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作者近20年来对黄河水文地貌耦合系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阐述各个子系统的耦合、响应及演化过程,涉及植被-侵蚀-河道耦合、干支流耦合、水沙耦合、气候-水文-泥沙产输耦合、流水-风力作用耦合、流域-河道耦合,以及人类社会经济与水文地貌系统的耦合等方面。对于每方面,都基于大量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力求揭示其耦合机理,并建立定量关系。同时,还指出这些成果的应用意义,可以为黄河流域和河道的规划、治理与管理提供参考。 本书可供地貌、自然地理、地质、生态、水利和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专业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流域系统与水文地貌学过程 第二节 水文地貌耦合系统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水文地貌过程的影响 第四节 水文地貌过程研究进展综述 第五节 黄河流域地貌系统中的耦合类型和本书的体系结构 第二章 植被-侵蚀-河道耦合关系及其变化 第一节 植被-侵蚀关系的转型 第二节 基于降水-植被-侵蚀耦合关系重建历史上的侵蚀产沙 第三节 黄河流域植被变化的重建及其对下游河道决溢频率的影响 第三章 水土保持对河流水文地貌耦合的影响 第一节 径流可再生性的变化 第二节 绿水系数的变化 第三节 减水效应与减沙效应的耦合关系 第四节 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下游河道淤积的影响 第四章 黄河流域的4个泥沙沉积汇 第一节 上游泥沙沉积汇 第二节 黄河中游沉积汇 第三节 下游泥沙沉积汇 第四节 河口泥沙沉积汇 第五节 4个沉积汇沉积量变化的比较 第五章 干支流耦合关系 第一节 十大孔兑来沙对黄河上游河道淤积的影响 第二节 支流高含沙水流对干流河道演变的影响 第三节 水库下游支流来沙对水库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 第六章 水沙耦合关系 第一节 水沙耦合关系与水流能耗 第二节 基于水沙关系的冲淤临界研究 第三节 多泥沙河流的侵蚀、输移、沉积过程对水沙关系的复杂响应 第四节 基于水沙关系的河型判别 第五节 水沙关系与河床演变和河口发育 第六节 基于Lane平衡对传统水沙关系的推广 第七节 Lane平衡参数对河床调整的控制作用 第七章 流域能耗特性及其意义 第一节 黄河干支流的能耗率与泥沙输移的关系 第二节 黄河流域能耗率与产沙输沙尺度效应的关系 第三节 黄河干支流能耗率沿河长的复杂变化及其意义 第八章 气候-水文-泥沙产输耦合关系 第一节 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产沙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第二节 黄河源区径流的产生对气温变化的复杂响应 第三节 黄河源区的河流泥沙对气候变暖的复杂响应现象 第四节 基于洞穴石笋氧同位素记录重建黄河源区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 第五节 基于旱涝指数对河龙区间产沙量的重建 第九章 流水-风力作用耦合关系 第一节 风力作用的历史变化 第二节 水力作用的历史变化 第三节 多沙粗沙区粗泥沙产沙量的历史变化 第十章 上中下游平滩流量 第一节 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 第二节 中游支流渭河平滩流量 第三节 下游平滩流量 第十一章 流域-河道耦合关系 第一节 黄河上游水沙变异指标及其与流域因素的关系 第二节 黄河上游和下游河道输沙功能变化对流域因素的响应 第三节 黄河上游悬沙粒径的变化及其成因 第四节 黄河上游清水来源区来水的稀释效应对下游河道淤积的影响 第五节 黄河下游二级悬河发育演变 第十二章 人类社会经济与水文地貌系统的耦合关系 第一节 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对植被的影响 第二节 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对流域产沙的影响 第三节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黄河入海泥沙通量和三角洲造陆的影响 第四节 过去1800年黄河流域降水和径流变化对朝代更替和国都迁移的影响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