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思想史语境下的西方奥威尔批评阐释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陈勇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内外首部以“西方奥威尔批评”(Western Orwell Criticism)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与一般学术史研究不同,本书不仅系统地梳理了西方奥威尔研究的学术史,而且还进一步从思想史视域对重要的西方奥威尔批评文本进行了细致的阐释,深入探讨了学术史背后的政治诉求和文化政治利用,揭示了其重要的思想史价值和意义。具体而言,本书研究20世纪以来西方30多位重要知识分子(特别是英美知识界)的“奥威尔批评”,首先追溯西方奥威尔批评的源头,考察文学批评大家与奥威尔的文学声望在西方确立的关系,然后分别论述西方知识分子团体和个体在文学批评中,如何利用奥威尔的声望来表达自身的学术主张和政治诉求,揭示其对奥威尔进行政治和文化利用的本质特征,内容上主要涉及英国左派、英国新左派、美国纽约知识分子和当代西方知识分子。本书可供国内奥威尔研究及外国经典作家学术史研究参考。 作者简介 陈勇,男,1973年生,天津人,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后,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欧洲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国际奥威尔学会”会员,曾获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和浙江省哲社规划重点等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曾获浙江省哲社三等奖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和国别与区域研究(英国研究),其中英国作家奥威尔研究处于国内前沿,代表作有《跨文化语境下的乔治奥威尔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真相的政治”——论莱昂内尔·特里林的奥威尔批评》(载《外国文学评论》2014年第2期)、《乔治·奥威尔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载《中国比较文学》2017年第3期)、《乔治·奥威尔作品中的中国形象》(载《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4年第1辑)等。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西方奥威尔批评的思想史视域 一 奥威尔及其时代思想图景 二 西方奥威尔批评的时代思想图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西方奥威尔研究综述 二 西方奥威尔批评研究综述 三 国内奥威尔研究和译介综述 第三节 思想史视域下西方奥威尔批评的研究方法和路径 第一章 文学批评与奥威尔文学声望的确立 本章前言 第一节 利维斯夫人:“具有文学评论的才智” 一 《鲸腹之内及其他论文》书评 二 社会学文学批评 第二节 普里切特:“一代人冷峻的良心” 一 BBC的奥威尔介绍 二 奥威尔讣告 三 普里切特批评的特征和影响 第三节 罗素:“另外一半我还在寻找” 一 《世界书评》 二 罗素与奥威尔 第四节 威尔逊:“温情和善良之人具有的理想” 一 《纽约客》书评 二 威尔逊与奥威尔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想的形成、幻灭与坚守:英国左派的奥威尔批评 本章前言 第一节 英国左派读书俱乐部 一 戈兰茨:“现在需要的是科学社会主义” 二 拉斯基:“对社会主义的情感需求” 三 斯特拉奇:“压抑下的呼喊” 四 英国左派读书俱乐部的兴衰 第二节 奥登诗人团体的奥威尔批评 一 斯彭德:“信仰真理和正派” 二 失败的“上帝” 三 奥登诗人团体 第三节 共产党背景的英国左派 一 沃西:“小资产阶级根深蒂固的幻想和偏见” 二 多伊彻:“施虐狂式的权力欲望” 三 英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与政治:英国新左派的奥威尔批评 本章前言 第一节 威廉斯:“流放者的悖论” 一 批评的缘起和视角的提出 二 文化分析:身份问题 三 政治动机: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 第二节 汤普森:“我们必须从鲸腹之内出来” 一 《鲸腹之外》 二 《鲸腹之内》 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激进、自由与保守:纽约知识分子的奥威尔批评 本章前言 第一节 麦克唐纳:“普通常识的庸俗主义” 一 《狮子与独角兽》书评 二 革命失败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革命:英国左派争论 在美国的延续 第二节 拉夫:“权力的目的就是权力” 一 《一九八四》评论 二 “美国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化” 第三节 特里林:“真相的政治” 一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序言 二 反抗的自我 三 自由主义的想象 四 从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 第四节 欧文·豪:“知识分子的英雄” 一 文学定位:反乌托邦小说 二 政治思想:政治文献经典 三 道德力量:有骨气的作家 第五节 玛丽·麦卡锡:“一位盛宴上的幽灵” 一 《不祥之兆》 二 越南战争与美国知识分子的职责 第六节 波德霍雷茨:“新保守主义的一位先驱” 一 《如果奥威尔今天还活着》 二 克里克论奥威尔 三 美国新保守主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知识分子团体走向个体:当代西方奥威尔批评 本章前言 第一节 诺瑞斯:“神话之内”——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左派的奥威尔批评 一 “神话之内” 二 语言、真理和意识形态 第二节 帕苔:“奥威尔之谜”——当代西方女权主义者的奥威尔批评 一 “奥威尔之谜” 二 《一九八四》中的“男性中心主义” 第三节 罗蒂:“欧洲最后一位反讽主义者”——新实用主义者的奥威尔批评 一 对苏维埃政权的重新描述和对“奥勃良”的创造 二 自由主义的反讽主义者 第四节 希钦斯:“奥威尔为何重要?”——一位“正派反对者”的奥威尔批评 一 “奥威尔为何重要?” 二 奥威尔与威廉斯 三 “奥威尔名单” 四 希钦斯与奥威尔 第五节 当代西方主要奥威尔研究专家 一 戴维森:文献学研究 二 迈耶斯:历史和传记研究 三 罗登:接受研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序言 本书以“西方奥威尔批评 ”(Western Orwell Criticism )为研究对象。“西方奥威 尔批评”即西方奥威尔研究 的学术史研究,是研究之研 究,也是西方奥威尔总体研 究(Western Orwell Studies)的重要领域。与 一般学术史研究课题不同的 是,本书首先是将“西方奥 威尔批评”这个学术史课题 放置到20世纪以来的西方思 想史语境之下;其次,本研 究致力于在思想史语境之下 对具体的西方奥威尔批评文 本进行阐释,力图揭示其背 后的政治诉求和思想史意义 。具体而言,本书研究20世 纪以来西方30多位重要知识 分子的“奥威尔批评”,首先 是追溯西方奥威尔批评的源 头,考察文学批评大家与奥 威尔的文学声望在西方确立 的关系,然后分别论述西方 知识分子团体和个体在文学 批评中,如何利用奥威尔的 声望来表达自身的学术主张 和政治诉求,揭示其对奥威 尔进行政治和文化利用的本 质特征。 就思想史的研究视域而 言,本书认为,文学可以当 作思想史的一部分。以思想 史切入外国文学研究,主要 是研究具有思想史意义的经 典文学文本,从字里行间读 出微言大义,并结合历史语 境考察其渊源、发展、流变 和影响,挖掘这一人类智慧 的价值,为当下的社会生活 带来启示和借鉴。 在“西方奥威尔批评”的 总体研究路径方面,本书以 西方奥威尔研究的主要盲点 “奥威尔批评”为研究对象, 从本质上说这是一个学术史 课题,但是这个学术史课题 必须要放置到思想史语境中 才能得到有效和深入的阐释 ,这是由奥威尔和奥威尔批 评在20世纪以降的思想史意 义所决定的。因此,本书选 择批评文本的基本原则是在 考虑文本的学术史价值(比 如批评的渊源、话语和策略 等)基础之上,更加强调的 是文本的思想史价值,即选 择与20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 事件、政治意识形态和思想 论争有密切关系的文本。基 于学术史和思想史的双重视 角,本书在具体研究中首先 对批评文本进行细读,并根 据文本的论证逻辑归纳和分 析批评的内容、策略、特征 和意义,同时参照其他相关 批评文本,然后从文本语境 拓展至思想史语境,由内到 外,层层“深挖”,以期揭示 批评家对奥威尔声望利用的 最深层次原因,从而在思想 史语境中深刻理解其学术史 价值。这是一个从学术史到 思想史,再到学术史的阐释 和认知过程。 具体而言,本书主要坚 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 学术史研究方法和“个案深 挖提炼,以点、线、面逐层 推进”的思想史研究方法。 基于此,西方奥威尔批评将 被放置于20世纪以来的西方 思想史语境之中,主要以英 美知识分子团体和个体作为 研究个案,层层深挖他们奥 威尔批评的思想诉求,通过 对知识分子个体研究这个“ 点”,带出知识分子团体思 想演变这条“线”,并力图展 现20世纪以来西方思想史这 个“面”,同时以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 在思想史语境中“同情之理 解”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以 当今“批判之阅读”立场分析 和审视他们的评论观点。本 书具体的写作思路是从文本 之内逐层拓展至文本之外: 批评文本(具有思想史价值 )→文本语境→批评家的思 想语境(与奥威尔的思想冲 突或认同)→知识分子团体 的思想史语境→20世纪以降 的思想史语境→思想史意义 。 在具体研究内容方面, 本书由绪论、主体五章、结 语和参考文献组成,主体各 章都有前言和小结,以介绍 背景和总结观点。绪论部分 主要涉及“西方奥威尔批评” 思想史视域提出的缘由、国 内外奥威尔研究和西方奥威 尔批评研究的文献综述,以 及从思想史视域考察奥威尔 学术史的路径和方法等。 第一章主要讨论文学批 评与奥威尔文学声望的确立 。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批 评大家的经典评价对奥威尔 文学声望的确立发挥了关键 作用。英国的利维斯夫人( Q.D.Leavis)认为奥威尔“具 有文学评论的才智”,普里 切特(V.S.Pritchett)称其 为“一代人冷峻的良心”和“ 圣人”,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其身上找到“当 今世界所需要的一半”;美 国的威尔逊(Edmund Wilson)称其为“最有才能 、最有吸引力的作家”,特 里林(Lionel Trilling)称其 为“有德性的人”。这些评论 作为西方奥威尔批评的源头 构建了文学世界、现实世界 和圣人世界的立体“声望”评 价体系。本章详细分析早期 重要批评文本,通过批评家 与作家的交集和各自诗学、 政治主张来阐明批评家作出 经典评价的原因。 第二章主要讨论英国左 派的奥威尔批评。英国(老 )左派是指20世纪30年代 思想激进左倾、积极投身社 会主义运动的社会主义者, 信仰“苏联共产主义”。由于 后来英共政策的摇摆和对斯 大林主义的揭露,部分左派 认为这个“上帝”已失败而产 生幻灭,但是也有始终坚守 理想的英国共产党人等其他 左派。本章讨论的奥威尔批 评文本主要是英国左派读书 俱乐部,包括戈兰茨 (Victor Gollancz)、拉斯 基(Harold Laski)和斯特 拉奇(John Strachey), 正统英国左派共产党,包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