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面对外星生命,人类该如何回答那个干百年来难解的问题:我们是谁? 《星际唱片》是人类交给宇宙的第一个答案。这份地球档案由NASA委托超人气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打造,它跟随两架“旅行者”探测器飞出太阳系,在茫茫星际中漫游。期待着一场与外星生命的邂逅。为完成这项浪漫的使命,萨根与各领域的专家在6个月内不断尝试,力求用最少的介质承载尽可能多的珍贵信息。最终,一张代表人类文明的金唱片诞生了: 1部由采样汇集而成的地球之声 55种不同人类语言的亲切问候 90分钟来自世界各地的经典音乐作品 118张展现地球生命和人类文明进化史的精美照片 《星际唱片》收录了这张金唱片的全部内容,并带有详细解说。作为这段传奇的亲历者,唱片原班制作团队从他们各自的角度讲述了这张唱片从构想变为现实,并最终飞入太空的故事。 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年11月9日~1996年12月20日),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大卫·邓肯天文和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出色的科学家。他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会长及创始人之一。20世纪50年代起他就成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顾问,参与了探索金星“水手一号”项目的设计。70年代初期,萨根首次出现在“今夜秀(The Tonight Show)”节目,将天文的奇观和理论以及关于生命的起源介绍给数百万观众。萨根还是搜寻地外生命的积极支持者。在冷战高峰时期,萨根建立气象模型说明全球核战可能导致地球生态失衡,提出“核冬天”假说。 卡尔·萨根博士不仅仅是一名杰出的、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的天文学家,更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科普大师。他的优秀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美国普利策奖,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此外他还撰写了数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普读物。 目录 序言 为了未来的时代与生命 “旅行者”唱片的创建 地球之像 “旅行者”的问候 地球之声 “旅行者”的音乐 “旅行者”的使命——探索外太阳系 尾声 附录 再版译后记 序言 两位“旅行者”——非凡的 成就与更多的期盼 1978年2月,卡尔·萨根 和《星际唱片》的其他作者 —弗兰克·德雷克、安·德鲁 彦、蒂莫西·费瑞斯、乔恩· 隆伯格和琳达·萨根,在第 一版的前言上共同签下了他 们的名字。当时他们还不确 定,“旅行者2号”能否把探 索的旅程延伸到天王星和海 王星。萨根也预见不到,“ 旅行者1号”拍摄的一幅照片 会对他自己产生那么深刻的 影响:那是在将近60亿公里 以外,“旅行者1号”回首拍 摄的最后一张照片,一张几 乎难以辨认的地球照片—“ 暗淡蓝点”。 这几位合作者当中的某 些人,对火星上存在生命深 表怀疑。他们无法预见,未 来将有机器人在火星表面漫 游,验证这里在很久以前是 否曾有生命,在火星表层以 下是否仍有生命幸存。他们 想象不到,“卡西尼号”在木 星的几颗巨大卫星—木卫二 (欧罗巴)、木卫四(卡利 斯多)和木卫三(盖尼米得 )表面的冰盖以下,会发现 由盐水组成的巨大海洋。在 土卫二(恩克拉多斯)的表 面,探测器还将拍摄到火山 喷发。 当时,萨根正在他的实 验室里忙碌地实验各种有机 气体,并且将在不久后发表 一篇论文,提出是有机化合 物“索林”(Tholins)使得土 卫六的大气层呈现出独特的 红色。然而他还无法预测出 ,土卫六表面存在着液态甲 烷和乙烷形成的许多湖。两 位“旅行者”飞临土星时发回 的数据,引发了科学家们的 相关推测。但是直到30多年 后,这些猜测才由“卡西尼 号”探测器直接拍摄而得到 证实。 当然,这几位作者当时 也不会想到,出于一个非常 实际的原因,“旅行者1号” 将成为我个人钟爱的探测器 ——“探寻外星智慧生命”( SETI)项目的艾伦望远镜 阵,仍然倚重“旅行者1号” 。它从极其遥远的太空发来 的微弱的电子信号,被当作 外星人问候信息的“替身”, 用于检测我们的所有仪器是 否运转正常。 但是,共同撰写这本书 的合作者们当时就已知道, 两位“旅行者”都将穿越太阳 磁场边界的“日球层 顶”(Heliopause),飞入 无垠的星际空间。而这意味 着,他们终将战胜嘲讽与怀 疑,摆脱官僚、企业、音乐 产业、版权持有人和政客们 的束缚。他们希望能以最清 晰明了的方式,向任何在遥 远星球繁衍的文明、任何有 缘收到这份信息的邻居,描 述我们是谁(或者说,我们 曾经是谁),我们为何憧憬 着未来。 本书详细地记录了这份 星际信息的制作过程。它同 时也是一份辩护词,向世人 解释,为什么某些特定的信 息被选中,而另一些图像、 声音和音乐被排除在外。不 过,最重要的是,正如书中 所强调的那样,这张金唱片 上的内容,是留给遥远的未 来人类的一份档案。唱片制 作团队衷心地希望,我们人 类能够持续存在下去。 今天,“末日时钟”的表 盘上,指针距离代表人类毁 灭的“午夜”又近了6分钟。 地球的总人口已经从1970 年代的43亿,激增到了今天 的74亿。这个星球上正在发 生的战争,多半是因宗教冲 突而不是政治纷争(在人类 历史上,因宗教而起的战争 往往持续更久)。“人类世” (Anthropocene)这个名 词被广泛接受,证明人类的 影响已经足以开启一个新的 地质年代,而这个新的地质 阶段,可能会迎来第六次生 物“大灭绝”。或许,人类自 身果真没有未来。 假如萨根此时依然健在 ,他的团队还会写下书中这 样的文字吗?他们送入太空 的信息还会像金唱片上的那 样积极、充满希望吗?我想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 定的。至于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是否还会在星际 探测器上搭载这样一份礼物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要困难 得多。但是至少有一个正在 操作中的项目,会在未来几 年后解答这个问题。 乔恩·隆伯格和安·德鲁彦 都在率领各自的团队,策划 一份新版本的金唱片。他们 希望借助全世界的“海选”力 量,选择更具代表性的信息 ,呈现今时今日人类在地球 上的面貌。他们计划利用当 时制作金唱片时无法获得的 技术支持。虽然两人的努力 都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是应 该可以放心地说,在任何21 世纪的人类自画像中,来自 中国的信息含量都将远远超 过“旅行者”金唱片上的两幅 照片和一首乐曲。 在过去的几年里,隆伯 格组织起了一个由顾问和技 术专家构成的团队,同时建 立了一家非营利性质的基金 会。他们希望搭乘“新视野 号”(New Horizons)探测 器的顺风车,在它完成既定 的探测任务之后,把又一份 星际信息送入太空。这个名 为“同一个地球”(One Earth Message)的项目, 将延续“旅行者”金唱片的主 旨,向外星邻居展示地球的 自画像,而这一次是以数码 的形式。它将在互联网上面 向全世界征集方案,经过透 明公开的展示、评审,最终 确定几个不同板块的优胜者 。他们设计的信息将很可能 被送出太阳系。如何转录信 息等细节仍未确定,但是它 无疑会容纳许多照片、声音 ,甚至三维的视频。 此刻,“新视野号”探测 器上的闪存卡里,保存着探 测器在冥王星附近拍摄的图 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