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农史与农村社会史研究、图像史学研究和民俗研究三个篇章,每一篇章收录了相应的文章。如农史与农村社会史研究篇章就收录了《一年两作制江南地区普及问题再探讨》《节气、物候、农谚与老农:近代江南地区农事活动的运行机》《被结构的时间:农事节律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时间生活》等文章,图像史学研究篇章收录了《让图像“说话”:图像入史的可能性、路径及其限度分析》等文章。全书围绕农耕文明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展现中国古代传统民俗发展变化。 目录 农史与农村社会史研究 一年两作制江南地区普及问题再探讨 ——兼评李伯重先生之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史研究 节气、物候、农谚与老农 ——近代江南地区农事活动的运行机制 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螟虫为害与早稻推广 内聚与开放:棉花对近代华北乡村社会的影响 被结构的时间:农事节律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时间生活 ——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探讨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结构的嬗变 ——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探讨 图像史学研究 让图像“说话”:图像人史的可能性、路径及限度 技术传播的“幻象”:中国古代耕织图功能再探析 教化与象征:中国古代耕织图意义探释 谁是“正统”:中国古代耕织图政治象征意义探析 显与隐:中国古代耕织图的时空表达 处处是江南:中国古代耕织图中的地域意识与观念 民俗研究 个人生活史:一种民俗学研究路径的讨论与分析 眼光向下:大运河文化研究的一个视角 被“私有化”的信仰:庙宇承包及其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禹王台庙为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