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明末清初诗经学研究(精)/致远学术文丛
分类
作者 于浩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明代万历中后期至清代雍正时期前后一百二十年间《诗经》研究史,深入分析了重要学者如郝敬、何楷、冯复京、钱澄之、朱鹤龄、陈启源、顾炎武、姚际恒、毛奇龄、王夫之、孙承泽、冉觐祖、方苞、李光地等的诗经学,立足于文本和学术史视野,全面梳理这一学风转变重要时期《诗经》研究观念、方法的演进趋势,明清学者对诗序、毛传的认知过程及其在学术上的影响,讨论了汉学风气和考据兴趣的兴起,并对科举文化、商业出版与诗经学的关系,类书与经解的交互,清代官修《诗经》注本的传播与影响等都做了细腻考察。
作者简介
于浩,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楹联学会秘书长,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主持并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明末清初《诗经》注本与学术史研究”,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江西省汉代文化研究项目各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学、诗经学、经学史、明清学术史等。在《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主讲“毛诗正义”“文献目录学”“诗词古文写作”“英语经典作品选读”“训诂学”等课程,多次获得南昌大学授课质量优秀奖,获得南昌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第四届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南昌大学2022年度“十大教学标兵提名奖”等。另在《诗刊》《星星》《扬子江诗刊》《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等发表诗歌、散文百余篇,获2018~2019年度江西文化艺术基金资助,出版诗集《尺素书》(江西高校出版社,2020)。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明末清初学术背景与诗经学
第一节 明代前中期思想背景与诗经学
第二节 明末复古宗汉之风的兴起
第三节 清初文化与学术背景
第四节 清初遗民学者对明代学术的总结和反思
第五节 明清之际诗经学者群体
第二章 复古竞新:明末诗经学崇古考辨风气的兴起
第一节 郝敬《毛诗原解》:回归圣人原意
第二节 何楷《诗经世本古义》:以古义立新诠
第三节 伪《子贡诗传》《申培诗说》与明末诗经学
第三章 类聚物分:明末《诗经》名物注本与考证兴趣的展开
第一节 明末类书编纂与《诗经》名物注本
第二节 明末《诗经》名物注本与考证兴趣的展开
第四章 举业津梁:明末科举出版与诗经学
第一节 明末商业出版与科举类《诗经》注本
第二节 文士与书坊的互动:陈子龙与《诗经》科举注本
第五章 征实之路:清初《诗》学三大家与考据形态的生成
第一节 钱澄之《田间诗学》:尊序背景下的弥缝与折中
第二节 朱鹤龄《诗经通义》:考据风气的渗透
第三节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与清代汉学的发端
第四节 清初《诗经》考据形态的生成
第六章 义理衰微:清代以理说《诗》的衰亡
第一节 祖述朱子的诗经学著作及其困境
第二节 王夫之《诗广传》与“以《诗》论理”传统
第三节 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考辨精神
第七章 钦定之旨:清康熙《诗经传说汇纂》与清初官方《诗》学的传播
第一节 《诗经传说汇纂》的编纂及其宗旨
第二节 《诗经传说汇纂》的传布与影响
第三节 《诗经传说汇纂》与方苞的诗经学
第四节 《诗经传说汇纂》的衍生刻本及其学术史意义
结语
附录 明末清初诗经学大事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序言
于浩的《明末清初诗经
学研究》以其博士学位论文
为基础,扩充完善而成。数
年之中,于浩从博士生而为
教师学者,其间他申报和承
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
年项目“明末清初《诗经》
注本与学术史研究”,五载
精研,更进一层,对明代万
历中期至清代雍正时期一百
二十余年间的《诗经》研究
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
结,最终勒成此书,都五十
余万言。于浩当年入我门下
受业,于《诗》之经学已有
根基,我们师生相从讲习,
往复质问,相与辩难,他毕
业远赴任教,辄有一得,我
则听其分享。可以说,我随
同经历了他产生问题意识,
推进研究的全过程。今其书
就,先得而读之,谨此略陈
谫陋,聊附骥尾。
《诗》之学,于古经尤
为显学,盖夫子谓“不学《
诗》,无以言”,又谓《诗
》之兴观群怨,可“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儒家视《诗》
为教化所在,有根基之重。
《诗》之言文,其事则时代
早远,本事渺茫;其义则拟
物缘情,理义无达诂;其文
则训诂、制数、名物繁夥,
又说经与他经交涉出入,儒
者称义纷驳,饱学之士考说
多端,故王应麟有“格物之
学莫近于《诗》”之语;其
辞则粲然可读,文学之士所
乐讽诵。沿习而下,抄刻繁
频,历代注说,有汉有宋,
洎后有清,各相立异驰骋,
叠床架屋。注《诗》说《诗
》,成为时代学风的试炼场
和风向标,而观《诗》注《
诗》说,则为观察时代学术
之迁演、眼脉之转移、涂辙
之异同,提供了良好的视角
和材料。
当年,于浩定立明末清
初诗经学为博士学位论文话
题,本初的问题意识是欲从
明清之际《诗》学的角度,
探究清代考据学术展立的先
声和前提,表暴其形态和“
活态”。清学考据之兴起是
中国学术史一大事因缘,一
代学风捩转,从现象上看,
与前代大相径庭,涂辙迥异
,引起后代探讨,虽为百年
旧题,至今仍颇具兴味。学
者各具只眼,从明清的社会
环境、治统之变,到学术内
在之转圜,乃至文化交流的
影响,迭有论说。“汉”之学
与夫“宋”之学,又是织组在
清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于
浩开初将观察点设定在陈启
源《毛诗稽古编》和吴中尊
古“汉学”意识兴起之间的联
系,一者以《诗》之经学为
中心,一者以晚明吴中士人
之尚古为中心,试图揭明清
初江南文化和学风的内在迁
衍,回答清代考据学兴起之
话题,并由此假设,把眼光
上移到中晚明时代的精英文
化和学术好尚。但他随即由
对陈启源《毛诗稽古编》的
观察,关注到其与朱鹤龄进
而与钱澄之的差异,开始研
讨清初学风中“汉”之于“宋”
的话题,由此以朱子《诗集
传》为基点向下看,以清初
《诗》学为基点向上看,参
伍综核,关注到晚明到清初
《诗》说中尊朱、订朱、反
朱的纷驳现象,以至于“以
理说《诗》”的衰亡;同时
又由钱澄之、朱鹤龄等上溯
到郝敬、何楷等人《诗》说
,解释明末《诗》学试图回
归古义,以古义立新诠的新
风格。论文之所讨论日显丰
盈,已颇溢出原本的研究意
识和话题,最终成为一部明
末清初《诗经》学的学术史

于浩继续耕耘有年,呈
现在此的专著,相较过往,
又有显著的扩展和深进。观
其梳理和总结,涉及《诗》
学著作90余部,专门讨论者
近30部,新增了章节。讨论
所及,延括了尊序尊朱之争
、尚博征实之学的兴起、《
诗经》考证的演进、义理兴
趣的衰微、科举注本的广泛
流行、商业文化与学术的互
动、官方《诗经》注本的传
播等诸多话题,而始一终亥
,线索不散。读而观之,其
书有一些显明的特点。
就学术史研究来说,勾
勒学术背景,总结学术观念
,分析成就得失,对后世之
影响,固为应有之宜,但解
释时代学术的内在脉络和“
活态”才是学术史研究的旨
趣。此书对郝敬、何楷对于
清初学界影响的描述,对朱
鹤龄、钱澄之二人著作中的
何楷学术印记的分析,揭示
邹忠胤《诗传阐》在伪书考
辨上的贡献,以及对姚际恒
《诗》学观念的影响等,读
之有致。又前此论者多将朱
鹤龄、钱澄之、陈启源并提
,认为三者较为接近,是学
风变化之代表。于浩则注意
到三家《诗》学之差异:朱
鹤龄、钱澄之说《诗》虽言
“尊序”,实多承宋儒;而陈
启源说《诗》稽古尊汉,跳
出“尊序”抑或“尊朱”的视域
,直接从毛传入手,以古注
、训诂、音声之法析义、考
辨、校正。其书屡经惠栋、
钱大昕、段玉裁表彰,传抄
甚广,实为清代《诗》学风
格的开创者,其方法和理念
开启后来“汉学”法门,也令
人读之称快。
此书能注意到以往学术
史研究视域中“主流”之外的
学者与著作,细加探讨和彰
表。史上不少学人及其撰述
,不为当世知赏,后世亦鲜
推重,声光暗昧,若纯从学
术史研究中“里程碑”和“巨
链”式的观察眼光考量,也
缺乏学术上的典范性和代表
性,但这些人及其撰述,或
以其新变隐蕴发萌新风,或
以其因循时习体现时代风尚
,对于理解士人群落和学术
“生产”的“活态”极有意义。
就此书所论及,前者如冯复
京《六家诗名物疏》对考证
兴趣兴起的影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