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盛名之下(历史人物的真实与幻影)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彭洁明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帝王、将相、英雄、美人、高士、才子——在这些带有“刻板印象”的头衔之下,是和我们一样有温度的人。本书所要聚焦的是这样一些出于特定原因,在某种意义上长期“被误读”的人物,力图通过文献梳理、文本细读、场景还原与深度分析,讲述那些或感伤、或苍凉、或悲壮的人生故事,抽丝剥茧地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也希望能给身处时代洪流中的现代人某种启发。
作者简介
彭洁明,武汉大学文学硕士、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词学,大学教师,现居广州。已出版《宋词》《神出鬼没:随园小说》等作品,参与国家重大古籍项目《全清词》的编纂整理,系《全清词·嘉道卷》第十七册整理者,发表过《姜夔、贺裳品词之争及其咏物观的差异》等多篇论文,擅长古典诗词写作。为知乎盐选专栏签约作者,已上线《回首金庸小说中的江湖儿女:武侠童话与人生寓言》《诗人之死:中国诗人的绮梦、爱欲和国忧》等专栏。
目录
第一章 自我期许与世人评断:人生岔路后的身名裂
项羽:一夫勇,百战身,万人敌,千古恨
曹丕:千秋毁誉,一生真伪
宋徽宗:唤回艮岳游仙梦,五国城中夜雪深
第二章 揽镜自照与“他”的凝视:古代女性的困境
杨玉环:长生殿上月,马嵬坡下泥
李清照:当一个女子决定成为她自己
第三章 真实世界与虚构之境:从历史到故事的“变形”
诸葛亮:成为镜,成为神,成为灯
玄奘:心灯一盏,千载孤明
第四章 不遇人生与身后盛名:跨越时间的回响
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蒲松龄:梦饮酒者,旦而哭泣
序言
水中望月:我们如何看
待过去的人和事
对于人类而言,世上最
公平的一件事,就是我们所
有人拥有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从古至今,莫不如是。因
为时间的有限,人不会永存
于世,前人如飞鸿在雪泥上
留痕,而后人则对着模糊的
痕迹揣摩、描摹、记录,让
故事流传下去,这记录下来
的一切,名为“历史”。
说到“历史”,我们往往
相信经由史官专业的记述、
史籍彼此的佐证、学者深入
的考证,史学文献能在较大
程度上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
人物的真实面貌。我当然尊
重史学家们在还原过往人事
时所秉持的专业态度、所付
出的切实努力,但私心里,
却依然对“真实”一词心存疑
虑。
譬如月亮,在观览它的
人类看来,它圆而又缺、缺
而复圆;它有时朗照夜空,
有时为阴云所掩;它莹润光
洁,是夜空中最引人瞩目的
存在,看起来比其他星辰大
得多。而据天文探测可知,
它的形态从未改变,它围绕
地球的运动一直遵循着天文
规律,它的表面并不平滑,
体积也远较人类肉眼可见的
绝大多数星星为小。但是,
后一种科学的“真实”,并不
会消灭前一种感知的“真实”
,当我们用“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描绘与远方之
人遥共良辰的心情时,并不
会在意明月是否出自海上;
当我们以“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来劝慰自己
人生总有起落时,不会深究
月亮其实从未缺过。当然,
“月亮”在此只是一个譬喻,
借此,我想说的是,当我们
想要还原一个事物的“真相”
时,我们极有可能得到互相
抵悟,但又都具备合理性的
数种“真相”,这和我们一般
抱有的“真相只有一个”的认
知大相径庭。
缘何如此?还是“时间”
在作祟。当真实存在过的人
事湮没于时间的荒野中时,
既然本体都已灰飞烟灭,我
们自然就只能在其所折射的
光芒、回荡的声响、留存的
痕迹中遐想其原貌了。但是
,这种退想不仅有可能与原
貌相去甚远,而且还面临着
永难被证明或证伪的困境。
在整个追寻的过程中,我们
自认为抱持着客观公允的态
度,觉得自己是历史的旁观
者,实际上,却常常把故事
、古人作为我们心灵投射的
对象,忘记自己的旁观者身
份,“游目”之时,难免“骋
怀”。
王羲之说,“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杜甫说,“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
不同时”,苏轼说,“泥上偶
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他们对时间发出的这些
感叹,已经揭示出历史的某
种真相:当人以有限之身立
足于无限的时间中时,如入
烟云,所见如何,受限于“
能见度”;如观明月,所知
如何,取决于自身立足何处
;如见飞鸿,所感如何,来
源于在雪泥上见到的依稀爪
痕。所以,对历史彼端的当
事人而言,是“人似秋鸿来
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恍兮惚兮,难留难驻;而对
历史此端的追思者而言,是
“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从
来不见花”,是耶非耶,如
梦如烟。
如此说来,对于古人,
难道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再去
触摸他们的温度,倾听他们
的声音,走近他们的心灵了
吗?对于历史,难道我们真
的没有办法再去重现了吗?
当然并非如此。历史是“现
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
话”(爱德华·卡尔语),我
们选择去和谁对话,如何对
话,在对话中说出了什么、
听见了什么,都是在重现历
史。这些碎片叠加起来,也
就重构出属于我们的历史。
我们勾画出的古人面容的每
一个版本,未必和他本人处
处贴合,但或许都有他身上
的某种气息、某个特征。有
趣的是,还原的结果虽然“
似是而非”,我们却总相信
自己的画笔灵巧传神。或许
,当我们在历史这座迷宫中
探寻时,就是像这样时而充
满困惑,时而信心百倍;时
而深陷迷雾,时而灵光一闪

本书写到了项羽、曹丕
、诸葛亮、陶渊明、玄奘、
杨玉环,赵佶、李清照、蒲
松龄等九位历史人物。他们
有的让我感叹,有的让我澈
赏,有的让我景仰,有的甚
至影响过我的人生选择。当
然,我并不一定赞同他们所
有的想法,欣赏他们所有的
言行,但是当我成为一个试
图讲述他们人生故事的人时
,还是抱有一种虔诚和真挚
,希望能不负古人、不负自
己、不负观者。
本书所写的人物均有很
高的历史知名度,其故事也
曾一再被书写,但我依然相
信,我如今重写他们的故事
,并非多余。还是以“月”为
譬,笼统来说,所有人的“
望月”都是同一种活动;但
是仔细想来,月亮的每一次
被看见、被描绘,都是新的
、有意味的。说到“望月”这
件事,我也想到了自己写的
一首《生查子》:“万古月
长明,百岁如朝露。浮云有
限身,沧海暂时住。际多风
雨。天地本无情,世上痴儿
女。”词作于某年的中秋之
夜。当时我一边散步一边仰
望明月,联想到古人常以中
秋见月为幸、以中秋不见月
为憾。转念忽然想到,月亮
何曾有圆缺、有阴晴,它亘
古不变、周行不止,反是人
间多有风雨阴云、人类多有
喜怒哀乐。所以,我们便把
人世的悲欢离合,寄托在月
亮的阴晴圆缺上,久而久之
,倒真以为变化的是月亮,
而非我们的心。
我一直
导语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我们应如何看待古人?中国自古便有“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两种方式。前者强调客观史实的积累与分析,后者强调个人主观的理解与想象,而本书所做的正是这两种方式的结合。
作者娴于史料,又深于文辞,能以灵秀之笔将艰涩的故实娓娓道来,让读者在了解故事原委的同时,理解故事中的人的一言一行,掩卷后亦沉思良久。至此,历史不再是干巴巴的数字和人名,而是一幅幅生动的、鲜活的人物画卷。
本书精选的是历史上曾有过“争议”、曾被“误读”的九个人物。但本书决不是单作翻案文章,而是试图以一种现代人的眼光和视角去审视、反观当时的人和事,带领读者走进人物的内心,也从古人的故事中,找到一些光亮的点,照见我们现代人的困境,进而思索我们现代人的人生道路。
精彩页
项羽:一夫勇,百战身,万人敌,千古恨
许多年以后,面对旧识吕马童,项羽或许会想起叔父项梁带他去看秦始皇巡游队伍的那个遥远的日子。
那时他年过弱冠,力能扛鼎,身长八尺有余,站在人群中,总能轻易吸引众人的目光。不过,以万人之上的秦始皇的视角来看,一片攒动的人头中,身材的高矮并不能使得其臣民的身份有本质的不同。当时,秦始皇正等着渡江的船,并未听到那个目光熠熠的青年对其叔父说的一句话:“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
项羽此言,几乎是下意识说出口的。此时二十三岁的下相人项羽,祖上世代是楚国的大将,因为其被封于项地,故称项氏。项羽世家出身,从小心气甚高,少年时学书学剑,都未有所成,颇有点文不成武不就的意思。项梁责怪他缺乏耐性,他却回答道:“写字,学到能记录姓名就行了;剑术,只能与一人相敌。我想学的,是‘万人敌’的功夫。”
“万人敌”的功夫,就是兵法。因此,项梁便传授项羽兵书。于兵法,项羽也只是学了个大概。直到他二十四岁随叔父起兵,其军事才能才慢慢显露出来。
起兵八年,他响应陈胜、举旗反秦、拥立熊心、大战巨鹿、坑杀秦卒、屠戮咸阳、杀死子婴、分封诸侯、纵敌鸿门、兵败垓下。从寂寂无名到声震天下,从位同帝王到穷途末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最终,他在乌江自刎,为自己短暂而传奇的人生画上血色的句号,也给历史留下漫长的回声。
01 狭路相逢“弱者”胜 项羽的对手,是比他年长二十四岁的刘邦。
项羽和刘邦最相似的地方,就是他们都向往权力,不甘于平庸的人生。
早在项羽观秦始皇巡游发出心声之前,刘邦也发出过类似的感叹。他在咸阳服徭役时,见到出行的秦始皇,“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这两句心声既相似,又有差别。项羽当时是脱口而出,未加掩饰,声音恐怕也不小,所以吓得在场的项梁急忙掩住了他的嘴,提醒他口出此等悖逆之言会被满门抄斩;刘邦虽然心情激荡,却尚有分寸,只是低声叹息。项羽身为布衣,却敢直言自己可以取代帝王,刘邦则对与自己身份有霄壤之别的帝王心生艳羡,口发喟叹。前者是高自期许,后者则更重在对名位的追求。不过,不论所求为何物,在这条最终只能有一个胜利者的路上,他们必然会狭路相逢。
本来,如果只对比“硬件”,谁都会觉得项羽的优势更加明显。
论出身,项氏是楚国的贵族,刘氏是沛县的平民。项羽祖上大将辈出,他名“籍”,字“羽”,以字行。按照当时传统,字是男子冠礼之后父辈所赐,而冠礼是贵族所行的礼制之一,光由名字,也不难看出他出身的高贵。而刘邦的父母亲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虽然凭着儿子名留青史,却也只留下“刘太公”“刘媪”这两个马虎的代号。刘邦自己初名“刘季”,所谓“季”,只是一个排行,当刘太公给这个孩子取个“刘三”这样的名字时,绝没有想到他有一天会登鼎天下。
论个人素质,项羽身材高大,武力惊人,才气过人;刘邦“好酒与色”,又喜欢呼朋唤友、玩乐谑浪。
论对战能力,项羽一上战场,就能以一当百。在会稽起事时,他一人击杀了近百人;刘邦则并无超凡的个人战力可言。
论军事起点,项羽顺陈胜、吴广起义之势,跟随叔父一起杀会稽郡守、郡吏,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羽做了副将。随后,召平又拜项梁为楚国的上柱国,请他带兵西进攻秦。项梁叔侄便率领八干兵士渡江而西。
刘邦也是在陈胜、吴广起义之时,乘着各郡县杀官吏之势,纠集近百名逃亡者,才有了自己的初始队伍。不过,他并非主动兴兵“谋反”,而是沛县县令听说各郡县都有杀官响应陈胜之事,为免杀身之祸,与主吏萧何、狱掾曹参谋议后,决定派人召集逃亡在外的沛县子弟来起事,刘邦就是他们看中的执行这一计策的人。
虽然都是借着陈胜、吴广起义的东风,但是二人站在起点上的“姿势”、所站的位置却大不相同。不难看出,项梁叔侄是“造势”,而刘邦是“借势”。对他们而言,命运轨道的初次交会,是在薛县。当时,刘邦攻打丰邑未果,想要借兵,适逢司马夷攻打楚地,屠戮相城,刘邦与之交锋不胜,退却后引兵攻下砀县,收整了数千兵卒。他听说项梁在薛县,带领骑兵百余人去见项梁,请求借兵。项梁拨给他五千士兵,之后,刘邦才终于攻下丰邑。
此役后,刘邦做了项梁麾下的将领,此时,刘氏和项氏之间的强弱高低非常明晰。不过,多谋善战的项梁,最终还是没有逃过“骄兵必败”的定律。在他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王、自号武信君之后不久,他在雍丘城下又一次大破秦军。此时,宋义劝诫他小心敌军反扑,他未曾在意。不料夜间秦将章邯带着援兵夜袭项军,项梁战死于定陶。
项梁战死时,刘邦和项羽正在攻打陈留,闻此噩耗,他们率兵向东,项羽驻军彭城之西,刘邦驻军砀郡。这一年,是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踏着前辈颓败的战迹,项羽和刘邦都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时代。此后,历史风起云涌,项刘二人此消彼长,直到六年后,才最终分出胜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