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米开朗基罗(1475—1564年)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在绘画、雕塑和建筑方面均成就斐然。他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天才艺术家:他创作的《大卫》和《圣母怜子》得到了众多研究和模仿;他在西斯廷礼拜堂创作的天顶画与祭坛壁画已被奉为绘画经典;他参与设计的罗马卡比托利欧广场、佛罗伦萨圣洛伦佐教堂中美第奇家族的礼拜堂与图书馆,还有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建筑师、艺术家和学者前往。 本书是一部关于米开朗基罗的生平与创作的概述。安东尼·休斯通过全新的研究成果和资料,不仅分析了这位杰出艺术家的职业发展历程,还对他的个人生活做出了解读。作者将米开朗基罗置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下,引用大量当时的书信、传记和诗歌作品,从政治、社会、个人生活等多个视角审视米开朗基罗的创作,有说服力地论述了米开朗基罗及其艺术创新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作者简介 [英]安东尼·休斯 Anthony Hughes 曾任英国利兹大学艺术史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以及16世纪和17世纪艺术,曾参与编辑论文集《雕塑及其复制品》(Sculpture and Its Reproductions,1997年)。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贵族血脉的公民 早年生活与家庭情况 第二章 杰出的大师们 寻找新赞助人 第三章 准备就绪与功成名就 为佛罗伦萨共和国服务,1501—1505年 第四章 强势、残暴、难以掌控 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工作 第五章 美第奇家族的回归 米开朗基罗的首座建筑作品 第六章 许多要做的事 美第奇礼拜堂与洛伦佐图书馆 第七章 披甲骑士 死而复生 第八章 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安息 陵墓、最后的画作与雕塑 第九章 多少血的代价 最后的岁月 第十章 未尽的任务 理解米开朗基罗 附录 术语表 人物小传 大事年表 地图 延伸阅读 索引 致谢 序言 1564年,米开朗基罗逝 世后的数月,一家新成立的 艺术学院在佛罗伦萨的圣洛 伦佐教堂(图1)为他举办 了追思会。一般情况下,只 有政治领袖才有资格享有这 样隆重的仪式:教堂内挂上 了黑色的帷幕,还有展现艺 术家一生中各种事件的画作 ,巨大的灵柩台上装饰着寓 言人物。这些葬礼仪式主要 是为了纪念米开朗基罗·博 纳罗蒂(1475—1564年) ,他是一位伟大的佛罗伦萨 人,是此地的美第奇家族统 治者、托斯卡纳与锡耶纳大 公科西莫一世(1519— 1574年)的杰出臣民。这 个仪式还有 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利 用米开朗基罗的成就来提升 视觉艺术的地位。 事后看来,整场仪式似 乎都带有讽刺意味。科西莫 并没有到场,这或许是因为 米开朗基罗人生最后的30年 都在罗马生活,逃避为美第 奇家族服务;或许只是礼节 问题,毕竟对他而言,米开 朗基罗不过是一名雕塑与绘 画艺术的实践者。 如果说科西莫的缺席是 出于社会偏见,那么在这一 点上米开朗基罗也是如此— 他曾坚持要求获得贵族身份 ,并写道,他从不像其他艺 术家那样“开店”,然而他的 工作并未因追求权势和财富 而停止。这只是在讨论米开 朗基罗职业生涯时出现的众 多矛盾中的一个:作为雕塑 家,他创作了更多的绘画; 作为保守的匠人,他观念上 的创新改变了艺术;作为虔 诚的基督徒,他的图像作品 被指控不敬神。这些谜题不 只与米开朗基罗个人有关, 他也身处一场与其自身贡献 密不可分的文化变革中。 米开朗基罗是16世纪文 献记载最丰富的艺术家之一 ,因此撰写关于他的著作看 起来并非难事。大量的书信 得以留存,还有成堆的商业 记录和合同,甚至他在世时 就有不下三部传记出版。其 中的第一部诞生于16世纪 20年代中期,当时诺切拉主 教保罗·乔维奥将米开朗基 罗连同达·芬奇和拉斐尔的 生平收录进以简洁拉丁语写 成的同时代名人录系列中。 然而这样丰富的记录并不像 起初看起来那样有利。大量 个人记录存在频繁的空缺, 大部分文献更是需要谨慎对 待和参考。我们对米开朗基 罗的大部分了解来自乔尔乔 ·瓦萨里(1511—1574年) 和阿斯卡尼奥·康迪维 (1527—1574年)所著的 传记,二者都热衷于推崇一 种特别的观点。 两位作者中,瓦萨里( 图2)更为人熟知。他于 1550年出版了《由契马布 埃至当代最优秀的意大利建 筑师、画家、雕刻家的生平 》,此作讲述了意大利艺术 从中世纪的黑暗中的“重生” ,时年75岁的米开朗基罗作 为这一历史进程的顶点出现 。16世纪的“意大利”一词并 不是指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 家,而是一种集合了许多城 邦和公国的地理学表述。对 瓦萨里而言,托斯卡纳地区 的艺术独占鳌头,出身于此 的米开朗基罗则是由“仁慈 的天主”派下凡间的天才。 这样直白宏大的英雄崇 拜显然无法取悦米开朗基罗 。瓦萨里必须假想出一种他 并不真正喜欢的与偶像的紧 密关系,他的第一版传记里 还充斥着各种事实错误。最 让米开朗基罗气恼的是瓦萨 里在书中对他为教皇尤利乌 斯二世(1503—1513年在 位)打造的陵墓的描写。米 开朗基罗最初于1505年收 到创作委托,直到40年后才 呈现出一个不那么令人满意 的结果。米开朗基罗写道, 这件事让他看起来像个“骗 子”,并且他明显感觉到瓦 萨里的描写认可这一看法。 1553年,康迪维出版了如 今被称为“权威传记”的著作 以进行澄清。 关于康迪维我们知之甚 少,他出生于翁布里亚大区 和马尔凯大区一带,16世纪 40年代末期他就已经担任了 米开朗基罗的助手。出版《 米开朗基罗传》(Life of Michelangelo)后,他几乎 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作为 米开朗基罗的紧密追随者, 康迪维得以接触许多一手信 息,但他却不加评判地采纳 了误导性极高的米开朗基罗 本人讲述的故事,米开朗基 罗也由此编造出了一个关于 自己的神话。虽然康迪维更 正了许多瓦萨里书中的事实 性错误,但他最关心的还是 为米开朗基罗辩护—这位大 师被指控在教皇尤利乌斯二 世陵墓项目背后进行双重交 易。被康迪维称为“陵墓之 灾”的事件歪曲了大部分记 录,这使他对艺术家未完成 的作品保持沉默,以防止它 们让米开朗基罗显得更加不 可靠。 此外,康迪维的著作强 烈坚持米开朗基罗自立自足 的观点。在书中,米开朗基 罗被表现为一股自然界的力 量,他不归属于任何文化传 统,也不曾受过任何正规技 艺训练。这样的描写显然反 映了米开朗基罗的自我评价 ,并被轻易地隐藏于对依靠 他人或是合作的傲慢否定之 中。 1568年,瓦萨里出版了 《艺苑名人传》的修订版, 其中关于米开朗基罗的章节 改动显著,有些修正基于康 迪维的叙述,有些则来自一 手资料。不过瓦萨里依然没 有舍弃自己的历史观,虽然 他的赞美之言甚至比以前更 加夸张。 瓦萨里和康迪维的传记 都以一种容许道听途说的传 闻的传统写成,比起引用资 料,他们更偏爱具有说服力 的传闻轶事。相比瓦萨里和 康迪维,如今我们更注重学 术研究上的要求,但要说我 导语 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一,来自佛罗伦萨的天才艺术家。 绘画、雕塑、建筑全才,多件经典作品的创造者。 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梳理米开朗基罗的风格发展与创作轨迹。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文字内容,其中不仅包括与米开朗基罗相关的文件记录,还包括他与家人、朋友、赞助人的通信和诗歌,还参考了米开朗基罗的助手阿斯卡尼奥·康迪维的一手记录,以及米开朗基罗的朋友乔尔乔·瓦萨里的文章和信件。通过对这些文字内容的解析和比较,米开朗基罗在生活与工作中的形象逐渐鲜明,他的作品也显示出更深层的含义。 精彩页 1553年,康迪维的《米开朗基罗传》出版时,米开朗基罗已经78岁。书中关于米开朗基罗的祖先、出生、童年的内容都是康迪维根据文献记录和这位老者的模糊记忆构建而来的。为了创造出久远的青年时期的光辉形象,尴尬或令人不快的事实有时会被掩盖,但康迪维有力地揭示出这样一种文化,它的关注点与我们的文化的关注点有着微妙却巨大的不同。 他是这样开始的:“这位非凡的画家及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来自雷焦的卡诺萨伯爵的家族[血脉],无论是从其自身还是从其与皇室的血缘关系来看都是高贵的。”康迪维解释道,某位出身于该贵族家庭的“西莫内大人”在1250年作为访问执政官(podesta)来到佛罗伦萨。他继续写道,西莫内大人在此定居并以“博纳罗蒂”为姓,他的后代也成了佛罗伦萨统治阶级的重要成员: 米开朗基罗就出生于这样一条贵族血脉。他的父亲名为洛多维科迪·莱奥纳多·博纳罗蒂·西莫尼,他是一位虔诚而善良的人,作为卡森蒂诺地区的丘西和卡普雷塞的访问执政官,他的作风习惯更趋老派。他的这个儿子出生于我们获得救赎的1474年3月6日星期一破晓前4个小时。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诞生……因为当时的水星正处于木星宫位的有益相位,同时金星位于第二宫,这保证了将发生的事情:出生的定是一个才智出众的贵族之人,在任何事业上都能够成功,但尤其体现于能愉悦感官的艺术方面,例如绘画、雕塑、建筑。 米开朗基罗的父亲洛多维科记录了米开朗基罗的出生日期及时间:“我记录下今天,1474年3月6日,我的儿子出生了;我为他取名为米开朗基罗;他出生于星期一黎明前四五个小时。” 康迪维需要细节来确定星象吉祥地预示着艺术家的光辉成就。然而奇怪的是,米开朗基罗实际出生年份比传记中记载的要晚一年,康迪维在写作时一定是混淆了罗马和佛罗伦萨的年份算法。佛罗伦萨的年历是大理石从3月25日的圣母领报节算起,罗马的年历则是从1月1日开始。更不可思议的是,直到1989年都没有人察觉到米开朗基罗的星象错误,不过这情有可原,极具影响力的瓦萨里曾多次提及米开朗基罗的声望是得到上天认可的。这是一个以一厢情愿混淆客观事实的小例子,许多关于米开朗基罗的文章都是如此。 以上观察结果也适用于康迪维提到的米开朗基罗祖先的贵族血脉。博纳罗蒂家族并非起源于卡诺萨伯爵家族,但米开朗基罗极高的声望使亚历山德罗·卡诺萨伯爵在1520年写给米开朗基罗的信中称他为尊贵的亲人,开心地将这个爱慕虚荣之人认可为家族成员。16世纪20年代的某时,米开朗基罗创作了一幅他的“祖先”的理想化肖像,画中人物的头盔上暗含着家族姓氏卡诺萨(Canossa)的双关语:帽顶上描绘了犬(cane)衔着骨头(osso)。如今人们仅能从临摹品(图4)中了解这幅作品。后来,米开朗基罗对这段贵族血统的重视更甚于他的艺术作品。1548年,他对侄子莱奥纳多说:“告诉神父,不要再称我为‘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因为[在罗马]我只被称为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如果佛罗伦萨居民想让我创作祭坛画,那么他需要找一位画家:我从来不是那种开店的画家或雕塑家,我父亲和兄弟的荣誉总是阻止我那样做。”在只有权贵拥有姓氏的年代,使用体面的名字并维持它的荣光十分重要。米开朗基罗想要他的侄子维持佛罗伦萨一等公民的家族地位。名门望族成员的身份与公民身份的概念也是密不可分的。 P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