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东海道五十三次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王紫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东海道五十三次,指的是日本江户时代从江户到京都的驿道——东海道——途中所经过的53个宿场。东海道是当时日本最繁华的驿路,沿途风景名胜、名店特产众多,历来是浮世绘的经典画题,著名的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葛饰北斋都曾进行过系列创作。本书以广重经典版《东海道五十三次》为主,附以北斋、国贞等大师创作的东海道浮世绘,并一一对比,讲解其中的风景故事、地方风俗及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广重以安闲的笔调再现了东海道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呈现的种种景致,将各种人物活动融入自然风景,体现了日本和歌中特有的含蓄典雅的意境,洋溢着淡定悠远的抒情气氛。 作者简介 歌川广重,1797-1858,号一立斋,日本浮世绘三杰之一。他擅长运用秀丽的笔墨、和谐的色彩,表达出富于诗意、氛围柔和的自然景致,被誉为“乡愁广重”。代表作有《东都名胜》《名所江户百景》《东海道五十三次》等。 目录 一 日本桥·朝之景 二 品川·日之出 三 川崎·六乡渡舟 四 神奈川·台之景 五 保土谷·新町桥 六 户塚·元町别道 七 藤泽·游行寺 八 平塚·绳手道 九 大矶·虎雨 十 小田原·酒川 十一 箱根·湖水图 十二 三岛·朝雾 十三 沼津·黄昏图 十四 原·朝之富士 十五 吉原·左富士 十六 蒲原·夜之雪 十七 由井·萨岭 十八 兴津·兴津川 十九 江尻·三保远望 二十 府中·安倍川 二十一 丸子·名物茶屋 二十二 冈部·宇津之山 二十三 藤枝·人马继立 二十四 岛田·大井川骏岸 二十五 金谷·大井川远岸 二十六 日坂·佐夜中山 二十七 挂川·秋叶山远望 二十八 袋井·出茶屋之图 二十九 见附·天龙川图 三十 滨松·冬枯图 三十一 舞坂·今切真景 三十二 荒井·渡舟图 三十三 白须贺·汐见坂图 三十四 二川·猿马场 三十五 吉田·丰川桥 三十六 御油·旅人留女 三十七 赤坂·旅舍招妇图 三十八 藤川·棒鼻图 三十九 冈崎·矢矧之桥 四十 池鲤鲋·首夏马市 四十一 鸣海·名物有松绞 四十二 宫·热田神事 四十三 桑名·七里渡口 四十四 四日市·三重川 四十五 石药师·石药师寺 四十六 庄野·白雨 四十七 龟山·雪晴 四十八 关·本阵早立 四十九 坂之下·笔舍岭 五十 土山·春之雨 五十一 水口·名物干瓢 五十二 石部·目川里 五十三 草津·名物立场 五十四 大津·走井茶店 五十五 京都·三条大桥 歌川广重年表 参考书目 序言 《东海道五十三次》: 歌川广重的公路片 歌川广重是谁? 歌川广重是公认的日本 浮世绘大师之一,与葛饰北 斋、喜多川歌磨、东洲斋写 乐等齐名。他的风景画糅合 了中国与西方绘画的技巧, 却被认为是最能代表日本传 统审美的杰作。他艺术生涯 早期的代表作《东海道五十 三次》和晚期的代表作《名 所江户百景》,历来被奉为 浮世绘中的经典,为世界各 国的艺术家、收藏家所喜爱 。凡·高曾多次临摹广重的 绘画,鲁迅先生也热衷于收 藏他的作品。他一生极其高 产,共画了超过五千幅浮世 绘(有的统计认为高达八千 幅),本书将打开一个小小 的窗口,带你一窥歌川广重 的艺术世界。 广重本姓安藤,幼名德 太郎,后来曾用过重右卫门 等多个名字。他1797年出 生在江户的一个下级武士之 家。他的父亲安藤源右卫门 是一位消防警察,他的母亲 在广重十二岁时就病故了, 他的父亲随后不久开始隐退 ,广重接替了父亲的职务, 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同年他 的父亲也去世了。后人推测 ,他们都是死于疟疾或其他 流行病。所以,广重的童年 并不快乐。所幸消防警察的 工作并不繁忙,广重得以发 展他的副业:画画。 他从小就显示出艺术家 的天赋。在当时,下级武土 通过副业赚点钱补贴家用, 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在广重 的同僚中,就有一位狩野画 派的门人,名为冈岛林斋, 广重就向他学习画技。狩野 派是日本艺术史上最大的画 派,历代供职于宫廷,门人 遍布天下。但广重并没有想 要以此为晋身之阶。他虽是 武士,在江户幕府任职,但 对于功名权力却没有半点兴 趣。在学习狩野派技法的同 时,他还广泛涉猎了京都的 四条派绘画、源自中国的南 画(南宗文人画)以及使用 西方透视法的浮世绘。最后 ,他选择了流行于民间的浮 世绘作为他一生的事业。 浮世绘兴起于日本江户 时代的市民社会,在发展之 初受到中国版画的巨大影响 ,后来逐渐成熟,以其独特 的构图、鲜艳的色彩而闻名 天下。因为它是一种彩色版 画,故而特别适合商业化, 广泛传播于全社会。广重之 所以选择浮世绘,一来是因 为他本人就很喜欢市民生活 ,从不摆武士的架子,二来 也是因为这种艺术适合谋生 赚钱,这对于少失怙恃的广 重来说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1811年,十四岁的广重 决定拜入浮世绘的著名流派 歌川派门下。当时这一流派 的创始人歌川丰春年事已高 ,而其弟子歌川丰国和丰广 等人十分活跃,丰国尤以“ 美人绘”享有盛名。广重一 开始想要拜丰国为师,可惜 其门下弟子已满,于是他被 转而推荐给了歌川丰广。丰 广的名气和才能都稍逊丰国 ,但对于广重来说,这却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 歌川丰广的教学风格非常自 由,不限制弟子的个人爱好 ,这让涉猎驳杂的广重有了 充足的自我发展空间。丰广 还是歌川派中最早注意到“ 名所绘”(风景画)的人, 正是他启发了广重日后进行 《东海道五十三次》的创作 。也是因为丰广把名字中的 “广”字传给了弟子,我们今 天所熟悉的那个“歌川广重” 才真正诞生(歌川派之“歌 川”+丰广之“广”+本名重右 卫门之“重”)。 …… 1992年,一个更劲爆的 大新闻震动了美术圈,有人 发现了一套题为司马江汉所 画的油画,其内容和广重的 《东海道五十三次》高度相 似!艺术史研究者对中如云 等人就此提出了歌川广重“ 夺胎说”,即广重实际上是 抄袭了比之早生五十年的司 马江汉的构图,只是将其西 洋油画改成了浮世绘而已。 但是这组油画到底是真是假 ?会不会是有人故设阴谋呢 ?“夺胎说”终究没有得到大 多数学者的认可,但再度激 起了人们对《东海道五十三 次》的大讨论。关于此说的 详情可以参见本书第十六幅 图《蒲原·夜之雪》的相应 解说。除此之外,《东海道 五十三次》中尚有更多的细 节留待观众去发掘,还请大 家详细阅读本书正文。 当然,关于广重的作品 与生平,那是怎么也说不完 的。比如广重曾经在日本东 北的天童藩留下了大量手绘 画稿,1989年,著名推理 小说家,同时也是浮世绘专 家的高桥克彦据此写出一部 脑洞大开的《广重事件》。 2006年,又有学者市川信 发现了广重的一部旅行日记 《甲州日记》的后半册,为 研究者增加了新材料。人们 对于广重的理解可能还会不 断被刷新。但因为这些和我 们的主题关系不大,本书就 不再赘述了。鄙人才疏学浅 ,只能借助通行的材料,对 《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做 一个粗浅的解读,必然是挂 一漏万。如有错误之处,还 请读者见谅、方家海涵! 导语 全球艺术经典,浮世绘三杰之一、风景画大师歌川广重成名之作。让鲁迅喜欢、凡·高临摹、比肩《富岳三十六景》的浮世绘经典。 初次出版完全解说版:风景名画+文字解说+现今地址,知识与审美的完美结合。本书收入歌川广重的经典版《东海道五十三次》,由浮世绘资深研究者王紫撰文注释,介绍画面内容、艺术手法、现今地址、名胜特产和历史故事等。读者既可以享受精彩画作,也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按图索骥,寻访宿场的现今地址。 精彩页 一 日本桥·朝之景 一个平静的清晨,画家从日本桥出发,正式踏上了东海道的行旅。 日本桥是江户城通往日本各地道路的起点。画面正中,一队人马正缓缓从桥上行来,头两人背着箱子,后两位举着毛枪,再后面跟着身穿绿衣的武士队列,一派大名出行的盛大气象。或许,这队人马和歌川广重一样,都是准备去京都的。 队列前方有一群鱼贩子匆忙经过,他们正赶着大清早去做生意,因为日本桥下就是江户最大的鱼市所在。他们为了避开大名的人马,脚步有些慌乱,当前几人还在回头望向行列,也不知是羡慕还是不满。在画面左下角,一个鱼贩只露出半张脸和一只脚,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就会发现此人竟然生有六个脚趾。“六趾人”在整个《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中会多次出现,被视为广重留下的“密码”。这第一位“六趾人”似乎正在眺望远方朝霞里的望楼,而这种望楼是用来预防火灾的。有研究者就此认为,“六趾人”代表着灾异之象,这里暗示的就是不久前才发生在江户的“文政大火”。 有趣的是,广重本人曾是江户幕府的消防警察,他的家就在日本桥附近。他回望日本桥画下此图,既代表了旅途的隆重开始,也是对家园的深情告别。在他晚年的《名所江户百景》系列中,广重同样选择了日本桥作为整套作品的起点,那幅图采取前人惯用的手法,把日本桥、江户城、富士山三景合一放在图中(见第7页)。而这一幅《日本桥·朝之景》则只聚焦于桥本身,用远近法构图,在近景用鱼贩暗示桥下的鱼市,在远景绘出江户城的天际线。两相对比,似乎本图更有趣味。至于画家为何在画面一角留下神秘的“六趾人”,又是否暗示着火灾,那就留待观众自行品评了。 二 品川·日之出 漫天朝霞之中,画家来到了江户的南大门,东海道的第一个驿站:品川。蔚蓝的大海上,已经有货船张起白帆,行驶往来。繁荣的街道旁,早起的店家女却因为大名行列的经过,暂时无法迎客,只能百无聊赖地等待着武士们离开。在队列的尾端,一根矗立于道旁的棒鼻(界标),是提醒旅人正式来到品川驿的标志物。这同时也是画家对观众的一种提醒:我们已经真切地走在东海道上了。 品川在江户时代十分繁华,鼎盛时期店铺超过六百家。图中挂着红灯笼的平房是茶店,而二层高的小楼则是客栈。这些店铺往往都为旅客提供情色服务,所以品川一度与江户城的红灯区吉原齐名,有“北吉原,南品川”之称。但这远远不是品川发展的顶点。广重无法想象的是,一百多年之后,品川将被东京城彻底吞并,画面左侧安详的江户湾一跃成为远洋贸易的巨港,右侧幽静的御殿山则成为索尼公司的诞生地。 在闭关锁国的江户时代,广重与国际贸易和近代工业的唯一联结,大概就是画面中大量使用的“普鲁土蓝”了。当时由德国人发明的这种新颜料,因为耐氧化、不易变色,正风靡日本。本图中的天空、大海,以及武士的衣服上,都使用了这种蓝色。广重本人非常喜爱使用这种颜料,以至于后人干脆称之为“广重蓝”。其实看似五彩斑斓的浮世绘,往往用色并不复杂,广重尤其擅长使用几种简单的颜料创造出绚丽的视觉效果。画面中横漫天际的红云,则是传统日本绘画中常见的所谓“枪霞”,而究其本源,其实又脱胎于中国画的勾云法和烘云法。在《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中广重还将多次使用这一技法。 P4-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