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雅--古人的情怀
分类
作者 玄枵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风雅——古人的情怀》以默写、背诵为主的古诗词教学法将本应深受古典语言文化之美影响的学子们,阻隔在文学的门槛之外,致使大量中国学生陷入与文化根基断裂的危险中。本书认为如果诗人是一个导体,诗歌就是神灵通过这个导体时所放出的光芒。这一道一道的光芒,或富足心灵,或鼓舞精神,或点燃生活。可以说,这是一本文学的意义远远高于其作为一门知识学科本身的价值的作品。
作者简介
玄枵,陕西西安人,现居南京。从事中英文双语教学多年,现为玄枵传统文化馆主讲人,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诗词作品、文学评论及散文随笔见于各类报刊书籍,著有自然散文集《四时花木训》。
目录
一、老子:道教始祖
二、孔子:儒家始祖
三、仲尼弟子:名师出高徒
四、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五、孟子:大丈夫是怎样炼成的?
六、屈原:一位不朽的爱国主义者
七、曹操:乱世之枭雄
八、曹植:中国文人的精神别苑
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十、孟浩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十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十二、杜甫: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十三、王维:世间扰扰,我自空空
十四、韦应物:若清风之出岫
十五、孟郊:一粒清凉苦烈的药
十六、贾岛:完美主义者的自卑
十七、白居易:在红尘中做个散仙
十八、柳宗元:穷愁方著书,愤怒出诗人
十九、刘禹锡:在悲观中创造乐观
二十、李商隐:情话的最高境界
二十一、杜牧:到红尘做梦,去森林写诗
二十二、李贺:在闹境中自舐孤独
二十三、李煜:风流才子,误作人主
二十四、欧阳修:我这辈子就是玩
二十五、晏殊:生命如一颗珠玉
二十六、范仲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二十七、柳永:一位纵情真性的才子
二十八、苏东坡:一位天才诗人的多舛命运
二十九、张耒:最得东坡三昧者
三十、黄庭坚:写诗如做人
三十一、秦观:千古伤心人,写透人间愁
三十二、李清照:古来才女,孰出其右?
三十三、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
三十四、杨万里:像摄影一样写诗
三十五、辛弃疾:文武双全,词中之龙
序言
从文学中,我们究竟可
以获得什么?
王国维先生在《文学小
言》中说的一段话令我至今
印象深刻:“三代以下之诗
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
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
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
足千古。”每想此言,顿觉
心中甚慰。在中国古代文学
的长河中,除却王国维先生
提及的四位诗人之外,其实
还有太多的人物值得我们为
之驻足。
读古诗文,不仅仅可以
为先哲们千锤百炼的语言、
斐然可观的文采以及匠心独
运的章法所触动,也可以为
其崇高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所感染。所以,文学的意义
远远高于其作为一门知识学
科本身的价值。除了是一门
学科,文学还应当是一门关
乎生活哲理、美育以及德育
的学问。读中国古代文学,
除了能够丰盈知识,更能塑
造性格、影响态度、建构价
值、翻新生活。
身为一名文学教育者,
笔者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方
法和内容亟须改进和完善,
不愿看到所有本应游弋于古
典语言文化之美的学子们,
被逐字逐句的翻译和字字落
实的考试阻隔在文学的门槛
之外。时代在发展,科技在
进步,而当下的语文教育很
大程度上还仍然停留在字、
词、句的浅显理解上。满目
散乱的知识点,大段被“肢
解”的文章,以默写、背诵
为主的古诗词鉴赏,是语文
教育的现状。
是什么造成了如此难堪
的境况?因为在文学学习的
过程中,知识被放在了第一
位。如果读古代文学,只是
认了若干字,背了百十篇古
诗文,应付一些试卷上的阅
读理解,考出了几次高分,
那么,文学只是填充头脑的
知识,并非点燃思想的火把

文学可以激荡心灵,可
以教人领悟生活的真谛和生
命的本质,可以撞击思想,
可以愉悦审美。孔子昔年教
书,文学是必修学科之一。
在文学课上,孔子提倡学生
学《诗经》,并谓之日:“
诗可以兴。”一个因诗而兴
的人,对大干世界会抱有一
种深情。当这个人从诗歌中
走出来,站在我们面前,我
们便可以为他所感染,知道
他有理想、有温度、有精神
,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真正的
人。这是文学的教育价值之
一。
南北朝梁武帝评谢朓诗
,曾谓:“三日不读谢朓诗
,便觉口臭。”翻开谢朓诗
读一读,的确会感到清新秀
发,如沐湖风,听《山涧》
。北宋黄庭坚又有名句:“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
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
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读
诗书,竟有涤荡心胸,美化
面目,提升口才的作用。更
有甚者,如南宋诗人杨万里
,养成了把诗书当饭吃的奇
特爱好。他痴读诗书,尤爱
王安石的诗,曾写诗日:“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
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绝句当朝餐。(杨万里
·《读诗》)”王安石的诗歌
,在杨万里的眼中竟足以替
代早餐,真是令人称许。把
诗当饭吃的人不止杨万里一
人,更有唐代诗人张籍,因
平素酷喜杜甫诗,拿来杜诗
几卷,焚烧成灰,蘸蜜食之
,食罢,自语日:“令吾肝
肠从此改易。(冯贽·《云
仙杂记》)”从这些诗中趣
话窥来,文学之于人的意义
,远高于饮食。
诗书,也是一味疗心病
的大药。《树萱录》曾记载
:“杜子美自负其诗,郑虔
妻病疟,过之云,当诵予诗
,疟鬼白避。初云‘日月低
秦树,乾坤绕汉宫’;不愈
,则诵‘子章髑髅血模糊,
手提掷还崔大夫’;又不愈
,则诵‘虬须似太宗,色映
塞外春’。若又不愈,则卢
扁无如之何。”杜甫认为自
己的诗可以治疗疟疾,令友
人妻诵读促进白愈,并置言
,读罢他的诗还不愈的话,
扁鹊也无能为力了。愈否?
《唐诗纪事》日:“诵之,
果愈。”清代青城子《志异
续编》卷四中也同样记载:
“白岩朱公患气痛,每当疾
发时,取杜诗朗诵数首即止
,习以为常,服药无是神效
。”这两则趣话谈论杜甫诗
之药效,堪比妙药还要灵通
了。表面看来,杜诗疗疾乃
痴人说梦,实在是荒诞不经
之谈,岂不知“诗歌疗法”早
于公元前四千年前于埃及就
已广传盛行,吞圣歌以疗病
,果能见奇效。以医理解之
,未为不可。疟疾者,乃八
邪而致也,患者多畏惧,如
时下人多以癌症为鬼病也。
心神不宁,则病常不愈,故
久拖难治。杜甫又有一癖,
写诗常“语不惊人死不休”,
故其诗能摄人心魄,能移情
转志,治疟之说也自有其理
。至于杜诗能治痛风,也缘
于其解郁之功。痛则不通,
痛风者,实乃郁痹之症。杜
诗词达意畅,娓娓读来,亦
有解郁去痹之效也。这虽有
夸张和神化了诗书的作用之
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了优秀的诗词文化的确能开
悟人的思想境界,起到振奋
人心、疗愈心理的效果。
此外,诗家多医家,这
是由中医之渊源决定的。文
人不尚医,乃假文人也。从
古至今,能诗亦擅医者,不
胜枚举。陆游则此中之一,
其人诗中多养生之悟,故而
终年八十五岁,非寻常才子
可比。近年来,随着大众对
健康的重视,陆游的这首《
食粥诗》亦流传于市井巷陌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
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
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读
诗之余,求得长年之道,亦
是一石二鸟之事了。陆游认
为,闲来读诗是治愁疗病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