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甲骨卜辞菁华(商王名号篇)/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韩江苏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共收录与商王名号相关的甲骨刻辞计70余版,分先公先王名号、商王世次、直系旁系先王配偶受祭三部分,诸条刻辞,均辅有照片或拓片,给出分期、著录、收藏地等基本信息,并对其重点字词、卜辞要义等进行系统而简明的解读,进而阐明其中所蕴含的殷商时期与商王名号相关的诸类信息,并反映了商代在位商王对已故商王祭祀的习俗。一册在手,能够使读者在学习甲骨文字识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从商王名号方面了解殷商时期前辈先王的即位顺序,以及有关商王朝纪年方面的诸多问题。
目录
一 先公先王名号
(一)先公名号
“王亥”卜辞
“王亥母”卜辞
“上甲”等先王合祭卜辞
“上甲三报二示”卜辞
(二)先王名号
“大乙”等合祭卜辞
“上甲、成五示”合祭卜辞
“成、大丁”等先王合祭卜辞
“唐、大甲、大丁”等先王合祭卜辞
“大丁”卜辞
“大甲”卜辞
“外丙”卜辞
“大庚”受祭卜辞
“大庚”降祸卜辞
“小甲”卜辞
“大戊”卜辞
“雍己”卜辞
“中丁”卜辞
“大庚、大戊、中丁”合祭卜辞
“外壬”卜辞
“菚甲”卜辞
“祖乙”卜辞
“祖辛”卜辞
“羌甲”卜辞
“祖丁”卜辞
“南庚”卜辞
“大乙九示”合祭卜辞
“阳甲”卜辞
“盘庚”卜辞
“小辛”卜辞
“小乙”卜辞
“武丁”卜辞
“父己、父庚”卜辞
“父甲”卜辞
“康祖丁”等合祭卜辞
“武乙”祊祭卜辞
“文武丁”祊祭卜辞
附:“文武帝乙”方鼎铭文
二 商王世次
(一)上甲等先公周祭
“上甲”等周祭刻辞
“翌自上甲”卜辞
(二)大乙等先王周祭
“大乙、大丁”等周祭卜辞
“外丙、大庚”周祭卜辞
“大戊、中丁”等周祭卜辞
“雍己、中丁”周祭卜辞
“上甲、大甲、小甲”周祭卜辞
“大甲、小甲、菚甲”周祭卜辞
“外壬、菚甲”周祭卜辞
“祖乙、祖辛”周祭卜辞
“菚甲、羌甲、阳甲”周祭卜辞
“祖乙、祖丁”周祭卜辞
“南庚、阳甲、盘庚”周祭卜辞
“南庚、小辛”周祭卜辞
“小乙、父丁”周祭卜辞
“小乙、父丁、兄己、兄庚”周祭卜辞
“祖己、祖庚”周祭卜辞
“羌甲、阳甲、祖甲”周祭卜辞
“祖甲、康祖丁”周祭卜辞
三 直系、旁系先王配偶受祭
(一)直系先王配偶祀序
“武丁奭妣癸”周祭卜辞
“武丁奭妣辛”周祭卜辞
“小乙奭妣庚”周祭卜辞
“四祖丁奭妣庚”周祭卜辞
“祖辛奭妣甲”周祭卜辞
“祖辛奭妣甲”周祭卜辞
“祖乙奭妣己”周祭卜辞
“祖甲奭妣戊”周祭卜辞
“中丁奭妣癸”周祭卜辞
“中丁奭妣癸”周祭卜辞
“大戊奭妣壬”周祭卜辞
“大乙奭妣丙”周祭卜辞
“大丁奭妣戊”周祭卜辞
“示壬奭妣庚”周祭卜辞
“示癸奭妣甲”周祭卜辞
(二)旁系先王配偶受祭
“外丙母妣甲”祭祀卜辞
“羌甲奭妣庚”祭祀卜辞
附一:干支次序表
附二:甲骨文著录简称与全称对照
参考文献
序言
在使用公元纪年之前,
中国古代纪年的方法主要有
四种:一种是王公即位年次
纪年法,即以王公在位年数
来纪年,如《左传》所用编
年;一种是年号纪年法,自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
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
以年号纪年;一种是干支纪
年法;一种是年号干支兼用
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
,干支列后,如顺治二年乙
西四月。历朝历代皇帝的年
号纪年之数相加之和,便构
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总积年
。司马迁根据前人留下的资
料,在《史记》中明确记载
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后发
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共和元
年即公元前841年。从这一
年起,我国历史开始有了确
切纪年。西周之前的商王朝
纪年,有两种:
一种是商王朝总积年,
清以前的文献有458年、
496年、497年、576年、
645年以及五百余年、六百
年、六百余年等多种说法。
其中先秦两汉的文献所见有
如下三说:
1.近五百年说
《汲冢纪年》曰:“汤灭
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
岁四百九十六年。”(《史
记·殷本纪》集解引)
《易纬稽览图》:“殷四
百九十六年。”
2.五百余年说
《鬻子·汤政》:“汤之治
天下也,……积岁五百七十
六岁至纣。”
《孟子·尽心下》:“由汤
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
3.六百余年说
《左传》宣公三年:“桀
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
百。”
《世经》:“自伐桀至武
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岁。”
(《汉书·律历志》引)
一种是诸商王在位积年
。它又有两种记载:一种是
文献典籍记载的各位商王积
年,见今本《竹书纪年》《
史记·殷本纪》等。一种是
甲骨文中所见王年,有岁和
祀两种称呼:一称岁,有“
今岁”“来岁”“二岁”“三岁”“
五岁”“十岁”等,都是指时
王在位之年;一称祀,商代
末年的甲骨文及青铜器铭文
中,常见有“惟王几祀”的记
载,“祀”即是“年”,是借“
祀”以名“年”,“惟王几祀”
即指时王几年。
历史典籍及诸子百家虽
有夏、商、西周王朝的零星
记录,然20世纪初兴起的疑
古学派,对东周以前的历史
提出了怀疑。胡适在1918
年为《中国哲学史大纲》一
书所做的“导言”中指出:“
以现在中国考古学的程度看
来,我们对于东周以前的中
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
态度。”在1921年7月31日
的“研究国故的方法”讲演中
,更进一步地说:“在东周
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
以信的。以后呢?大部分也
是不可靠的。如《禹贡》这
一章书,一般学者都承认是
可靠的。据我用历史的眼光
看来,也是不可靠的,我敢
断定它是伪的。在夏禹时,
中国难道竟有这般大的上地
么?四部书里边的经、史、
子三种,大多是不可靠的。
”1921年时,顾颉刚将胡适
对上古史“怀疑的态度”明朗
化,并断言:“照我们现在
的观察,东周以上只好说无
史。”这就是“东周以上无史
”观点的提出。顾颉刚于
1922年提出了振聋发聩的
论断:“古史是层累地造成
的,发生的次序与排列的系
统恰是一个反背。”
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
学派,用儒家经典的记载,
把2000多年来儒家构筑的
古史体系,即三皇、五帝、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发展源流
进行了彻底的否定。这种学
术观点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
了重大影响。夏商周三代及
五帝是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
过,司马迁所记的《五帝本
纪》《夏本纪》《殷本纪》
的真实性,一度受到怀疑。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和
1928年以来的殷墟考古发
掘及研究,用地下出土的文
字资料和考古实物,证实了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这
说明中国历史上确实有商王
朝的存在,也印证了司马迁
所记《殷本纪》为可信的历
史。
甲骨文中出现的商王名
号,大多见于《殷本纪》中
;然《殷本纪》中所见商王
名号有的却不见于甲骨文中
。是《殷本纪》所载有误?
抑或是甲骨文材料不完备?
需要在甲骨文发现120多年
来对此阐明。又,甲骨文中
的合祭商先公先王卜辞,是
在位商王对已故商王祭祀的
占卜,其中,涉及先王的祭
祀顺序与世次。时王对前辈
先王的依次即位顺序一定比
2000年之后司马迁见到的
典籍记载更客观、真实。怎
么看待《殷本纪》所载商王
世次与甲骨文中的先公先王
依次祭祀顺序,涉及商王朝
纪年的重要学术问题,对此
需要论证。
本文在讨论商王世次时
,是以《殷本纪》所载商王
世次与甲骨文合祭商王卜辞
、周祭卜辞及前人研究成果
为据而加以阐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