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西南学术》是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负责编写,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等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团队共同参与研究并撰写的关于西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学理研究报告。 本辑以西南文化的调查为基点,对西南文化的学理研究及在场观察进行了多方位的阐述。对西南文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回溯了学界对西南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而从学理层面拓展西南文化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对西南文化的田野观察,翔实记录了田野作业中观察到的所见所闻,并对西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进行多视角的探讨。对西南文化的实践园地研究,主要探究了西南文化在人类生活中的传播、传承及影响。 作者简介 肖远平,彝族,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文艺学、民俗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研究。兼任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贵州省彝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贵州民族大学第九批学科带头人,贵州省委办公厅“服务决策专家智库”成员。先后发表及提交学术论文、咨询报告、调查报告50余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内权威期刊《民俗研究》、《贵州民族研究》、《中国文化报》等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及主编学术著作《彝族“支嘎阿鲁”研究》等5部。近年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课题、贵州省优秀科技人才省长基金项目、国家民委课题等10余项,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荆楚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等重大及重点课题6项。 目录 西南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论明清时期戏曲文化传播与贵州民族戏剧兴起 中国西南洪水再殖型神话类型研究——对329篇异文的初步分析 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构建——以西南地区鲁班传说为中心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以贵州FR社区为例 西南文学与口头传统 垦拓之光——《我与中国当代民间文学:刘锡诚口述》序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史诗演述及地名文化景观研究——以《勒俄特依》为例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探索:广西革命歌谣的艺术表达 苗汉语状词共性关系研究 西南民俗与文化产业 基于CiteSpace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研究热点 “百苗图”西南少数民族纺织材料和机具考 文化资源化与重构的节日——以云南武定万德镇“二月八”为例 西南仪式与社会变迁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乡村移风易俗研究与展望 贵州彝族仪式中的文学传承与传播研究 交融与共生:湘中梅山丧葬仪式调查研究——基于对湖南安化官加村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黔中屯堡婚礼仪式变迁与空间表达 《西南学术》投稿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