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萨摩亚华侨华人历史是世界华侨华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政治、经济紧密联系。本书在充分参阅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勾勒出百余年来萨摩亚华侨华人公共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并考察变迁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意义。 由于本书所涉历史较长,人物众多,故根据萨摩亚华侨华人公共形象、社会地位、政治身份的转变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集中对萨摩亚华侨华人历史进行总体评述,侧面折射出华侨华人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中篇选取1870-1979年间有代表性的华侨华人,以人物素描形式简单勾勒出中国人在萨摩亚的奋斗历程。下篇选取近40年来萨摩亚华侨华人典型案例,逐一访谈,由点及线,对当代萨摩亚华侨华人群体构成、创业特点以及社会关系等进行了翔实叙述。 作者简介 石莹丽,女,山东济南人,博士,聊城大学教授,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已出版专著两部,在《史学月刊》《山东大学学报》《山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萨摩亚独立国执行教育部援教任务。其中2017年和2018年度担任援教队长,带领援教队出色完成了国家任务,并与当地民众和华侨华人建立了深厚友情,受到萨摩亚教育体育文化部和中国驻萨摩亚大使馆的高度评价。 目录 引言 上篇 萨摩亚华侨华人概况 第一章 太平洋岛国华侨华人历史追述 一 概念辨析 二 太平洋岛国华侨华人概况 三 华人移民历史分期 第二章 萨摩亚华人移民历史及社会地位的变迁 一 工作条件的转变 二 政治身份的转变 三 社会地位的转变 第三章 中国驻萨机构及华侨华人社会组织的设立 一 清末林润钊与在萨华工 二 医疗保障和华人公会的成立 三 华侨华人对萨摩亚社会的影响 第四章 当代萨摩亚华侨华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群体构成及主要社会活动 二 目前面临的问题 三 华侨华人的教育诉求 中篇 1870-1979年华侨华人典型案例 第五章 从海员到商人(1870-1902) 一 阿穆 二 阿苏 三 阿庆 四 阿松 五 阿昌 六 阿福 第六章 从“付费奴隶”到合法公民(1903-1949) 一 陈泮 二 阿健 三 李蒙 第七章 从平民百姓到商界精英(1950-1979) 一 梁槐 二 陈茂 三 阿李 下篇 当代萨摩亚华侨华人典型案例 第八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1980-1989) 一 陈宝元 二 余荣相 三 陈氏三兄弟 第九章 不负韶华行且知(1990-1999) 一 王志国 二 蔡健敏 三 周小宽 第十章 应似飞鸿踏雪泥(2000-2009) 一 翁维捷 二 施祖杰 三 王培正 四 吉志明 五 黄至杰 第十一章 何妨吟啸且徐行(2010-2020) 一 梁华新 二 王命秀 三 林学瑜 四 王长才 五 倪时钦 第十二章 兹游奇绝冠平生——萨摩亚的女性华侨 一 李美 二 孙明霞 三 伍艳梅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在担任中国政府太平洋 岛国事务特使的八年里,我 每次到岛国访问,总要设法 去看望在前方工作的中国专 家或中资企业人员,听他们 讲述成功的喜悦、方方面面 的收获,以及工作和生活上 遇到的烦恼。对我,每一次 这样的交流都是难忘的经历 。 2017年9月初,我率团出 席在萨摩亚首都阿皮亚举行 的第48届太平洋岛国论坛对 话会。一天下午休会早,离 晚上的活动还有一点儿时间 ,驻萨摩亚大使王雪峰驱车 带我去郊外村子里看望山东 聊城大学援助萨摩亚的教师 志愿者。我们抵达时,学生 们已经放学,夕阳下的校园 一片寂静,只有援教队老师 和当地校长在办公室里等候 我们。大家刚要坐定,在附 近另一学校工作的一位聊城 大学的男老师带着四五岁的 小女儿也匆匆赶了过来。我 这才知道,在萨摩亚支教的 除了五位老师,还有陪同他 们的两位老人和三个孩子。 在距祖国万里之遥的热带海 岛上见到同胞,大家都有说 不出的高兴。在我和王雪峰 大使心中,他们是中萨友谊 的播种者,是最可爱的人。 援教队队长石莹丽老师 是一位青年学者,消瘦优雅 ,来萨摩亚支教已经三年, 言谈中洋溢着发自内心的自 豪和成就感。她和团队不仅 克服出国前难以想象的困难 出色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 帮助萨摩亚政府对全国的数 学和计算机老师进行培训。 她们以高超的专业水平、对 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严谨 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萨摩亚 同事的交口称赞。在与萨摩 亚学生、家长和当地社会的 互动中,她们更是把自己当 作民间使者,每时每刻都在 播撒友谊的种子。在萨摩亚 独立日庆典活动中,当她们 组成的中国教师志愿者方队 高举五星红旗走过主席台时 ,萨摩亚国家元首起立致意 ,全场欢声雷动。石莹丽老 师告诉我,作为聊城大学太 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学者, 她还利用业余时间收集资料 ,开展田野调查,希望为以 后的研究工作打下更好的基 础。 两年以后,我受邀前往 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 心进行学术交流,再次遇到 已经完成支教任务回国的石 莹丽老师。她告诉我,她的 《萨摩亚的历史与现实》一 书即将出版,接着她还要写 一本介绍萨摩亚华侨华人历 史的著作。如此高效的研究 和著述工作,令人敬佩。回 到北京后,我把自己收藏的 两本有关题材的书寄给她, 并感慨新一代中国学人既把 论文书写在大地上,又求经 问道于殿堂之中。 萨摩亚华侨华人史是华 侨华人发展史中的一个很独 特的章节,悲惨、曲折,充 满了人性的张力和历史沧桑 感。从有记载的第一位中国 人到达萨摩亚于今已经有一 个半世纪。一代代华人华侨 以他们的血汗和聪明才智为 萨摩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也留下了自己鲜明的印记。 但是,由于距离遥远,萨摩 亚国家规模又小,国内对有 关问题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的 研究。因此,石莹丽老师此 次推出的《萨摩亚华侨华人 公共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变迁 》一书,又是做了一件弥补 空白的工作。善莫大焉,可 喜可贺! 为了撰写本书,作者在 离开萨摩亚前访谈了30多位 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侨胞。 行文中,作者有意识地站在 历史与现状、时代潮流与个 人命运的交叉点上,带领读 者走近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他 们的内心世界。相信这一特 点将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在祝贺本书出版的时候 ,我想特别对石莹丽老师所 在的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 究中心致敬。中心成立十年 来,在推动中国的太平洋岛 国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 工作。特别是近一时期,中 心学者佳作迭出,蔚为壮观 ,不能不让关心太平洋岛国 和中太关系的人感到由衷的 高兴。 杜起文 2022年8月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