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自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20世纪的16位著名人物的侧记,介绍了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对社会的改变和对历史的影响。他们中有的是思想的巨擘(老子、苏格拉底等),有的是文学的骄子(苏轼、塞万提斯等),有的是科技的巨匠(伏特、特斯拉等),他们在历史上非同凡响、功名卓著,他们的思想、行为、发明创造是人类历史的珍贵遗产,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本书适合广大读者,尤其是历史和科普爱好者、青年学生、教师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师的侧影(从轴心时代的李耳到科技社会的李约瑟)/悦读科学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自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20世纪的16位著名人物的侧记,介绍了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对社会的改变和对历史的影响。他们中有的是思想的巨擘(老子、苏格拉底等),有的是文学的骄子(苏轼、塞万提斯等),有的是科技的巨匠(伏特、特斯拉等),他们在历史上非同凡响、功名卓著,他们的思想、行为、发明创造是人类历史的珍贵遗产,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本书适合广大读者,尤其是历史和科普爱好者、青年学生、教师等。 目录 上篇 饮水思源 1 小邦寡民的回望者:老子(约公元前571-约公元前471年) 西周分封 春秋 守藏史 《道德经》 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公元前286年) 再读老庄 2 四大皆空的觉者: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公元前485年) 佛陀诞生 出家苦行 创立佛教 佛陀涅瘿 传播中土 禅宗(汉传佛教) 3 周礼的执着追求者: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 周礼 出生 办学 问礼 闻乐 子产(约公元前584-公元前522年) 侍坐 宰予(公元前522-公元前458年) 樊迟(公元前515-?) 君子不器 循礼 从政 游列国 编《诗经》 修《春秋》 颜回(公元前521-公元前481年) 子路(公元前542-公元前480年) 子贡(公元前520-公元前456年) 太山坏乎 《论语》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 儒、释、道 与诸子约饭 4 一无所知的智者: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 古希腊 雅典 斯巴达 苏格拉底生平 开门办学 弟子 取义 遇见孔子 中篇 群星璀璨 5 书同文、车同轨的功臣:李斯(公元前280-公元前208年) 拜师荀子 辞师入秦 《谏逐客书》 韩非之死 秦王朝 沙丘之变 《敌戒》 李斯之叹 6 共和国的执政官: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年) 古罗马 少年时代 显露政坛 捍卫共和 恺撒之死 日落西山 罗马帝国 7 罗马皇帝的老师:塞涅卡(约公元前4一公元65年) 跌宕起伏的一生 暴君尼禄(37-68年) 斯多亚主义 8 采菊花的诗人:陶渊明(约365-427年) 少年时代 仕宦生涯 回归田园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9 命运多舛的诗豪:刘禹锡(772-842年) 及第 以柳易播 在连州 竹枝词 司空见惯 乌衣巷 白居易(772-846年) 元積(779-831年) 陋室铭 10 文武双全的改革家:范仲淹(989-1052年) 苦读 张知白(956-1028年) 晏殊(991-1055年) 灵乌赋 岳阳楼 黄鹤楼 鹳雀楼 滕王阁 盖棺定论 11 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文豪;苏轼(1037-1101年) 少年 知遇 凤翔 杭州 密州 乌台 子容(1020-1101年) 子由(1039-1112年) 黄州 半山(1021-1086年) 惠州 儋州 黄庭坚(1045-1105年) 北归 辞世 身后 12 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膜拜的思想家:卢梭(1712-1778年) 风霜少年 鸿篇巨著 众叛亲离 名垂青史 罗兰夫人(1754-1793年) 下篇 科技时代 13 电池的发明人:伏特(1745-1827年) 文艺复兴 少年时代 专研电学 伽伐尼(1737-1798年) 发明电池 声名卓著 14 创设诺贝尔奖的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年) 炸药 生平 设奖 轶事 15 最接近“神”的天才:特斯拉(1856-1943年) 奇才诞生 走近爱迪生 辉煌岁月 穷困晚年 16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创作者:李约瑟(1900-1995年) 少年成名 结缘中国 开始巨著 鲁桂珍(1904-1991年) 《中国科学技术史》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着重介绍16位大师(都是已盖棺定论)的生平、和他们的朋友、和他们所处的社会、和他们相联系的相关社会事件、和他们精彩而又跌宕起伏的经历。大师的奋斗、大师的烦恼、大师的影响、大师的起伏人生以及通过阅读当今普通人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生活。 后记 完成了这本《大师的侧 影——从轴心时代的李耳到 科技社会的李约瑟》的校稿 后,有一种放松的感觉。之 前,曾有一个想法,即不作 序,不写前言。但完成校对 后,还是感觉有些话必须要 说,有些朋友必须要感谢, 因此简单写此后记。 在这之前,已有《大师 的足迹——从泰勒斯到桑格 (公元前624-公元2013年)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年)、《大师的发现— —118种化学元素漫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年 )出版。《大师的足迹》讲 了从文明源头的秦勒斯到两 获诺贝尔奖的桑格,共计 230位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 贡献的人物,像中国的老子 、孔子、庄子、韩愈、司马 光、欧阳修等思想家、文学 家,中国的甘德、刘徽、沈 括、徐光启、吴健雄等科学 家;西方的泰勒斯、亚里士 多德、康德、费尔巴哈、尼 采等思想家,哥白尼,牛顿 、爱因斯坦、薛定谭等科学 家。但由于人物众多、篇幅 有限,几乎对每个人物的描 述都是“蜻蜓点水”,让人颇 感意犹未尽。 《大师的侧影》只记叙 了16位在思想、文学和科学 领城里有重要影响的人。特 别是首篇饮水思源里的四位 巨撃,他们站在文明的源头 ,对我们的思想、行为乃至 方方面面都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描述得较多。在16位巨 擘中,最后一位是李约瑟, 他毕生在浩瀚的文献中整理 中国古代科技资料,凭一己 之力,创作了鸿篇巨制—— 《中国科学技术史》,让中 国古代的科学发现重现光彩 。 《大师的侧影》不是16 位大师的传记,只是选取了 一些他们的文字、言论和片 段,勾勒出他们的侧影。由 于作者水平有限,只能育人 摸象,不窥全貌。《大师的 足迹》《大师的发现》和《 大师的侧影》都是述而不作 。在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 大师,他们的传记和记述汗 牛充栋,有目共睹。作者只 是尝试从中选取一些人物串 在一起,让读者能在一本书 中读到这些在不同领域非同 凡响的人物。 第1章老子中的“再读老 庄”,纯属感言;第3章孔子 中的“与诸子约饭”和第4章 苏格拉底中的“遇见孔子”, 均是虚构。读者不必当真。 这里要衷心感谢张善勇 教授,他曾为《大师的足迹 》《大师的发现》作序,并 一直鼓励完成《大师的侧影 》;感谢老同学廖志刚先生 ,他对本书提出了诸多建议 ,均被采纳,同学之情,股 股关切,不敢相忘;感谢鲁 永芳博士,她是这三本书的 责任编辑,她的认真与宽容 ,让人难忘;最后,还要感 谢众多不知其名的编审,他 们仔细近严苛的审阅、细心 而不遗漏的编辑、精美又怡 到好处的装帧设计,都是不 可或缺的。 陈志谦 2023年10月于云南临沧 精彩页 小邦寡民的回望者:老子(约公元前571-约公元前471年) 西周分封 中国远古就存在部邦制。部邦是由早期农业经济部族发展而成的原始国家,叫作“氏”。后来部邦的首脑或者邦主也叫作“氏”,这就是氏族的来源。部邦战争导致统一制度的形成。统一天下的范围从泰皇(羲皇或太吴帝)伏羲首先统一黄河流域到农皇(炎帝)神农统一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再到轩皇(黄帝)轩辕统一泰东各部邦,在中原建立起部邦共主、统一天下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所以,伏羲、神农和轩辕被后世追谥为三皇。其后五位杰出帝王用武力或文德维护天下统一形成部邦共主制度,他们被后世追谥为五帝——少吴帝金天、颛项帝高阳、帝喾[ku]高辛、尧帝”陶唐和舜帝有虞。三皇五帝时期是华夏统一政治制度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 被选举为最后一个部邦共主的帝王是夏后氏大禹,他接任天下共主后结束了部邦共主制度,把帝位传给儿子启,以其部邦名称“夏”为天下统一王朝名称,即夏朝。不服从的部邦被消灭后又重建部邦,叫作封土建国——封国,再后来叫作诸侯国;服从夏朝的部邦得到夏王护佑也演变为封国,处在边远地区的部邦一般叫作方国;另外,还有一些不服从但没有被征讨的叫作方国。王朝的王或帝又叫作天子——被神化为天帝的嫡长子及其后裔在人间的代理人。王朝实行世袭传承制度,封国和方国的国主、君主也实行世袭制,于是部邦共主制被王国世袭制替代。 夏商周三个王朝都有自己的天子直辖国土——都在条件最好的中原地区,封国大多在条件较好的中部地区,后来与天子之国合称“中国”。除此之外,在边远地区还有面积大小不一、数量繁多的方国和部邦,甚至松散的部落,只要认同天子的统治地位就不会被征讨。因为方国、部邦和部落条件不好,一般不上税。条件好一点的有出兵的义务——如周朝时夜郎国就曾出兵讨伐楚国。封国与方国、部邦、部落条件不同,义务不同,权力也不同,因此又分为几个等级,即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五服、六服、九服等最远最差蛮荒之地的,统称为荒服。封国中的五爵以侯爵最多,所以封国一般又称作诸侯国。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重新赐封建立的国家或封国,共有71个,因为都是用周王实际赐封的土地建立的国家,所以称作实际封国。其中,最初与周王同姓的姬姓封国53个,异姓之国(或有功之臣与前朝贵族,或三皇五帝与夏商王朝后裔的封国)共计18个。53个姫姓封国,周公之后加封2个,共计55个姫姓封国,这55个班姓封国灭国后以国为姓而演变成55个能系姓氏。最初的53个姬姓封国里面,姬昌及其兄弟的直系子孙封国为15个,属于护卫周朝的直亲封国。这就是左丘明《左传》和荀况《荀子》说“诸侯国封国七十一,姬姓之国四十和兄弟之国十有五个”的来源。 除了71个封土建国的封国,还有宣布服从周天子而没有天国并接受封号的封国、方国,约330个,称作名义封国。名义封国加上实际封国共约400个(这是(吕氏春秋》说400个封国的历史来源)。此外,整个姬周王朝(包括西周与东周)时期,四周八方的边远地区的部邦和部落,为了获得和平安定、图个“正统”名誉,宣布服从周天子而前来首都上贡的“泛诸侯国”,称作服国,约有800个(这是《吕氏春秋》等说服国800个的来源)。这800个服国类诸侯国,再加上前面的实际封国和名义封国400个,一共有1200余个泛诸侯国。 春秋 春秋,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要概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命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内容加以整理修订,形成《春秋》。《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正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也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公元前771年,因周幽王姬宫湿[sheng](?-公元前771年,西周第12任君主,在位11年)宠信褒姆,废太子宜白。宜白逃至申国,他外公申侯联合曾侯、许文公及犬戎(外族)推翻了周幽王。之后因为内乱,犬戎频繁入侵,很快就打到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所以周平王姬宜白(?-公元前720年,东周第1任君主,在位51年)被迫将国都从镐京东迁至东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因洛邑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年)。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襄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诸侯国纷纷被吞井,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宋襄公(?-公元前637年,公元前650-公元前637年在位)、晋文公(公元前697-公元前628年,公元前636-公元前628年在位)、秦穆公(公元前683-公元前621年,公元前659-公元前621年在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