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田秋成文学研究(精)/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丛书/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岳远坤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上田秋成是日本江户时代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雨月物语》和《春雨物语》一方面具有深厚的日本传统文学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近代性。他对人性与道德、秩序与情欲的思考,是在日本18世纪出现的肯定情欲的思潮的时代语境中产生的,而这种肯定情欲的人性解放思潮与中国晚明的文艺思潮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以晚明的人性解放思潮和上田秋成同时代的日本思想家的言论为参照,通过新的出典与材料的挖掘与分析,以晚明思潮中的关键词“情”“理”“欲”为中心,择取上田秋成文学中的相关篇章,将上田秋成文学置于东亚的语境中进行重新审视,考察上田秋成文学对人性与道德、秩序与欲望等问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 岳远坤,1981年出生于山东。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底开始从事日本文学翻译,2011年因《德川家康》第十三部的翻译获“第十八届野间文艺翻译奖”。主要译有《德川家康》、《坂本龙马》、《新参者》、《名侦探的守则》、《起风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合译)等十余部。 目录 序章 第一节 上田秋成和他的时代 第二节 上田秋成文学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研究的基础、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 上田秋成文学中的故乡与旅行——秩序与欲望 引言 第一节 战乱的结束与作为共同体的故乡的确立 第二节 从《去年的路标》看上田秋成的旅行观 第三节 《雨月物语》中离乡人的处境和命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上田秋成的散文《故乡》——知命保身思想与安分意识的渊源 第一节 作为思想表达手段的赠序体散文 第二节 知命保身思想的渊源与近世东亚文脉中的屈原观 第三节 为秩序共同体的“故乡”与安分意识 第四节 此心安处是吾乡——《故乡》与韩愈的《送区册序》、苏轼的《定风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贫福论》看上田秋成的财富观——当求与可求 第一节 《乌宝传》作为典据的可能性 第二节 从《贫福论》看上田秋成在义利之辩中的立场 第三节 《贫福论》所示财富观源流——从李贽到上田秋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田秋成的孝道观与阳明学左派——以《旌孝记》为中心 第一节 《旌孝记》与《纪今治人矢野养甫蒙藩恩旌孝之事》的比较 第二节 “不学不受”的孝道观与阳明学左派思想中的不学不虑 第三节 读书的富家子弟与不读书的贫家子弟之对照叙事方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田秋成文学中的审父意识 第一节 日本近世戏剧文学中的恶父形象 第二节 早期作品浮世草子中的父子关系 第三节 上田秋成文学中的“孝”与“审父意识” 第四节 《樊哙》的弑父、绝对自由的否定与道德的达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田秋成文学中的烈妇形象——殉情与殉道 第一节 《吉备津之釜》论——在情与理之间 第二节 从宫木形象塑造方法的变化看上田秋成文学中“情”的发现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上田秋成的佛教观与阳明学左派 第一节 日本佛教的历史与上田秋成的佛教观 第二节 上田秋成的佛教观与阳明学左派 第三节 上田秋成文学中的高僧形象——以法然为中心 第四节 宫木的“信心”——强烈的意志与现实顺应 第五节 佛教信仰既不带来现世利益也不带来冥福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序言 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建 立的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综 合性大学。北京大学最早设 立的学科中,就包括外语和 外国文学研究。如果要进一 步追溯历史,北京大学的前 身之一,有同治元年 (1862)由清政府设立的 京师同文馆。同文馆之下, 分设有东文馆,“东文”一词 ,当时指日语。日语是东方 语言之一种,因此,东文馆 或许就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东 方语言教学最早的起点。 但无论是同文馆,还是 东文馆,还是京师大学堂时 期,外语一科,在这个时候 ,基本上只是语言的教学和 翻译,说不上有多少研究的 成分,更说不上东方文学的 研究。东方文学的研究,如 果说有,是1916年蔡元培 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北大的 学科全面更新以后的事。 二十世纪的前三十年,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 和学术发展最重要的代表机 构,在学科建设上,开始引 进东方语言、东方学的教学 和研究。具体的表现是,一 方面,在一般的语言文学的 课程中,不同程度地引入了 今天所说的东方文学研究的 内容,另一方面,除了日语 以外,还尝试开设其他东方 语言的课程。后者的一个事 例是,1920年以蔡校长的 名义,邀请流亡的爱沙尼亚 学者钢和泰(A.von Stael- Holstein)到校教授梵文, 以及与印度宗教、印度文学 相关的课程。这一安排,也 是当时中国学术界的一批有 识之士为了发展中国的东方 学研究,整体所做的努力的 一部分。所有这些,可以说 是为后来中国东方文学的学 科建设所做的铺垫。 在此之前,有件事,与 东方文学有关,也值得提一 下。讲东方文学,印度是很 重要的国家,印度近代最有 名的诗人泰戈尔,在1913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 亚洲人最早获得的诺贝尔奖 ,很让正在寻求世界新身份 的亚洲知识界人士感到兴奋 。北京大学的教授陈独秀, 积极追求和宣传新思想, 1915年,把泰戈尔的获奖 作品《吉檀迦利》中的四首 短诗,用文言翻译为中文, 发表在1915年10月出版的 《青年杂志》上。陈独秀研 究的问题,有关文学的很少 ,但他作为近代中国知识界 ,后来也是政治界的领袖人 物之一,引领风骚,曾经有 过极大的影响。陈独秀翻译 泰戈尔的诗,不过是他一生 所做的很多事中很小的一件 事,但就这一件小事,足以 说明泰戈尔和泰戈尔代表的 东方文学作品当时所受到的 关注。 在中国教育和学术新变 革和新发展的大背景下, 1924年,北京大学曾经设 立过一个“东方文学系”。不 过,限于条件,这个时候的 “东方文学系”最后实际设立 的专业只有日语和日本文学 。担任系主任的周作人,虽 然后来个人有“失节”的问题 ,但在学问,尤其是日本文 学的翻译和研究方面,确实 在当时乃至今天也还是一位 很有见识,很有成就的学者 。也是在这个时候,“东方 文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在国内被广泛地接受。周 作人,以及与周作人同时代 的一些学者,其中包括鲁迅 、许地山等,都大力倡导东 方文学的研究,同时他们也 身体力行,各有成就。鲁迅 一度在北大任教,讲授文学 方面的课程,其中也包括东 方文学的内容。 不过,在中国最早的, 真正比较有规模,也比较完 整的东方语言和东方文学的 教学与研究机构,是北京大 学在1946年设立的东方语 文学系。当时季羡林先生从 德国留学归来,成为东方语 文学系的第一位教授同时兼 任主任,教员中有阿拉伯语 的马坚,其后金克木、于道 泉、王森等先生陆续加入, 再其后原在南京的国立东方 语言专科学校、中央大学边 政学系的教师并入东方语文 学系,语种除了最初的梵语 、巴利语、阿拉伯语、蒙古 语、藏语,到1952年全国 高校院系调整前,已经增加 到十多个亚洲语种。以教师 和学生的人数论,东方语文 学系一度成为北京大学最大 的一个系。此后东方语文学 系的名称稍有调整,更名为 东方语言文学系。从五十年 代到六十年代中期,东方语 言文学系的教师们在做好语 言教学的同时,很大的精力 都放在东方文学,尤其是亚 洲各国文学的研究上,东方 文学研究得到快速发展。亚 洲国家,尤其是印度古代经 典以及当代文学作品,不少 被翻译出来,同时还发表有 相关的研究著作和论文。 十年“文化大革命”,让 所有的学术研究中断。七十 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让 北京大学的东方文学研究重 获生机,得到很大的发展。 教师们翻译出更多的作品, 有了更多的研究著作,其中 成就最大的,首推季羡林和 金克木二位先生。新时期, 各方面又有不少的变化。 1993年,东方语言文学系 改名为东方学系,扩大了教 学和研究的范围,但东方文 学仍然是最主要的研究课题 ,同时新的研究,涉及更多 的问题,不是“小文学”,而 是“大文学”。在北京大学校 内,1985年成立的比较文 学研究所——后来改名为比 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强调“比较”,比较所及, 相当一部分也涉及东方文学 。 1999年9月,北京大学组 建外国语学院,东方学系并 入其中,分别成为外国语学 院建制下的阿拉伯语、朝( 韩)语、东南亚、南亚、日 语、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