读者可以从书中了解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农耕与蚕织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古代各地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的情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古代耕织图概论(精) |
分类 | |
作者 | 王潮生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自五代时期产生木刻耕织图像至宋、元、明、清一千多年来,以图像史学等方法全面、系统研究和论述中国古代耕织图的学术专著。 书中汇集了宋、元、明、清时期较完整的、成系列的耕织图及有关图像1000余幅,是目前我们已知最全版本。书中附有历代帝王、名人有关耕织图题诗400余首,极其稀有珍贵。读者可以从书中了解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农耕与蚕织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古代各地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的情景。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耕织图像的历史渊源 第二章 历代耕织图像的发展 一、五代木刻耕织图像 二、宋代《耕织图》 (一)北宋宫廷耕织图像 (二)南宋楼踌进献《耕织图》 (三)南宋统治阶层极为重视描绘农耕和蚕织的系列图谱《耕织图》的主要原因 (四)楼踌《耕织图》的几种直接摹本 三、现存的楼踌《耕织图》的几种重要摹本 (一)南宋宫廷《蚕织图》 (二)元代程綮《耕织图》宫廷藏本 (三)明代宋宗鲁《耕织图》(日本狩野永纳翻刻本) (四)明代万历《便民图纂》中《耕织图》 四、历代楼踌《耕织图》的同源本、再创本及延伸本 (一)南宋刘松年《耕织图》 (二)南宋梁楷《耕织图》 (三)南宋李嵩《服田图》 (四)元代杨叔谦、赵孟烦《农桑图》 (五)明代唐寅《耕织图》 (六)明代仇英《耕织图》 (七)清代《耕织图》的多种版本 1.康熙《御制耕织图》 2.雍正《耕织图》 3.冷枚《耕织图》 4.陈枚《耕织图》 5.袖珍型《耕织图》 6.乾隆《御题棉花图》 7.乾隆石刻《耕织图》 8.乾隆《豳风广义》中《蚕织图》 9.碧玉版《耕织图》 10.嘉庆《棉花图》 11.陈功题跋《耕织图》 12.绵亿《耕织图》 13.道光石刻《蚕桑十二事图》 14.道光《橡茧图说》 15.光绪石刻《耕织图》 16.光绪木刻《桑织图》 17.光绪《蚕桑图说》 18.光绪木刻《棉织图》 19.何太青《耕织图》 (八)苗族仿绘《耕织图》及其他 (九)清代创建耕织图景区及其重农特色 第三章 《耕织图》内容释义 一、耕图二十一幅 二、织图二十四幅 第四章 创造仿制耕织图像的各种器物 (一)康熙五彩耕织图瓷瓶及瓷碗 (二)康熙青花耕织图瓷碗 (三)康熙《御制耕织图》墨锭与乾隆《御题棉花图》墨锭 (四)清代木刻及漆刻耕织图屏风 (五)乾隆墨彩耕织图诗瓷版 (六)乾隆粉彩耕织图瓷挂屏 (七)乾隆斗彩耕织图扁壶 (八)道光粉彩耕织图八方碗 (九)光绪粉彩耕织图瓷尊及瓷葫芦 (十)耕获图纨扇 (十一)缂丝耕织图挂屏 第五章 《耕织图》中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 第六章 古代倡导和宣传《耕织图》所起的作用及其效果 结束语 附录:历代(宋、元、明、清)《耕织图》题诗 一、南宋临安於潜令楼踌题《耕织图》诗四十五首(附录《耕织图》后序) 二、元代翰林学士承旨、书画家赵孟頫题《耕织图》诗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三、明代万历刊本《便民图纂·耕织图》题竹枝词三十一首 四、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题《耕织图》诗四十六首 五、清康熙帝题《木棉赋》 六、清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稹)题《耕织图》诗四十六首 七、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和楼踌诗原韵题元代程檠《耕织图》诗四十五首 八、清乾隆帝和康熙帝原韵题《耕织图》诗四十六首 九、清乾隆帝题《棉花图》诗十六首 十、清乾隆朝直隶总督方观承题《棉花图》诗十六首 十一、清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题《棉花图》诗十六首 十二、清道光朝刘祖宪《橡茧图说》题诗四十一首 十三、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木刻《桑织图》题诗二十三首 十四、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於潜县令何太青题《耕织图》诗四十九首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中国是农业古国,有 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灿烂 的农耕文化。耕织图是中 国古代为劝课农桑,采用 图像形式描绘耕种与蚕织 操作全过程的图谱,其产 生一千多年来,在中国农 业发展历史中具有独特的 地位。这些图像倡导农桑 并举、耕织并重,传播推 广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 具,鼓励耕织劳作,是我 国农耕与蚕织技术和文化 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农业 生产发展、社会经济繁荣 和文化进步发挥着重要作 用。《耕织图》被称为“ 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 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 织的画卷”。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是我国乡村文化振兴 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乡村 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 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 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 且要不断发扬光大。”“我 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 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根。”“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 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 路。”“要推动乡村文化振 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 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 、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王潮生先生所著《中国 古代耕织图概论》一书, 系统论述了中国自五代木 刻耕织图像出现,至宋、 元、明、清时期,有关耕 织图产生、发展与流传的 历程。全书收集整理了历 代耕织图片一千余幅和历 代名人所题的耕织图诗四 百四十多首,全面展现了 古代“耕”“织”方面的文献 资料,还对耕织图的历史 渊源、发展脉络、蕴含其 中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 ,以及古代倡导宣传耕织 图所起的积极作用等方面 ,进行了完整深入的研究 论证和分析阐述,内容丰 富,考证有据,论述深刻 ,时间纵跨千年,历史脉 络完整,是全方位、系统 性研究“农耕”“蚕织”图像 的重要学术成果和珍贵史 料。 研究历史,取得准确 的图文对照之佐证,实属 难能可贵,非一朝一夕之 功。《中国古代耕织图概 论》作为中国农业历史中 图像史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填补了我国古代耕织图 研究领域的空白,实为新 时代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灿 烂辉煌的农业历史文化的 一部重要专著。希望本书 的出版,能够为广大农业 历史研究人员提供有益帮 助,为农耕文化传承、乡 村文化振兴起到良好的启 迪、引领和推动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 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唐华俊 2021年8月1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