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言不尽异(差异与当下历史写作)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差异在当下的历史学研究中无处不在,差异多样化了我们的研究对象和主题,差异在改变着我们的追问方式,更重要是,差异与身份认同的连接,使得我们与研究对象之间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关系。本书是2016年举行的“写历史:实践中的反思”系列会议之二“差异与当下历史写作”的讨论成果结集,它展示了当下历史研究的可能性,也呈现着差异在历史写作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浮现。追问差异,也是在追问,在历史写作中,它的反义词是什么,与它相关的意义纠缠如何浮现?差异的语义变化,由学术史层累造成,渗入了历史学家日常实践之中,从遭遇“史料”,到寻找解释,甚至到研究成果与读者的相遇,每一步都与差异密切相关。 作者简介 陈昊,2011年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取得博士学位,之后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任教,现任教于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他的教学和研究主要围绕中国3-13世纪的医学史、知识史和文化史展开,关心的问题包括身分叙事与历史知识论、知识的物质载体(写本和印本文化)与文本意义的生成、历史中的身体感官与情感表达、社会沉默、创伤与历史叙事。他近来的著作包括《身分叙事与知识表述之间的医者之意——6-8世纪中国的书籍秩序、为医之体与医学身分的浮现》和《疾之成殇——秦宋之间的疾病名义与历史叙事中的存在》。 目录 差异成史与言不尽异(代导言) 主题演讲 在结构与差异间探索现实与事实 自然与消费 澳大利亚灌溉叙事的演变及原因 治愈、神话与滥用——民国洒尔佛散的药物治疗与日常消费 摩登饮品——啤酒、青岛与全球生态 地方与世界 “封禁之故事”——明清浙江南田岛的政治地理变迁 晚清民国时期蒙陕边界带“赔教地”研究 王朝鼎革之际的地方史——20世纪初期济南的清朝遗民与方志编修 不可名状的东亚——区域和全球视野下的文化认同 思想与写作 “吴老爹之道统”——新文学家的游戏笔墨及思想资源 新国体下的旧史学——民国初年的宣付清史馆立传(1914-1927) 影响民国史家书写“民族问题”的三个因素——从吕思勉对傅斯年与顾颉刚的批评说起 法律与文本 清季京师模范监狱的构筑 言殊同——百年中国古代司法档案整理与法律史研究 性别与信仰 跨界共生——唐代两京地区比丘尼的寺院生活 特别演讲 波伏娃在中国 圆桌讨论 “差异与当下历史写作”圆桌会议 序言 差异成史与言不尽异 陈昊 一 引言:为何要讨论差 异? 2016年10月,在“差异与 当下历史写作”会议的开幕 致辞中,唐沃思(Donald Worster)先生向与会者提 出了一个期待。他希望每位 与会者在会议结束的时候, 都能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 们为什么要举行一个关于差 异性(difference)的会议 ,而不举行一个关于相似性 (similarity)的会议呢?在 这个问题背后有一个基本的 预设,即,差异性和相似性 的存在都是基于比较 (comparison)的。比较并 非现代人或者学术研究的专 利。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在分析巫 术赖以建立的思想基础时, 曾通过广泛比较的方法,把 “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归纳 为巫术的“相似律”。宗教史 家乔纳森·史密斯 (Jonathan Z.Smith)在论 文《在比较中栖居的巫术》 (“In Comparison A Magic Dwells”)中,用一种近乎 刻薄的方式批评了弗雷泽的 方法在当代宗教史中的残留 。他声称,在当时的学术实 践中,比较还是主要被视为 对相似性的追忆。解释比较 的主要模式还是接融 (conti-guity),而差异被 遗忘了。 在其刻薄的背后,这篇 文章却提出了重要的问题。 乔纳森·史密斯最后引述了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genstein)在《哲学研 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中对同一性 的论述:“而我又该怎样把 一个东西所显示的应用到两 个东西上面呢?”乔纳森·史 密斯的引述,也许有点错置 ,同一的对立面是什么?是 不同吗?但是在维特根斯坦 这里,不同并非是差异的全 部。相似,也是不能勘同的 (without identical)。也 就是说,当我们在讨论差异 和相似哪个更重要的时候, 实际已经将论述的基础放在 了不同之上。但问题并非如 此简单。如果回到学科实践 中,它变得更为复杂?正如 乔纳森·史密斯在他的文章 开始之处讨论“宗教史”本身 的模糊之处一样,当我们在 写作不同宗教的历史时,我 们是在写作“宗教史”吗?如 果是的话,这意味着我们在 写作“同一个”对象的历史吗 ?我们只是在写作同一个对 象的不同面向?如果它们不 是“同一”的,那么宗教史作 为一个学科和写作实践成立 的基础在哪里呢?是否意味 着任何一种历史研究和写作 都是比较的?这个问题在质 问着历史写作的基础,却也 给了比较栖居之所:历史学 写作对象,不论是同一的, 还是不同的,都是在比较之 中诞生的。 之后,王明珂先生的主 题演讲中,“差异”扮演了更 为复杂的角色。他在演讲一 开头提出了另一个关于差异 的问题:历史学与相关学科 的研究者如何通过解读不同 的“史料”,来认识过去曾发 生、存在的“事实”?对大部 分的历史学家而言,“史料” 的文本差异和类型差异,是 遭遇差异的最初体验。在王 明珂这里,它可以是文本与 口述的差异,可以是不同文 本之间的记载差异,也可以 是不同人所提供的口述的差 异。 王明珂的分析不止于此 ,他进一步追问,要如何理 解这些差异。在他看来,社 会现实包含社会结构,但是 在文本和口述中呈现的历史 叙事,并非此结构的直接反 映或再现,而是在社会情景 下,个人行为或者文本符号 依从或违逆社会结构的过程 。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如 何从文本和口述之中理解社 会结构,同时观察个人行为 或者文本符号依从或违逆社 会结构的过程。 在这里,差异成为王明 珂的工具,首先,他使用多 点田野的方式,本身就构成 一种基本的差异。其次,他 在田野调查中,一方面记录 各种社会认同与区分的“情 境”,另一方面,记录与此“ 情境”相关的口述历史记忆 (包括不同世代人群的口述 记忆),它们是与“情境”对 应的“文本”,这是情境与文 本之间的差异。再次,他移 动于各个村寨之间,一方面 了解它们间的“情境”差异( 如汉化或藏化程度差异,如 女性的社会地位高下差异) ,一方面与所得“文本”差异 相对照,以探索其意义,以 及二者(文本与情境)对应 变化之逻辑。另一方面,将 一地的情境与文本与另一地 的情境与文本作比较,如此 体认情境与文本皆有其变( 差异)与不变(结构)。 …… 余语 梅丽尔·阿特曼在文中提 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假 使有人这样问波伏娃,‘差 异是不可尽言的吗?’她会 作何回应?”这其实是我们 希望对每一位与会者以及本 书的读者提出的问题,但是 在这个问题之前,先想要问 的是,差异对各位意味着什 么?当遭遇思考所带来的停 顿乃至沉默时,才会进一步 追问:差异是不可尽言的吗 ?如果是,那么尝试言说乃 至追问差异,对我们意味着 什么? 差异多样化了我们的研 究对象和主题,差异在改变 着我们的追问方式,更重要 的是,差异与identity的连 接,使得我们与研究对象之 间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关系。 梅丽尔·阿特曼接着说:“每 个人都非常奇异地处于—— 同时处于——文化、时间、 身体之中,无法简化且难以 言喻的奇异之处在于每一个 体都能做出自己的选择,我 们能努力超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