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半井斋治史随笔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邱捷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系作者发表的与历史题材有关的文章辑录,多数发表在《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文史纵横》《近代史研究》等报刊。本书充分依据历史资料,如《杜凤治日记》《广东七十二行商报》等,撰成的文章短小精悍,文笔生动,注重知识性、新颖性和可读性,目的是向普通读者讲述历史故事,传播、介绍历史知识。书稿内容多与广东、广州历史文化有关,对于宣传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岭南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邱捷,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台湾研究所所所长等职务。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孙中山研究、辛亥革命革命研究、近代商人、晚清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等。著有《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合著),参加《孙中山年谱长编》、《孙中山全集》等书的编纂,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了一批论文。 目录 西周末年保护商人私有财产的法律——郑国国君与商人的盟誓 皇帝的寿命 从《金瓶梅》看明代人口价格 小说、笔记中所见清朝前期的民间火器 清代丝绸出口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下限 仵作——古代的法医 洪秀全的诗 点注《杜凤治日记》札记 同治年间粤督瑞麟与粤抚蒋益澧的政争 潘仕成是盐商还是洋商? 潘仕成的抄家与去世 管治广州的南海知县干些什么公务? 法外考量:杜凤治如何审理两宗奸案? 晚清广东乡村基层权力机构公局 清末民初的广州七十二行 清末广州坊众的“集庙”议事 清末广州商人主持的一次平粜 晚清粤商翘楚黄景棠与《倚剑楼诗草》 近代广东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广东七十二行商报》 百多年前粤商自治会的一张传单 清末澳大利亚华侨眼中的异邦和心中的故国——从澳大利亚华侨报纸所见 谈谈史憬然墓的文物价值 革命党人的炸弹 栖云和尚与《吊黄花岗》诗 清末绿林好汉的告示 广东“和平光复”后的民军 出身绿林的民国将领李福林 1912年广州的《共产党宣言》选译本 宣传民生主义的广东曲艺作品 民国初年广东的民间武器 驳壳会 清末广东的首富县顺德 两句与“苏州”有关的广州话俚语 从一句广东俗语谈起——百年间话“米贵” 刘学询、刘启言父子与杭州刘庄 一个学生的追思 怀念胜粦师 悼念老友赵公 我的几位高中老师 我与中山图书馆 《杜凤治日记》点注后记 《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后记 识小必须见大,平实不可平庸——邱捷教授学术访谈 后记 序言 邱捷先生是一位勤于治 学、成就卓然的历史学家。 他的《半井斋治史随笔》, 包括不同题材,如邱先生在 后记所言,收录文章大致包 括三类:一是根据其在重要 学术期刊发表的长篇论文或 著述中的新资料、新见解, 改写为适合更多读者阅读的 短文,此类占比例最大;二 是根据其在治史过程发现的 有趣史实及值得关注的问题 而写成的文章;三是其学术 经历及学术交往相关文章。 前两类体现了他的治史成果 ,第三类反映了他的治史经 历及主张。窃以为此集不纯 为个人散于各处旧作之汇编 ,而是一部浑然一体的治史 之书,借助于这种形式,才 有可能从多侧面去领会一位 学者如何治史。 治史之妙,在于见微知 著。文集第一部分,将本来 长篇大论的史学专题成果, 化高深为平易,转化为小文 面世。篇幅不长,而小题大 做,旁征博引,文字生动, 看似浅白,实则精深。诚如 作者所说,书稿文章涉及的 史事、史料都有充分学术依 据,所论来自其学术研究的 发现与创新。因为是发表在 报刊上,篇幅受限制,行文 还要求可读性、趣味性,很 考作者功力,看似随手拈来 ,妙趣横生,却史味十足, 意韵无穷。作者说他心目中 理想的史学随笔,“应该既 有很高学术水平,同时又短 小精悍,内容有趣,文笔生 动,雅俗共赏”。对此可谓 是知行一致了。杨天石先生 说:“学术论文并非表达学 术观点的唯一形式,在上述 形式(按:指学术论文)之 外,短论、札记、随笔、小 品、序跋、回忆等都可以表 述学术观点。而且,它们篇 幅不大,形式灵活,没有固 定的写作套路,没有八股腔 、八股调,读者读起来可能 更喜欢、更容易,也更愿意 接受。”(《当代学人精品· 杨天石卷自序》)这其实不 易做到。刘知几谓:“事有 实据而理无定形。”(《文 史通义·经解中》)还原史 实已非易事,从史实中引出 学理,更加不易,而举微显 著就更难了。收入此集中的 这类文章,小处人手,大处 着眼,往往是一个案例、一 段文摘,在生动诠释、揭示 史实之后,话题便转而更上 一层楼,引出更为宏观的学 术结论。所论有人所未言, 也有人曾言而未深至此者。 如开篇《西周末年保护商人 私有财产的法律——郑国国 君与商人的盟誓》,从《左 传》所载晋使韩起出使郑国 一事切人,话题转而及于以 往有些学者将《国语。晋语 》所载“工商食官”理解为周 朝的商人只是由官府豢养的 商业奴隶,以此事例推证这 一理解之误。治史的宏观之 论固然需要慎重,微观之论 同样容不得半点疏忽。严耕 望先生论及治史,说道:“ 选做小问题也可以,但要注 意到这个小问题是否对于某 一重大问题极有关系,或是 其一部分;或者也可说着手 研究的是个小问题,而心目 所注视的是某些大问题。” (《治史三书.治史经验谈 》)报刊文章的方寸局限逼 着作者只能做小问题,通过 做小问题而透视大问题,则 需要史家之智慧。邱先生就 历史上某个片段人手,轻松 述事,却能引出专题史之宏 论。《仵作——古代的法医 》,从两个验尸的案例提起 ,勾画出一部中国古代仵作 制度史的轮廓。邱先生还善 于从人所常见的古籍字里行 间,得出事关重大的史论。 文学名著之所以不朽,因其 源于真实、典型的社会生活 。《从(金瓶梅)看明代人 口价格》,透析文学作品中 的细节,从中爬梳饶有价值 的史料,竞能考证出明代人 口价格之低及原因。邱先生 还能从俚语中考证出史实图 景。穗港两地民间惯常所用 的俚语“苏州屎”“苏州过后 有艇搭”中的“苏州”一词。 一般会以为都与江苏苏州有 关,并由此作出各种难以经 得起推敲的说法。邱先生根 据各种方志的记载,结合清 朝地方官制、清朝广东社会 的知识,居然勾稽出古代博 罗县东江岸边有过一个苏州 驿,清雍正年问把此驿改为 苏州巡检司这段史实,考出 “苏州屎”的说法源于官场把 “苏州司”视为留下麻烦多、 后任接手难的缺份,“苏州 司”成了给接手者留下大麻 烦的代称。“司”“屎”音近, 民间流传故将“苏州司”讹传 为“苏州屎”。“苏州过后有 艇搭”也可能与苏州驿改为 苏州司有关。此文不仅准确 还原俚语出处之史实,更可 谓与“以诗证史”有异曲同工 之妙而为治史新辟一径。 邱先生治史的一个特长 是,广涉资料,不避劳苦, 通读史籍,关注第一手资料 的古人日记、近代报刊,乃 至上文提及的文学典籍,从 字里行间梳理出相关的历史 脉络。他从清代州县官杜凤 治的日记中,悟读晚清社会 史,透视官场镜像,其研究 成果另有专著,本集仅收入 《点注(杜凤治日记)札记 》一文,篇幅不长而内容已 甚为可观,关注日记所载杜 凤治日常起居交往细枝末节 之事,竞涉及气象异常、节 庆巡游、宦囊经营、衙署敝 败、官员私议、“外办”刑罚 、西医观念,乃至康有为家 世轶闻,林林总总,蔚为晚 清社会、官场之大观。仅从 房价、书价、轮船票价的只 言片语,即能剖析其时不同 阶层之消费水平及生活方式 ,拓宽研究深度及广度。于 此可一窥其善用材料、见微 知著之独到眼力。他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