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古文学研究丛稿(精)/人民日报学术文库
分类
作者 张亚新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选录作者有关中古文学的研究文章数十余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收录《汉魏六朝诗概说》《论汉魏六朝诗的质文与雅俗之变》《建安诗歌民歌化探索》等论文与学术随笔,下编收录《曹操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友于之痛”与曹植的诗歌创作》《略论洛神形象的象征意义》等学术简论、年谱、考辩等。本书较为系统地展现了作者有关中古文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不无作者对阅读古籍的感悟与心得的书写。本书研究内容,多为前人和他人涉足不多的领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有一定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张亚新,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曾任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北京教育学院学报》主编、北京教育学院督学等职。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特别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出版《文人的理想品格:从陶渊明到苏轼》《嵇康集详校详注》《玉台新咏译注》等独著、合著多种。
目录
代自序 拓展古典文学研究的视野
上编
汉魏六朝诗概说
论汉魏六朝诗的质文与雅俗之变
建安诗歌民歌化探索
严沧浪论建安诗
关于三曹的文学评价
试论音乐对三曹诗歌的影响
钟嵘《诗品》的曹操、刘桢品第
“曹王”“曹刘”辨
读《喜雨诗》《春夜喜雨》断想
“七贤”竹林之游分期考
论六朝诗美观念的确立
兰亭诗考论
论《文选》二谢诗
《文选》五言诗与钟嵘《诗品》
论新变潮流中的《文选》与《玉台新咏》
萧绎与萧纲文学思想的同异及对其创作的影响
说“宫体所传,且变朝野”
下编
曹操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典论·论文》写作时间考辨
“友于之痛”与曹植的诗歌创作
略论洛神形象的象征意义
附录《洛神赋》主题思想研究纵览
《七步诗》理应为曹植所作说
曹植文学思想概说
孔融的思想、性格和文风
王粲赋论
蔡琰《悲愤诗》的悲剧特色
邯郸淳及其《笑林》
曹睿文学成就浅说
《世说新语》嵇康史料摭评
《嵇康集》版本源流考述
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辨疑
嵇康年谱
追步前人履迹属意后出转精
——《嵇康集详校详注》整理校注心得
略论阮籍的独立人格
论陶渊明革新玄言诗风的功绩
关于江淹评价的几个问题
江淹拟古诗别议
论萧统的陶渊明研究
《西洲曲》三题
《玉台新咏》简论
附录张亚新著述综览
后记
序言
为了准确、全面、深入
地探讨与总结文学创作的历
史经验、民族传统和发展规
律,对古典文学开展宏观研
究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强
调的问题。宏观研究要求我
们充分运用系统论思想,突
破过去比较普遍存在的就事
论事与零敲碎打的研究状况
,变革孤立的非联系非系统
的陈旧思维方式,对研究对
象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多
层次的综合考察,从整体上
加以认识与把握。古典文学
作为一个整体或系统,在考
察时大体上应考虑到以下一
些方面。
对文学本体作品的考察
。由于文学的特征、本质及
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客观规
律体现于作品内部,因此作
品在宏观研究中占据着重要
地位,过去一些对作品本身
不甚了然,却对作品种种外
缘联系旁征博引、夸夸其谈
的做法不足为训。由于古典
作品一般年代都比较久远,
在不断地传抄翻印中难免错
讹失真,有的甚至只剩下残
篇断简,这就要求我们首先
运用音韵、训诂、版本、目
录、校勘、考据等方法弄清
作品的本来面目,以使宏观
研究建立在一个可靠的基础
之上。之后,才可按照美学
标准和历史标准的要求转入
更高层次的探索与研究。这
种探索与研究固然需要深入
,但尤其需要全面。考察一
个时代的文学,应尽可能顾
及这个时代的全部作品,这
样才有可能全面把握这个时
代的创作趋向,在对具体作
品作审美价值的判断及异同
高下的辨析时才不易于发生
偏颇。考察一个作家的创作
,则应顾及他的全部作品,
这样才有可能把握其创作的
总体特征并全面评估其成就
与不足。考察一篇(或一部
)作品,则应顾及全篇,对
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作全
面考察。长期来,我们考察
一个时代的文学,往往只把
眼睛盯着少数大作家,考察
大作家又往往只盯着他的少
数几篇代表作品,考察其代
表作品又往往只注重思想分
析而忽略了艺术分析,思想
分析又局限在是否反映了人
民疾苦、政治黑暗,是否有
爱国思想之类的问题上(近
几年来对艺术分析有所加强
,但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形象
、赋比兴、情景交融等的分
析上,形成了一些新的模式
)。这些无疑都有简单化之
弊,容易导致整个研究工作
偏离方向,不能反映丰富复
杂的文学创作的实际。
对创作主体作家的考察
。没有作家便没有作品,这
是一个人所共知的常识。历
来我们对于作家的研究还是
比较重视的,但往往把视野
局限在作家出身、阶级地位
、生平经历、思想、世界观
等方面,并往往将这些方面
与创作的关系看作线性的、
静止的因果联系,而对作家
价值观念、艺术修养、审美
方式特别是情性气质、心理
状态、创作意识及其对创作
的影响却往往重视不够,有
时甚至抱有意回避的态度。
这一方面由于有时可能资料
不足,研究起来难度大;另
一方面可能还由于“左”的影
响,认为探讨这类问题琐屑
甚至有滑入唯心泥坑的危险
。实际上,由于文学作品无
一不是主客观世界有机结合
的产物,在探讨与作品美学
风貌密切相关的创作动机、
过程、实质等问题时,是无
法避开对作家美感心理、创
作意识乃至潜意识的考察的
。古人对此早就有所认识,
如曹丕《典论·论文》首开
以气论文的风气,刘勰《文
心雕龙·体性》更为明确地
说:“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近现代西方心理学研究
的勃兴更在这方面为我们开
阔了视野。当然,对作家出
身、阶级地位等问题也有必
要加以考察,但一是不能陷
于机械庸俗,二是不能忽略
了隐藏在这些因素背后的更
为复杂、深刻的因素,不然
总不免会给人以皮相之感。
作家情性气质等的形成往往
也与其阶级地位、生平经历
等因素有关,相互间形成了
一种错综复杂、相辅相成的
联系,要想孤立地仅就某一
方面来加以考察,实际上也
难于完全做到。
对文学作品各种相关因
素的考察。比如,由于各种
文学体裁在题材、主题、表
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
往往是互相渗透、影响的,
因此考察任何一种文学体裁
均应放在与其他文学形式的
联系中来进行。由于文学作
品的产生往往与当时风行的
文学主张、文学思潮、文学
流派有关,因此将这些主张
、思潮、流派的内涵、特征
、来龙去脉及其对特定作家
作品的影响搞清楚,对于作
品产生的必然性及含蕴在其
中的作家的思想倾向、情感
方式、审美理想等问题也就
更易于获得明确的认识。由
于各种姊妹艺术及艺术理论
对文论及文学创作的影响非
常深广,因此从与音乐、绘
画、舞蹈、书法、工艺美术
、雕塑、建筑等的联系中来
考察、认识文学作品,就显
得十分必要。天文历算、地
理博物、金石考古及科学技
术等学科与文学的关系往往
也相当密切,有时也需加以
适当考察,不然,一些作品
(如《诗经》《楚辞》《山
海经》《水经注》等)就不
可能完全读懂,一些相关的
问题也不可能得到圆满解决
。对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的
关系、汉文学与少数民族文
学的关系、中国文学与外国
文学的关系的考察也十分重
要,这不仅因为它们存在着
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通过
参照体系的设立,更易于认
清作品的特点与价值,特别
是对作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6: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