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产融合作”是一种无须产权纽带的、产业与金融相互促进的新型合作模式。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我国于2016年、2020年先后组织两批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的申报工作,最终共有70个城市(区)入选。 产融合作试点的成效如何?其中有哪些值得推广、复制的产融经验?回答以上问题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提高产融合作效率,加快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此背景下,本书构建产融合作的理论基础,对部分长江经济带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展开案例分析,聚焦它们的产融合作规划和成果,挖掘产融合作的成功案例,剖析成功的关键举措,最后从制度保障机制、政策体系、产融合作平台、科技金融框架、风险分担机制、直接融资能力、金融产品、绿色金融体系八个方面总结出有效的产融合作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 吴雨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部。自2011年起开始关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一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融资和产融合作等。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课题2项,参与课题超过10项。 目录 1 产融合作的理论分析 1.1 试点实施背景 1.2 概念:与产融结合的对比 1.3 试点目标 1.4 基本原则 1.5 主要合作路径 2 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整体分析 2.1 基本概况 2.2 经济发展情况 2.3 两批试点申报要求对比分析 2.4 部分实施方案的比较分析 3 北京市海淀区产融合作试点分析 3.1 基本发展概况 3.2 产融合作试点成果 3.3 案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智融宝” 3.4 产融合作试点经验启示 4 北京市顺义区产融合作试点分析 4.1 基本发展概况 4.2 产融合作试点成果 4.3 案例:打造融资租赁聚集区 4.4 产融合作试点经验启示 5 上海市浦东新区产融合作试点分析 5.1 基本发展概况 5.2 产融合作试点成果 5.3 案例:金融服务合作社 5.4 产融合作试点经验启示 6 苏州市产融合作试点分析 6.1 基本发展概况 6.2 产融合作试点成果 6.3 案例:苏州工业园区“园易融” 6.4 产融合作试点经验启示 7 无锡市产融合作试点分析 7.1 基本发展概况 7.2 产融合作试点成果 7.3 案例: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7.4 产融合作试点经验启示 8 成都市产融合作试点分析 8.1 基本发展概况 8.2 产融合作试点成果 8.3 案例:“科创贷” 8.4 产融合作试点经验启示 9 绵阳市产融合作试点分析 9.1 基本发展概况 9.2 产融合作试点成果 9.3 案例:“仪器设备贷” 9.4 产融合作试点经验启示 10 宜宾市产融合作试点分析 10.1 基本发展概况 10.2 产融合作试点成果 10.3 案例:“宜贸贷” 10.4 产融合作试点经验启示 11 重庆市产融合作试点分析 11.1 基本发展概况 11.2 产融合作试点成果 11.3 案例:“专精特新信用贷” 11.4 产融合作试点经验启示 12 株洲市产融合作试点分析 12.1 基本发展概况 12.2 产融合作试点成果 12.3 案例:株洲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产业链融资新模式 12.4 产融合作试点经验启示 13 宜昌市产融合作试点分析 13.1 基本发展概况 13.2 产融合作试点成果 13.3 案例:信易贷·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 13.4 产融合作试点经验启示 14 贵阳市产融合作试点分析 14.1 基本发展概况 14.2 产融合作试点成果 14.3 案例:数谷e 贷 14.4 产融合作试点经验启示 15 我国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典型经验总结 15.1 建立制度保障机制,为产融合作试点保驾护航 15.2 完善政策体系,加速推进产融合作进程 15.3 完善产融合作平台,提高一站式服务水平 15.4 完善科技金融框架,推动科技赋能产融合作 15.5 完善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防范产融合作风险扩散 15.6 大力培育上市企业,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15.7 聚焦重点产业开发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支持精准性 15.8 创新绿色金融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