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宝宝圆滚滚的肚皮中间有个小洞!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居然也有!奶奶说,这叫肚脐眼儿,每个人都有。它曾是母亲和婴儿联系的方式,让宝宝在妈妈的肚子获得营养。但是为什么医生要在婴儿出生的时候切断连接肚脐的管子?宝宝为什么不能一直和妈妈连在一起呢?\t这是一本充满趣味的温情图画书,告诉孩子们肚脐的由来,同时也让孩子明白独立成长的意义。这本耐人寻味的图画书从肚脐的功能出发,介绍了父母至亲和孩子间通过脐带产生的深深羁绊。同时以形象生动的图画展现了为什么要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剪断脐带,为什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时刻和父母牵连、事事依靠父母。让孩子充分理解独立的含义,从而树立自立自理的意识,有助于孩子培养独立习惯,也可以帮助解决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分离焦虑等该阶段孩子和家长常会遇到的问题。 导语 可能是因为肚脐眼儿和痒痒肉挨得比较近,一提到肚脐,很多小朋友就会发笑。在对身体构造产生好奇的阶段,还有许多小朋友会用像小胡萝卜一样的手指伸进自己或者爸爸妈妈的肚脐里玩儿。父母和孩子之间,通过肚脐保存着生命的一体感,这是血脉相连的本质内涵。在了解肚脐的作用的时候,孩子可以领悟到母亲孕育生命的不易、父母至亲对孩子的抚育和关爱。 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需要脐带来输送营养,这时的婴儿完全依靠母体生长、发育。但出生断脐带就意味着孩子成为了真正完整、独立的个体。而无形的脐带依然出现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尤其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宝贝,甚至是几代独宠,家庭成员的溺爱与包办容易让孩子养成事事依赖他人的坏习惯。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必须让孩子先理解独立,树立一种自理意识,让他懂得不能事事靠父母,父母也不会总陪在身边当解决师,断掉脐带才能获得成长。有了这种自理意识,才能促使孩子自觉行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