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清照自是花中第一流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西岭雪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李清照的生平传记,书稿分为“北宋”“南宋”两部分,讲述李清照在北宋南宋两个朝代的经历。包括李清照的出身、关于李清照母族的几种说法、李清照的婚姻等,对李清照的生平做了详细概述。文稿中还涵盖李清照流传下来的所有作品,并配以解析,包括《浣溪沙》《一剪梅》《蝶恋花》《怨王孙》《小重山》《行香子》等。文中也将李清照的词与晏殊、晏几道做对比,逐词拆解,探讨李清照的词和其他词人风格的不同。最终写到李清照卒于江南,临终未能回到她惦念的故土。 作者简介 西岭雪,原名刘恺怡,作家,编剧,作品有长篇小说、散文、游记、红学专书等六十余部,代表作有“大清三部曲”“西续红楼梦”系列“西望张爱玲”系列等,影视戏剧代表作有昆曲《红楼梦》、话剧《每个女人都很孤单》、《寻找张爱玲》等。 目录 序言 李清照的一帘幽梦 第一炉香 北宋篇 官二代不及文三代 李大娘子和赵三郎的幸福生活 大相国寺的钟声 汴京的日子花暖香融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遭雷劈的元祐党籍碑 青州有座归来堂 金猊、熏笼与山枕 词论,别是一家言 战争来了 靖康之耻 那些花儿都谢了 第二炉香 南宋篇 衣冠南渡 庭院深深深几许 不肯过江东,项羽与嵇康 他到底是个诗人 金石漂流记 改嫁风波 江山留与后人愁 打马江山,谁能携我过淮水 桐风蕉雨,绍兴十三年的春天 难忘中州元宵节 她与梅花有个约会 李清照的茶凉了 序言 李清照的一帘幽梦 在没到青州之前,我 从没想过山东还有一座那 么美的城市。而在我踏上 青州古城的第一瞬,就忍 不住说:我想在这里长住 。 这是一条鲜活地被封 存在时光隧道里的古街。 它并没有封起路口拦起栅 栏来收门票,却胜过任何 一条宣传过度的文化旅游 街区;它的店面是在真实 营业的,它的门户里面是 柴米油盐过日子的百姓, 天不亮就有包子铺或油条 档冒出炊烟,入夜了还能 看到学生三三两两地放学 归来;这里没有喧嚣嘈杂 灯红酒绿的酒吧歌厅扰人 清净,也没有通常热门景 区下闸散客后的幽寂空荡 状若鬼城。 它就是生活,就是真 实,就是流淌在一砖一瓦 的实境里的千年历史。 虽然眼睛看不见,但 是我心里知道,就在这条 街上,欧阳修走过,李清 照走过,范仲淹、富弼走 过,也许此刻他们正携琴 抱酒,带着千年的微笑, 与我擦肩而过,我不会打 扰他们,他们也不曾惊动 我,但是我们,彼此相照 。 这是一座宋城啊,是 李清照生活了十几年的地 方,是她和赵明诚的桃花 源!长街深巷,静夜清风 ,楼前流水应念我,呢喃 燕子语梁问,在在都记下 了千年前的深情回眸。 这是多么让人沉迷的 事实,不可置信而不容置 疑。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 真实地踏入了历史。可惜 ,因为疫情和装修的缘故 ,不能进入李清照故居, 看不到“归来堂”的模样, 亦不知那十几间屋子是否 重建,那曾经印过易安居 士鬓钗裙影的林间小路, 是否还留有宋时的气息。 但是看不到也好,看 不到而能隔着院墙在心中 默默追忆李清照的生平, 那种熟稔又遥远的感觉只 会更真实,仿佛一道高墙 隔开了历史与今天,而我 从门缝中窥视着词人的背 影,依稀模糊,幽香邈然 。 从那一刻起,我就想 ,也许有一天,我会写一 本李清照传记。 但是年复一年,我却 迟迟没有付诸行动,因为 对李清照太熟悉又太陌生 ,竟难以下笔。 说太熟,是因为几乎 从识字起就在背诵她的诗 词,仿佛相识已久;说陌 生,是因为史上关于李清 照的记载极少,除了她自 己有限的诗文之外,便多 是些以讹传讹的八卦逸闻 ,很难找到确切的引证。 此前我看过的所有李 清照传记中,多半是以诗 词解读为主,又或是写成 言情小说,作传人发挥浪 漫之想象,指风说月,漫 无边际,真正有用的资料 寥寥无几。十几万字的书 ,挤干水分后最多剩下一 两万字,还全是我早已熟 知的内容。 如今换了我自己来写 ,在史据匮乏的前提下, 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做法。 如果不能超越前人,那我 又何必多此一举? 我后来终于动笔,实 在是机缘巧合。 2021年7月底,我正在 扬州旅游,一场突如其来 的疫情导致全城封锁,毫 无预兆地将我限制于扬州 东关街的长乐客栈中,整 整三十四天不得自由。 长日无聊,房租昂贵 ,又一直看不到解禁的希 望,在这郁闷难挨的日子 中,若是不赶紧给自己找 一个用功的题目,我简直 就要被压抑和绝望给逼疯 了。 当时从酒店大堂借来 的一卷历代词曲的残本中 ,开篇正是李清照的词。 我便心想:要不,干脆开 始写李清照传吧。 手上没有任何参考书 ,但是以我对易安居士的 熟悉程度,倒也不必查找 资料,先起了大纲再说。 于是说做就做,我凭 着记忆开始起草大纲,一 气呵成后,已是三万余字 ,然后再慢慢往里填写详 细内容,丰富骨肉。 …… 这一份热诚,便是我 与读者最近的距离,最好 的礼物。 也正因为这热诚,我 在飞扬笔墨时,真切地感 受到了传主的沧桑与叹息 。 风朝雨夕,我徜徉于 客栈高高的院墙巷道中, 仿佛踟躇于历史的甬巷, 静听风吟;又或是登上院 中最高的台阶,却只看到 重重叠叠的斗角飞檐,怎 样也望不过高高的马头墙 ,伸开双手接月光,承接 了满捧的碎玉遗珠。 整个世界都远离了, 反而让我更深地回望历史 ,走进大宋。于是,如水 的月光下,我看到了她。 近千年的时光,已让 李清照成为女词人的代名 词。 上天曾经给予了她人 间最美好的一切:清贵不 俗的出身、惊艳绝伦的才 华,还有一段堪比神仙眷 侣的美满婚姻。 她与他住在青州的归 来堂,就像是亚当和夏娃 住在伊甸园里一般,做着 得此一人与子偕老的好梦 ,恋恋金石,不问红尘。 但是后来,上苍忽然 翻了脸,将这些恩赐一样 样地收了回去: 先是一座《元事占党 籍碑》夺去了父亲李格非 的性命,让她再也没有了 娘家;接着“靖康之变”将 青州归来堂付之一炬,更 让家乡万里,海角天涯; 之后赵明诚更背负着“缒 城宵遁”的罪名在起复之 时急病过世,丢下她独自 仓皇奔波,四顾茫然;漫 长的逃亡中,“连舻渡江 之书”俱化飞烟,他们一 世的心血尽成泡影。她真 的什么都没有了。 即便如此,命运也没 有放过这个孤苦无依的女 子——或许,正是因为她 孤苦,她无助,世人才更 要加倍苛责她,让她背上 改嫁悔婚的丑闻,讥笑嘲 讽,落井下石。 或许在当时而 导语 她是在梦中长大的女子,现实让她的梦碎了一次又一次,她却仍能用一颗诗心挽留那泪痕梦影,连缀成世间最美丽的珠帘。 如今,就让我们穿越千年,越过冥河,捡拾起遗珠落蕊,倾听那一帘幽梦。 读李清照凄美、壮阔的一生。 精彩页 这一份热诚,便是我与读者最近的距离,最好的礼物。 也正因为这热诚,我在飞扬笔墨时,真切地感受到了传主的沧桑与叹息。 风朝雨夕,我徜徉于客栈高高的院墙巷道中,仿佛踟躇于 官二代不及文三代 说到宋词,通常人们提到的第一个人名是苏东坡,第二个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才女,没有之一,不接受反驳。 她的名字已经成了一种标签,成为女词人的代名词。如果想夸一个女子古典文学功底好,诗词俱佳,就会冠以“当代李清照”的称号。 明朝的状元才子,写过“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杨慎评价说:“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不独争雄于闺阁也。” 秦七指秦观,黄九指黄庭坚,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二。而四学士的另外两位,张耒(1054—1114)和晁补之(1053—1110),则是都曾亲眼见过少女李清照的天资聪颖并交口称赞的。 李清照与“苏门四学士”的关系之所以如此错综紧密,是因为彼此渊源真的很深,她的父亲李格非,正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而她的外公王琏和公公赵挺之,则先后成为苏东坡的政敌仇人。 所以我们的故事,便从李清照与苏东坡讲起吧。 整个北宋后半期的诗词天空,都是由苏轼及他的门人撑起来的。不幸的是,他们辗转于党争,一生仕途多蹇,怀才不遇,未能在朝廷政治中发挥最大能量;而幸运的是,他们大多都没活到靖康年间,用不着看着大好河山被败家子宋徽宗拱手让人。 连接两宋的词人是李清照(1084—约1155),她出生于宋神宗元丰年间,赶上了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的尾声;大婚于宋徽宗即位的靖中建国元年,完整见证了新旧两党的激烈交锋和南北两宋的悲惨过渡,最终无声无息地死在了陪都临安。 “国家不幸诗家幸”,这使她毫无争议地成为两宋间最光芒璀璨的词人。 在她之前,苏轼与其星光闪耀的“朋友圈”相继零落;在她之后,陆游与辛弃疾等新秀初露锋芒;而与她同时期的文人词客,竟无一人能与之争锋。 所以,她是李清照,独一无二的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元丰七年(1084年),山东济南章丘人,来自典型的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1045—1105),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工于词章,刻苦好读。 李清照后来有《上枢密韩公诗》,诗序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见其家族与“辅三朝立二帝”的北宋名相韩琦的渊源,祖父和父亲皆从科举取仕,那么到李清照这里至少也是“官三代”了,可惜是个女儿身。 那也没关系,她做不了官三代,可以做文三代、星三代,且是照耀李家门楣最闪亮的那颗星。 李格非身为“苏门后四学士”,著作颇丰,文采斐然,尝言:“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晁补之(字无咎)常与他通宵谈论,并在《有竹堂记》中称其“坐堂中,扫地置笔砚,呻吟策读为文章,日数十篇不休”,显然是快手。 现存李格非诗文中,最著名的要属《洛阳名园记》,意有含蓄,事存鉴戒,在对洛阳达官贵族营建的各处名园详尽描绘之余,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忧思,以为“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洛阳之盛衰也,天下治乱之候也”。 文末更是大声疾呼:“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一语成谶,其后金军南下,果然洛阳先失,不久北宋灭亡。人们都说李格非早已言中。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