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在以表现世情主题、社会主题为主流的文学时代,继承神怪小说的艺术传统,重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显示出难能可贵的生态美学价值。 《天地之中说聊斋》从生态文化的视野对中华文化瑰宝《聊斋志异》做出新阐释,展现了蒲松龄为女性造像、为乡土立言、守护人类天性、善待自然万物的淳朴人格与博大情怀。作者行文不拘一格,亦庄亦谐,随意点染,触类旁通,竭诚为读者提供立体的阅读空间。生态无国界,《聊斋》的生态学解读将会在世界范围内汇聚更多的读者。 导语 一部聊斋垂天地 十万进士化尘烟 青林黑塞情寄花妖狐鬼? 冷雨寒斋心系世态人伦 本书希望在生态文化的视野里、参照生态批评的方法对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聊斋志异》做出新的阐释。书中展现了伟大作家蒲松龄为女性造像、为乡土立言、守护人类天性、善待自然万物的淳朴人格与博大情怀。本书作者相信,《聊斋志异》这部诞生于 300 年前的中华典籍,将有益于在世界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精神生态,从而推进人类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本书采取“随笔”“漫谈”“札记”的书写方式,行文亦庄亦谐,会意触类旁通,既悉心于史实的考订、原著的点评,又留意渗入作者个人的阅历与现实生活中的见闻,尽力为读者提供立体的阅读空间。 ——鲁枢元 精彩页 雍容与孤愤 刚刚跨入21世纪的门槛,一部名为《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电视连续剧让纪晓岚这位去世200年的古人成了家喻户晓的风光人物。剧中的纪晓岚刚正无私、机智多谋,最终击败了他的政治对手、同为乾隆皇帝重臣的和珅。人们可能不清楚,在政坛上堪称翘楚的纪晓岚,在文坛上却输给了乡间寒士蒲松龄,而且这败绩还是纪晓岚自己寻上门的。纪晓岚(1724—1805),即纪昀,晓岚是他的字,献县(今属河北)人,在乾隆、嘉庆两朝历任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最终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套用一下现代国家的职位,相当于最高法院审判长、文化部部长、国防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教育部部长。皇帝出巡,他往往随侍左右,深得皇帝信任。他不但一度兵权在握,还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79338卷36000余册,总计八亿多字。就是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文坛泰斗”,一时兴起,却向蒲松龄这位“乡间民办小学教师”发出了挑战。具体说来:纪晓岚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公开表示不满,说它体裁驳杂,叙事琐细,啰里啰嗦、不伦不类。更严重的分歧还是意识形态,纪晓岚曾对人说起,他被贬新疆时,大儿子纪汝佶,被文坛上的异端邪说诱导,尤其是“见《聊斋志异》抄本,又误堕其窠臼,竟沉沦不返,以讫于亡”。聪明伶俐的一个儿子竟被《聊斋》荼毒而死,当爹的如何能够咽下这口怨气!于是,纪晓岚亲自动手写了一部题材相近的书《阅微草堂笔记》,与蒲松龄一决雌雄。《聊斋志异》问世后,仿作随即大量涌现,有清一代不计其数,大多达不到及格水准。真正能够与《聊斋志异》相提并论的,倒还只有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就其写作的内容看,同样是神仙、狐鬼、精魅,但两人的写作动机不同,继承的文学传统不同,文学价值取向不同,最终形成的艺术风格也就不同。就写作目的而言,纪晓岚身在朝纲,身为皇帝近臣,不满足于仅仅写小说,他还希望通过小说发挥思想教育作用,有益于道德人心。就文学传统而言,《阅微》追随的是汉晋以来王充《论衡》、应劭《风俗通》、刘义庆《世说新语》的正宗文章写作传统,引经据典,偏重论议,文风立法甚严。鲁迅先生将《阅微》的风格称之为:“雍容”。蒲松龄身在畎亩,身为乡间塾师,感受的是底层百姓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他写《聊斋》,多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抑郁与不平、揭示人世间的卑污与不公,即所谓“新闻总入鬼狐史,斗酒难消磊块愁”。蒲松龄在《自志》中说及他写作《聊斋》的境况:“子夜荧荧,灯昏欲芯,萧斋瑟瑟,案冷凝冰”,此时呵开冻墨展卷命笔,其苍凉的心境与屈原披萝带荔湖畔行吟、李贺呕心沥血秋坟鬼唱的心境相近,“自鸣天籁,不择好音”,《聊斋》实乃一部“孤愤”之书。鲁迅喜欢《聊斋》,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聊斋》的文学参照是南北朝的志异志怪与唐宋以来的传奇故事,并夸奖蒲松龄能使花妖狐魅皆具人情,出于幻域复又顿入人间,变幻之状如在眼前,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鲁迅对《阅微》也存有偏爱,评价似乎并不亚于《聊斋》。他说:纪先生长于文笔,编纂《四库全书》看到许多别人看不到的秘籍,人又性格开朗,所以写神写鬼总能发人间幽微,隽思妙语常常令人会心一笑,行文中夹杂的考据辨析也不乏真知灼见。尤其是他那雍容淡雅的创作风格,后来无人能夺得他的席位。还特别解释,《阅微》之所以圈得众多粉丝,倒不是因为纪先生身居高位。鲁迅还为蒲先生担心:《聊斋》用古典太多,使一般人不容易看下去。自打鲁迅对两书作出上述评价后,时间已经又过去100年。蒲松龄的《聊斋》尽管用典太多,给一般人的阅读增添诸多障碍,但仍然未能阻挡它强劲风行于世:文本一版再版,名篇选进语文教材;故事一再改编,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以《聊斋》故事为题材的戏曲评话、电影电视、音乐绘画广为民众喜闻乐见。关于《聊斋志异》的学术研究,业已由国内铺展到海外。回头再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虽不至于无人问津,也已经“门前冷落车马稀”。如若比作“对台戏”,观众几乎全跑到《聊斋》这边。官居一品的内阁大学士、《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在这场文坛擂台赛中竟输给了一位屡试屡败的落魄秀才、一位乡村小学的教书先生。简单一点说,这场文学的较量,是“雍容”败给了“孤愤”。雍容,基本释义为仪态温和舒缓,行为庄重典雅。“雍容”下边常常承接的词是“华贵”。雍容华贵,纪晓岚显然当之无愧。纪晓岚在自序中说到自己写作此书缘由,乃退休后“是以退食之余,惟耽怀典籍,老而懒于考索,乃采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虽然是自谦之语,倒也道出富贵闲人的心态。以闲人心态写狐、写鬼,自有闲人的趣味。《阅微》中写狐:狐妖魅惑一村中少女,每夜同寝,笑语欢声如伉俪。狐妖每每相赠以钱米布帛、衾枕被褥、钗环首饰,少女则快活健康如常人。日久,狐妖对少女的父亲说:我要走了,从此不再来,你赶快给你的女儿嫁个好人家,我送她的礼物也足以做嫁妆了。临别又说你不要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