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研究“诠释学”的专著,具体包括了:人文主义传统对于精神科学的意义、“体验”一词的历史、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及其诠释学的意义、偶缘物和装饰品的本体论根据、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试图以艺术经验里真理问题的展现为出发点,进而探讨精神科学的理解问题,并发展一种哲学诠释学的认识和真理的概念。 目录 《诠释学Ⅰ》 导言 第一部分 艺术经验里真理问题的展现 Ⅰ 审美领域的超越 1.人文主义传统对于精神科学的意义 a)方法论问题 b)人文主义的几个主导概念 α)教化(Bildung) β)共通感(Sensuscommunis) γ)判断力(urteilskraft) δ)趣味(Geschmack) 2.康德的批判所导致的美学主体化倾向 a)康德关于趣味和天才的学说 α)趣味的先验特征 β)关于自由美和依存美的学说 γ)美的理想的学说 δ)自然和艺术中美的功利性 ε)趣味和天才的关系 b)天才说美学和体验概念 α)天才概念的推广 β)“体验”一词的历史 γ)体验概念 c)体验艺术的界限,为譬喻恢复名誉 3.艺术真理问题的重新提出 a)审美教化质疑 b)对审美意识抽象的批判 Ⅱ 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及其诠释学的意义 1.作为本体论阐释主线的游戏 a)游戏概念 b)向构成物的转化与彻底的中介 c)审美存在的时间性 d)悲剧的例证 2.美学的和诠释学的结论 a)绘画的本体论意义 b)偶缘物和装饰品的本体论根据 c)文学的边界位置 d)作为诠释学任务的重构和综合 第二部分 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 Ⅰ 历史的准备 1.浪漫主义诠释学及其在历史学中的应用质疑 a)诠释学在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时期之问的本质转变 α)浪漫主义诠释学的前史 …… 第三部分 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 版本 《诠释学Ⅱ》 Ⅰ 导论 Ⅱ 准备 Ⅲ 补充 Ⅳ 发展 Ⅴ 附录 译者注释 概念、名词索引(汉-德) 概念、名词索引(德-汉) 人名索引(汉-德) 人名索引(德-汉) 本书所引经典文献 译后记 《真理与方法》(修订译本)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