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大新闻网评论精选(2013-2022)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汇集了2013-2022年来北大新闻网发布的数十篇评论文章,以小见大地展示了北京大学的发展面貌。这些评论文章既有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也有紧贴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的,如女排夺冠、屠呦呦获诺奖等;还有邀请专家学者、理论骨干作为特邀评论员,推出的理论水平高、思想性强的系列评论,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评论等。这些评论汇集起来,可以说是北大新闻网不断进行舆论引导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北大新闻网自觉承担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的一个缩影。
目录
2013年
北大梦 创新之梦 陈云超
2014年
弘扬雷锋精神 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陈云超
2015年
像李小凡那样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陈云超
荣誉,也意味着责任——写在校友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之际 陈云超
2016年
走得稳守得住始得玉成 韩芳
女排精神,一种跨越时代的力量 韩芳
不忘初心走好属于这个时代的长征路 韩芳
2017年
用实际行动爱国报国——一论学习黄大年精神 陈云超
教师的本色——二论学习黄大年精神 陈云超
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写在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 陈云超
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新征程——热烈祝贺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闭幕 陈云超
加快“双一流”建设——一论学习贯彻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陈云超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二论学习贯彻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陈云超
开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三论学习贯彻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陈云超
2018年
以新担当新作为做好新时代北大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 苏晖阳
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写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高雷
弘扬北大爱国传统建功立业新时代 张宁
2019年
不忘初心,科学报国——北京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评论之一 陈云超
发扬红楼传统突出北大特色——北京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评论之二 林永兴
服务国家发展创建一流大学——北京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评论之三 潘聪平
以师生为本办一流教育——北京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评论之四 林永兴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北京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评论之五 陈云超
整改落实关键看实效——北京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评论之六 林永兴
深入推进主题教育兴起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北京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评论之七 林永兴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北京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评论之八 林永兴
勇于担当,挺立潮头,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服务青年 苏晖阳
2020年
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得更加绚丽 高雷
践行育人初心勇担时代使命——写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高雷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勇担北大人的时代重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韩芳
大医精诚的精神是北大精神的重要阐释 韩芳
以青春之我,托举青春之北大——写于北京大学122周年校庆来临之际 韩芳
砥砺奋进的新起点——一论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靳戈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二论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高雷
同向同行共奋进——三论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韩芳
2021年
一百年来的伟大实践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坐标——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孙熙国
一百年正青春——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张慧瑜
奋楫扬帆筑梦强国时代——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曹宇
用发展的硬实力扎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卢亮
青春融入百年风华一生永献千秋伟业——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户国栋
坚持“人民性”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向——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燕继荣
学党史赓续精神血脉共奋进续写考古新篇——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陈建立
党的召唤就是青年的方向——八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任一丁
新文明而速进境,育人才以培国脉——一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宇文利
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二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宋朝龙
向着新时代青年“赶考”的方向——三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户国栋
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领北大“十四五”发展新征程——四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吴雅文
未来百年的奋进号角——五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刘乃勇
2022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奋斗继往开来——热烈祝贺北京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开幕 陈云超
奋力谱写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篇章——热烈祝贺北京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闭幕 陈云超
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论学习贯彻北京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孙来斌
提升自主性与原创性,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二论学习贯彻北京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仰海峰
序言
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
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
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
会。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十余年的伟大变革
,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
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里
程碑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大
继承光荣传统,坚持社会主
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成果
丰硕,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
出,学校发展思路清晰,办
学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为进一步厚植爱党爱国爱社
会主义的情感,激励全校师
生攻坚克难、开拓奋进,根
据教育部相关部署和要求,
北京大学面向全校师生组织
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
国有我新征程”迎接学习宣
传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教育
活动。以此为契机,北大新
闻网推出《北大新闻网评论
精选(2013-2022)》,从
2013-2022年来北大新闻网
刊发的评论中精选59篇结集
出版。
本书所收录的评论文章
,既有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
针的,如“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主题教育系列评论等
;也有紧贴师生关注的热点
、焦点问题的,如女排夺冠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学习
黄大年精神等;还有邀请专
家学者、理论骨干作为特邀
评论员推出的理论水平高、
思想性强的系列评论,如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
会上的重要讲话系列评论,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
会精神系列评论等。2022
年8月,北大第十四次党代
会闭幕以后,北大新闻网邀
请哲学系系主任、马克思主
义学院院长仰海峰教授,北
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
长、中文系韩毓海教授,以
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来斌教
授等校内专家学者、理论骨
干,结合北大实际,从加快
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赓续北大红色血脉、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角度撰
写十篇评论员文章,深入学
习贯彻北京大学第十四次党
代会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网络评论是网络媒体的
旗帜和灵魂,是主流媒体能
否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标尺
。这些评论汇集起来,可以
说是北大新闻网不断进行舆
论引导的阶段性总结,更是
北大新闻网自觉承担新形势
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的
一个缩影。
我们希望通过讲述北大
新闻网这十年的故事,尤其
是关于网络评论的故事,以
小见大地展示北大的发展面
貌,见证北大人的初心和使
命,记录北大在新时代创建
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历程。
编者
2022年9月25日
导语
网络评论是网络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是主流媒体能否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标尺。
通过讲述北大新闻网这十年的故事,尤其是关于网络评论的故事,以小见大地展示北大的发展面貌,见证北大人的初心和使命,记录北大在新时代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历程。
精彩页
北大梦 创新之梦
陈云超
对一个民族来说,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对一个国家来说,创新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一所研究型大学来说,创新则是其生命力所在。一部北大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常为新”的精神,到“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创新的精神在北大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当前,北大师生正在“圆梦北大、筑梦中华”,北大梦的实质内涵就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纵观一流大学的发展过程,很难找到固定的模式,每个世界一流大学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校情,根据自己学校的历史传统和优势,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办出自己的特色。换句话说,创建一流大学之路贵在创新。因此,创建一流大学的北大梦,就是创新之梦。
创新要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一所学校是否能成为世界一流,前提和关键在于是否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思路、办学模式和发展战略,而学科建设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平台,集中体现着高校的办学思路、办学模式和发展战略。因此,如何以创新的思维不断推进学科的建设发展,是实现“北大梦”需要解决的根本性和全局性问题。百年校庆以来,北大进一步加快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学科品质不断提升,一大批学科保持国内领先,若干学科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目前北大的综合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缺少顶尖学科和重大创新成果。“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刻,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曾说过:“任何一流大学都有若干学科是一流的,任何一流大学不一定所有学科都是一流的。”此刻,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如何完善综合学科布局,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培育新兴学科,着力开展交叉研究和协同创新?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学科是什么?制约相关学科发展的主要瓶颈和关键环节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密围绕“北大特色”“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三大领域,努力构建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学科,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不断取得原创性成果和实质性突破,以重点学科的突破带动学科质量的整体提升,进而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
创新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实现“北大梦”的过程,从内涵上而言,就是指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创“一流”的过程。换句话说,实现“北大梦”需要全体北大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将创新真正融入学校发展的各个环节,贯穿在每个北大人的具体工作当中。要充分尊重教师队伍、后勤保障队伍、管理队伍和全体学生等每个群体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北大人都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探索干好事情的新路子、推进工作的好方法。领导干部把握上情、了解下情,不断探索如何“围绕创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创建”,不断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其个性和特色是什么”,是创新;教师善于总结、勤于提炼,不断思考如何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不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育人实效,是创新;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考虑如何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如何成长为对国家、社会、人民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是创新;后勤人员善于学习,勇于借鉴,思考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也是创新。如果说每个北大人都是创新的“发光源”,那么每个北大人都将创新之光汇聚在一个目标上,形成的创新合力将能够融化任何一块坚硬的“岩石”。
创新离不开环境氛围的土壤。环境氛围,尤其是“软”环境对创新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首先,要创新引才用才的体制机制。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拔尖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顶尖人才、拔尖人才是跨国界地流动着的,因此,要创新体制机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才资源,并探索建立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的、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职业发展特点的新型人事制度,营造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导向机制。对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创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要结合理科、工科、人文社科等学科的特点,着力构建有利于引导创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以提升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最后,要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创新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要发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倡导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校园文化,在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课堂讲授的关系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以兴趣为导向的自由探索研究,不断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学生的创新潜质。
创新,既可大处着眼,也可小处着手。只要每一位北大人都坚持不懈地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创新之花”,创新的力量就一定能在师生中生长、在院系里勃发、在燕园内汇聚!让我们用创新托起我们心中的“北大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0: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