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在国内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中小学心育活动课程的目标体系和主题架构,描绘了中小学生心灵成长的“路线图”,为中小学心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一套颇具实用价值的解决方案: 中小学心育课程的理论取向、基本架构与发展趋势 各年龄段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成长危机及“发展关键期” 各阶段心育课程的主题架构 180个心育活动主题的设计理念与目标体系 心育课程的设计要领、干预手段、专业技术与评价标准 实施心育课程中的困惑与对策 心育活动课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 本书既是《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丛书》其他分册的配套用书,也是各地中小学心育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指导性手册。本书也为广大家长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抓好孩子“发展关键期”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者简介 钟志农,全国第一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首席导师兼德育导师,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届“十佳专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国培专家。已在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近80篇论文。已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23部,教学光盘5套(共46张),代表作有《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丛书》(共5册)《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心理辅导课优秀课例实录与点评》《如何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钟志农答疑50问》等。 目录 推荐序(张侃) 自序 探寻成长“路线图”,引领学生幸福人生 第一章 中小学“心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一、核心概念的厘定 何为“心育” 何为“心育课程” 何为“心育活动课” 二、“心育课程”实施十余年来凸显的问题 选题的随意性 内容与素材的重复性 课程设计思路的主观 性 活动主题与理念的模糊性 三、“心育课程”理论取向的争论 课程基本取向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难道“发展”才是积极的,“预防”就是消极的? 课程理论视野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 四、“心育课程”的基本架构 课程的容量、密度多大是合适的? 课程主题如何对应学生成 长“路线图”和“时间表”? 课时从哪里来? 谁来上课? 如何评价? 是否一定要有教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心育课程体系 一、设计小学心育课程的积极心理学依据 塞利格曼:没有乐观的“解释形态”,“潜能”就毫无意义 诺丁斯:欢乐不必从小学就结束 二、设计小学心育课程的发展心理学依据 埃里克森:勤奋进取,还是自贬自卑? 巴尔特斯:发展是毕 生的、多维度的、可塑的 特伦和史密斯:发展是一个动态交互 系统 三、设计小学心育课程的教育心理学依据 贾馥茗:教育必须以培养人建立正当的行为习惯为第一要义 塞尔曼:观点采择能力与发展亲社会行为 四、小学心育课程的主题架构 发展焦点1:适应、习惯、注意、观察与想象 小学1~3年级 心育活动课主题设计架构 发展焦点2:思维、人际、个性与记 忆 小学4~6年级心育活动课主题设计架构 五、小学心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小学1~3年级心育课程目标体系及阐述 小学4~6年级心育课程目标体系及阐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心育课程体系 一、设计中学心育课程的积极心理学依据 彼得森和塞利格曼:美德和性格品质的行为价值分类体系 马 斯洛:“自我实现”者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体系 巴克菜:幸福 就是“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 二、设计中学心育课程的发展心理学依据 埃里克森: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 马西亚:同一性状态和心理 幸福感 霍妮: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 斯滕伯格:对成就的需要与 对失败的恐惧 哈维赫斯特:青少年在青春期面临的八项主要任务 三、设计中学心育课程的教育心理学依据 贝克:学校间的过渡时期是非常重要的 四、中学心育课程的主题架构 发展焦点1:学习适应、人际、青春期教育、学业分化与压力 初中心育活动课主题设计架构 发展焦点2:学习策略、竞争 与抗挫、爱与价值观、生涯规划 高中心育活动课主题设计架构 五、中学心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初中心育课程目标体系及阐述 高中心育课程目标体系及阐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积极心理学主导下的中职学校心育课程体系 一、设计中职学校心育课程的积极心理学依据 罗杰斯: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积极倾向 马斯洛:行为不善是 基本需要被剥夺的反应 布勒: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去向何方? 奥尔波特:价值观是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 斯奈特:在希望中 成长 二、设计中职学校心育课程的发展心理学依据 鲍迈斯特:同一性缺失与同一性冲突 三、设计中职学校心育课程的教育心理学依据 麦克沃特:危机中的青少年就像一棵树需要修剪 四、中职学校心育课程的主题架构 发展焦点1:自我概念、学习动力、人际矛盾、职业意识和行为 习惯的调整 发展焦点2:性价值观与性道德、人生目标、生涯 规划与抉择 发展焦点3:职业道德、实习规范、抗挫能力和敬 业精神 中职学校心育活动课主题设计架构 五、中职学校心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中职学校心育课程目标体系及阐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卜学心育课程的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 一、中小学心育课程的设计 活动理念:概念界定、年龄特征、现实针对性 活动目标:了解与理解、尝试与学会、体验与感悟 活动过程:“起、承、转、合”四阶段 活动形式:游戏、视频音频、案例、故事、讨论、小品、校园 心理剧等 二、中小学心育课程的干预手段 价值澄清 认知重构 角色扮演 移情训练 同伴互助 模仿学习 情绪宣泄 情境体验 行为演练 轮转陈述 自我控制 希望重塑 课外延伸 三、中小学心育课程的专业技术 把握团体动力规律:团体规范、团体氛围、团体凝聚力、团体 动力的启动与催化 熟悉课堂教学规律:组织、剪裁、效率、节 奏 运用反应技术:倾听、回应、重述、摘要、澄清、具体化、情 感反映 巧用引导技术:发问、追问、面质、引导、指导 注重互动技术:赞美、支持、调解、保护、执中、聚焦、联结、 设限、自我开放 四、中小学心育课程任课教师的个人素 序言 翻开这套《班主任心育 活动设计丛书》中的一篇篇 教案,读着钟志农老师精心 设计的积极心理导向的心育 活动主题架构,再回头来看 他那篇文情并茂的自序,心 里涌起许多感动。 我们知道,良好的心理 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 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 教育,而健全的人格和正常 的智力则是人们保持心理健 康的基本条件。对于成长中 的中小学生,尤其要注意通 过能顺应学生成长“关键期” 的心理训练,促进学生人格 与智力两方面的积极发展, 降低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 适应不良甚至是心理障碍的 可能。因此,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的主要任务,首先不是 要解决“有没有心理疾病”的 问题,而是要关注学生“发 展是否正常”的问题,是要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系 统的教育和辅导活动,促使 他们的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 高。这样一个心理健康教育 的总的指导思想,在这套丛 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丛 书针对小学1~3年级、小学 4~6年级、初中、高中、中 等职业学校不同阶段学生的 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抓住 了每个发展阶段中学生面临 的主要发展任务,以班级心 育活动课为载体,有计划、 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架构 完整,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操作步骤具体翔实。相信这 套系统、科学、实用的设计 方案定将受到一线班主任和 心理教师的热烈欢迎,对深 入持久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个想 法。 第二个想法,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的基本导向应该是 积极的。这几十年,我们国 家的变化举世瞩目。而经济 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归根 到底是为了人的发展。“提 升国民幸福感”,已经成为 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的核 心目标之一,得到社会和各 级政府的高度认可与关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样要 围绕这个核心目标,为提升 下一代公民的幸福感服务, 促使我们的孩子具有积极的 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交能力 ,稳定的情绪心态,有效的 自我控制能力,并对外界环 境的刺激或压力有一定的耐 受力及康复能力。近年来的 心理学研究证明,通过对个 体的“心理资本”进行干预与 调整,将会直接影响个体主 观幸福感、工作学习绩效和 生活满意度。我高兴地看到 ,钟志农老师主编的这套《 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丛书》 ,自始至终地贯彻了积极心 理学的理念和导向,从健全 人格和发展智力这两个层面 上,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成长 阶段,努力学会不同内涵的 “我能”,从认知、情感和行 为三个维度,层层推进和积 累学生的“心理资本”,这是 应用心理学对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幸福中国作出直接回 应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钟志农老师曾长期在学 校担任一线教师和班主任, 后来又在校长、教育行政及 教育科研部门任上历练数十 载,其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与实践近二十年,既具 备比较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 底,又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 实践经验,而且至今仍深入 学校心理辅导第一线耕耘不 辍,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领域难得的一位“复合 型”专家。2007年他的著作 《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 》出版后,即被各地教育行 政部门和师范院校列为班级 团体辅导师资培训教材。而 此次他联合各省市中小学一 线教师,精心编写推出的这 套系列活动设计,更是他和 几百位作者花了很多心血取 得的成果。钟老师对180篇 教案逐字审阅、酌定,精心 修订、补正,一次次与作者 沟通交流,花费了数百个日 日夜夜。这位为教育事业默 默奉献了四十余载的研究者 和实践者这么做的目的,只 是为了实现那个不断追寻的 朴素的梦想:为了我们的孩 子心灵健康成长,为了我们 的教育回归到从“心”出发的 本真! 我相信,从事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的老师们,只要愿 意在一个岗位或者在一门学 科踏踏实实地奋斗下去,无 论才华如何都可以取得一定 的成就,都可以为社会作出 独特的贡献,都可以得到社 会充分的认可。钟志农老师 的足迹可谓一个例证。 是为序。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 主席 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原所长、教授、博导 张侃 2011年11月24日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