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16~19世纪的西江流域,活跃着一个特殊的流寓人群,他们来自广东珠三角低地,沿着西江向上游高地迁移,广泛散布于广东西部、广西、贵州南部、云南东部乃至越南北部。他们是前往边地赴任的官员,是参加竞争不那么激烈的科举考试的士子,是跨区域做生意、修祠庙和建会馆的商人。他们中有人“适西再未归”,但更多的人在上下游流动间努力维持着与珠三角分居家庭和宗族的联系,这种联系为上游移民提供身份认同和文化资本,又为下游宗族增添名声和实利。广府人的迁移大多顺应明清的国家政策,也推动粤商网络和广府社会文化扩展至上游,更成为后来世界范围内华人流寓的源头之一。 作者简介 麦哲维,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The Sea of Learning: Mobility and Identity in Nineteenth-Century Guangzhou(《学海堂与晚清岭南学术》沈正邦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Opportunity in Crisis: Cantonese Migrants and the State in Late Qing China等书。 目录 致谢 凡例 引言 第一部分 帝国的中间人 第一章 官员:上游边地的帝国代理人(1570~1740年) 第二章 士子:迁移与科举考试(1570~1760年) 第三章 商人:商业网络与国家支持(1700~1850年) 第二部分 流寓家庭 第四章 西江流域的丈夫和妻子 第五章 上游定居者与珠三角宗族 结语 回望惨淡之旅 注释 参考资料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