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龙头香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晓升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小说集《龙头香》收录了作家杨晓升的六部中篇小说和四部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均发表在不同时期全国的多家文学期刊。《龙头香》《过程》《买房记》发表后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作家文摘》《长江文艺·好小说》《作品与争鸣》等多家选刊广泛转载或连载,并入选优秀中篇小说年选,《龙头香》获得第二届“禧福祥”杯《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
杨晓升的小说总能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号准时代的脉动,聚焦中国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以及普通人的命运和情感,揭示扑朔迷离的生活玄机、复杂多样的人性以及普通人变幻莫测的命运浮沉,充满现实焦虑和人文关怀,呼唤人间真善美的回归。
相比于其他的小说作家,杨晓升的小说每每以小见大,视野更加开阔,可读性、现实感和人文关怀色彩更加强烈,作品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同时也更加亲和、厚重。
作者简介
杨晓升,男,广东省揭阳市人。资深编审,原《北京文学》社长兼执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失独,中国家庭之痛》等各类作品数百万字。长篇报告文学《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获2004年“正泰杯”中国报告文学奖和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科技忧思录》获新中国六十周年全国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失独,中国家庭之痛》获首届浩然文学奖
近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身不由己》《日出日落》《寻找叶丽雅》,散文随笔集《人生的级别》。中篇小说《龙头香》获第二届“禧福祥杯”《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
目录
序 现实关怀和文学追求
买房记
龙头香
过程
新正如意
我的朋友刘秘书
坏小子伊狗
无奈人生
背景
项链
小黑
后记
序言
现实关怀和文学追求
我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表
达过,中篇小说是百年中国
水平最高的小说文体。进入
新时期在大型刊物推动下的
中篇小说,一直保持在一个
相当高的水平上。因此,中
篇小说是百年来中国文学最
重要的文体。中篇小说创作
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它
的容量和传达的社会与文学
信息,使它具有极大的可读
性;当社会转型、消费文化
兴起之后,大型文学期刊顽
强的文学坚持,使中篇小说
生产与流播受到的冲击降低
到最小限度。文体自身的优
势和载体的相对稳定,以及
作者、读者群体的相对稳定
,都决定了中篇小说在物欲
横流时代获得了绝处逢生的
机缘。这也使中篇小说不追
时尚、不赶风潮,以“守成”
的文化姿态坚守最后的文学
性成为可能。在这个意义上
,中篇小说可以说是当代文
学的“活化石”。在这个前提
下,中篇小说一直没有改变
它文学性的基本特质。因此
,百年来,中篇小说成为各
种文学文体的中坚力量并塑
造了自己纯粹的文学品质。
中篇小说因此构成百年文学
的奇特景观,使文学在惊慌
失措的“文化乱世”中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这在
百年的文化语境中不能不说
是个奇迹。它们在诚实地寻
找文学性的同时,也没有影
响其对现实事务介入的诚恳
和热情。无论如何,百年中
篇小说代表了这个时段文学
的高端水平,它所表达的不
同阶段的理想、焦虑、矛盾
、彷徨、欲望或不确定性,
都密切地联系着这个时代的
社会生活和心理经验。于是
,一个文体就这样和百年中
国建立了如影随形的关系。
它的全部经验已经成为我们
值得珍惜的文学财富。
杨晓升是著名的报告文
学作家。但一段时期以来,
他的报告文学和小说创作两
副笔墨上下翻飞,他的敏锐
和尖锐在当下的文学格局中
格外引人注目。他是敢于直
面现实,敢于触及问题和批
判的作家。他的中篇小说《
龙头香》,是我非常喜欢,
也曾极力举荐的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从一个方面证实了
我对杨晓升的评价并非虚妄
。小说在日常生活习焉不察
的“烧香”行为中,发现了巨
大的秘密:
烧香的确是中国民俗生
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普遍
性。汉人烧香,少数民族绝
大多数也烧香,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几乎无处不烧。
对祖宗要烧,对天地神佛各
路仙家要烧,对动物要烧,
对山川树木石头要烧;在庙
里烧,在厕所也烧;过节要
烧,平常也要烧;作为一种
生活情调要烧,所谓对月焚
香,对花焚香,对美人焚香
,雅而韵,妙不可言;作为
一种门第身份,所谓沉水熏
陆,宴客斗香,以显豪奢;
虔敬时要烧,有焚香弹琴,
有焚香读书;肃杀时也要烧
,辟邪祛妖,去秽除腥;有
事要烧,无事也要烧,烧本
身就是事,而且还会上瘾,
称为“香癖”,就仿佛现代人
的抽烟饮茶一样。
“烧香”几乎无处不在。
但王家烧“龙头香”还不一样
,“父亲和母亲始终认为,
父亲之所以能从一个农民家
庭走进京城,奋斗到如今的
副部级干部,除了他自己的
努力,考上京城名校,毕业
留在京城工作,以及后来岳
父也即我姥爷的适时扶持,
更大的原因是与我爷爷和奶
奶不断为他烧香拜佛,保佑
他平安健康、升官发财密不
可分。”佛教究竟是一种信
仰还是一种教育,佛教研究
界至今众说纷纭。但是到了
民间,对许多人而言,佛教
既不是信仰也不是教育,更
不是智慧。烧香拜佛只是为
了娶妻生子、升官发财、避
祸免灾、祈求平安等实用主
义的诉求。王兴一家关于烧
“龙头香”的价值观,是最具
代表性的。父母虽为高官亦
难免俗。
小说在结构上是线性叙
事,以社科院研究员王兴赴
崀山替父烧“龙头香”为线索
。王兴勉为其难父命难违,
乘机后再转高铁到了崀山。
王兴既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
也是讲述者。到了崀山,曾
多次受王副部长相助的乡党
陈总陈新贵,尽其所能地款
待王兴也在情理之中。王兴
吃了许多禁猎动物,知情后
虽然恼怒不悦,但一切无可
挽回,也只能不了了之;醉
酒后的王兴回到宾馆,陪坐
的青年女子小惠居然还陪了
宿。王兴酒醒之后虽然悔不
当初,但木已成舟不仅无奈
,有美貌的小惠陪同上崀山
烧香还是兴致勃勃。崀山山
高路险,有生活所迫的山民
愿意替代烧香,经过讨价还
价,王兴以一万元成交。山
民艰难地完成烧香返程途中
,狂风骤起,以雷霆万钧之
势将山民吹向峡谷。山民的
死亡让王兴吓破了胆,昏厥
后醒来的王兴已躺在宾馆的
床上。陈总如期而至,不仅
处理了死亡山民事件,还有
百般慰问。但事情并没有结
束。陈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他要在崀山龙头崖建索道
,需要几千万资金;他的市
人大代表要升级,要当省人
大代表,希望王部长帮助。
陈总留下一张存有二十万款
额的银行卡给王兴,名义是
办事经费。王兴百般推托,
陈总将卡扔在茶几上摔门而
去;陈总离去,小惠接踵而
至。风情万种的小惠使尽解
数,惊魂未定的王兴仍毫无
反应。小惠多次希望去北京
做王兴的情人,王兴不敢答
应,小惠立马反目成仇,索
要十万元费用。王兴虽然用
文人的猥琐勉强打发了小惠
导语
小说在结构上是线性叙事,以社科院研究员王兴赴崀山替父烧“龙头香”为线索。王兴勉为其难父命难违,乘机后再转高铁到了崀山。王兴既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也是讲述者。到了崀山,曾多次受王副部长相助的乡党陈总陈新贵,尽其所能地款待王兴也在情理之中。
后记
本书是我继《身不由己
》《日出日落》《寻找叶丽
雅》之后的第四本小说集。
作为曾经的职业编辑,退休
之前只能利用有限的业余时
间创作,早年以创作报告文
学为主,而近年更多地转向
中短篇小说创作,尽管小说
结集出版的数量不多,但选
编时我仍然秉持作品不重复
的原则:一是为了向广大读
者负责,自己不滥竽充数追
求出书数量;二是对自己负
责,因为当未来的某个时候
自己回望来路、需要查阅和
盘点旧作时,不至于在自己
已出版的作品集面前眼花缭
乱,可以一清二楚、一目了
然。基于此种考虑,除了坚
持选编时作品与先前的集子
不重复,我也与先前一样,
采取题材搭配、长短结合,
早年作品和近作也相间其间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读者
能够看到我创作时对不同题
材的选择与尝试,同时也从
中了解我小说创作所走过的
路径与足迹。
曾不止一人问我:作为
曾经写作报告文学的作家,
你觉得报告文学的创作对你
的小说有何种影响?我这样
回答:“要说最大的影响,
那就是对现实生活和百姓命
运持之以恒的热切关注。”
2021年5月,《中华读书
报》总编助理、著名文化记
者舒晋瑜采访我时提了这样
一个问题:“和非虚构作品
一致的是,无论是小说《病
房》还是《龙头香》,都体
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真切
的社会关怀,在真切地反映
社会矛盾的同时,对人性的
深入挖掘和透视也令人称道
。能谈谈您文学创作上的追
求吗?”我是这么回答的:“
你这个提问,让我无意中审
视了自己近年的小说创作,
发现像《红包》《介入》《
身不由己》《天尽头》《病
房》《龙头香》这些中篇小
说,都带有很明显的问题意
识,这可能是由于早期写作
报告文学的缘故,可以说与
报告文学的写作一脉相承吧
。但同时,与报告文学相比
,小说离不开人物,尤其是
有血有肉的人物,所以写作
时更应该从小处入手,更多
地体悟人物的身份与处境,
时刻关注并遵从人物的性格
和命运走向以及生活的基本
逻辑,通过场景、故事、情
节、细节、氛围和心理活动
,推动作品的走向,从中发
现、开掘并揭示出生活的意
蕴和人生的奥秘,尽最大努
力去挖掘人性的多样性和生
活的复杂性,尽可能使小说
好看、耐看,读后又能让人
久久回味,这是我创作上追
求的方向。”著名评论家孟
繁华这样评论我的创作:“
他的报告文学和小说创作两
副笔墨上下翻飞,他的敏锐
和尖锐在当下的文学格局中
格外引人注目。”“我惊异于
杨晓升对生活细枝末节的熟
悉和对人物心理的准确把握
。”著名编辑家、原《小说
月报》主编马津海也这样评
价:杨晓升的小说“写出了
大家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且从未有人说出来的真相。
即所谓人人心中有,他人笔
下无的效果”。两位师长上
述的评价,尽管不乏溢美之
词,却是对我本人难得的鞭
策与鼓励,也将是我继续努
力的方向。本书收录的所有
篇目均发表在不同时期全国
的多家文学期刊。其中,中
篇小说《龙头香》《无奈人
生》《过程》《我的朋友刘
秘书》《买房记》《新正如
意》均为近年发表的新作,
《龙头香》《过程》《买房
记》发表后先后被《小说选
刊》《小说月报》《作家文
摘》《长江文艺·好小说》
《作品与争鸣》等多家选刊
广泛转载或连载,并入选优
秀中篇小说年选,《龙头香
》还获得第二届“禧福祥杯”
《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
小说奖。其他篇目,则是发
表在更早年份的作品,稚嫩
之处虽然在所难免,却也是
我小说创作旅途中的真实记
录。
衷心感谢著名评论家孟
繁华老师为我这本小说集精
心作序,多年来他一直关注
着我的小说创作,多次将我
的小说收录入他每年为出版
社选编的年选,这对我是难
得的鼓励与鞭策;感谢发表
过我小说的所有原创刊物及
转载过我小说的所有选刊,
是他们真诚的帮助不断为我
注入小说创作的新动能,并
由此鼓舞我不断继续前行;
感谢作家出版社以及责编张
平为我这本小说集所做的一
切。
本书的不足之处,诚恳
期待广大读者的批评与建议

2023年8月29日 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杨晓升的报告文学和小
说创作两副笔墨上下翻飞,
他的敏锐和尖锐在当下的文
学格局中,格外引人注目。
我惊异于杨晓升对生活细枝
末节的熟悉和对人物心理的
准确把握。
——孟繁华(著名文学评
论家)
杨晓升的小说写出了大
家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且
从未有人说出来的真相。即
所谓人人心中有,他人笔下
无的效果。
——马津海(著名编辑家
、原《小说月报》主编)
杨晓升的小说具有强烈
的现实感,滚滚红尘,茫茫
俗世一一被他遣于笔下。可
贵的是他总能用冷峻独特的
眼光洞察笔下的人和事,是
非曲直,爱恨情仇,不含混
,不苟且,陟罚臧否,针砭
时弊,饱含着作家本人的社
会担当。
——牛玉秋(著名文学评
论家)
精彩页
买房记
转完账,不到五分钟,高远飞从大洋彼岸那边给我发来收据,用的是PDF格式文件。我在微信上打开附件,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
收据
今收到李春风先生从中国银行转账汇来的购房款人民币伍佰万元整。从收款之日起,我父亲高山水去世后遗留的原单位公产房(北京海淀区知春路104号院9号楼8单元601室,建筑面积七十六平方米)使用权,永久归属李春风先生所有。我父亲高山水遗留在原房子里的所有物品,也全权由李春风先生自行处置,所处置旧物若产生收益,也全部归李春风所有。
收款人:高远飞
2020年11月14日
这张收据的落款处,收款人高远飞的名字是赫然醒目的手书。那三个字的字体自由奔放,龙飞凤舞,像极了高远飞小时候的性格,活泼好动,淘气调皮,聪明伶俐,能说会道。真是见字如面,他的署名此刻仿佛让我突然见到了他本人的真容,虽然他至少有十年没有回国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至今还装在我的脑海里,想飞飞不走,想跑也跑不掉。应我的要求,高远飞还将自己中国身份证和美国绿卡的扫描件,双双附在PDF文件的收据后面,以示明证。
高远飞还在微信中对我说,房款收据的原件以及他的中国身份证和美国绿卡的复印件(每张都留有高远飞的签名),今天也已经快递寄出,大约十天能够收到,请我放心。
我买下的这套房,位置不仅与我家在同一个小区,还位居同一栋楼同一个单元的同一层,即第三层,就在我家对面,房子原主人高山水与我是对门邻居。这一层楼除了我们两家,再没有第三个家庭,因为我们这栋楼每个单元的每一层,只有一左一右完全对称的两套两居室房子,建筑面积也都不大不小,不偏不倚,都是七十六平方米的职工福利房,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很多年以前,我与高远飞的父亲高山水是同事,在同一个单位上班。我们的单位是一家集体所有制的大型商店,类似于供销合作社,主要经营日用商品和粮油水果蔬菜等副食品,最红火的年代,在北京的其他几个区还开有分店,为北京一些社区的居民提供生活便利。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商店可是人见人爱的香饽饽、炙手可热的好单位,职工的工资比其他的一般行业高不说,隔三岔五还能让我们往家里带回小恩小惠的“福利”:一两把蔬菜,两三个水果,一点点残渣剩肉什么的,这些都是商店里当天销售剩下的尾货,谁赶上了算谁好运气。当然,更多的时候是轮流分享,今天是张三,明天是李四,后天和大后天是王五或陈七,反正店里处理此事时是尽可能不偏不倚,让大家皆大欢喜。上述的那些尾货,虽然品相不怎么样,但不影响吃,关键是很便宜,比市面上卖给顾客的同类产品便宜一半都不止,职工往往只要象征性地支付一两块钱就可以带回家。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商店效益好,职工又不多,满打满算也就百十来号人,最红火的时候还为职工谋到了一块地,建了一栋福利房,地点就紧挨着我们商店的营业楼,在海淀区知春路那边。那栋福利房,让当时所有在职的上百号职工人人都分到了一套,而且除了副总经理以上的领导能分到三居室,其他人人平等,都是两室一厅的房子。至于位置及楼层,分配时也不偏不倚,采取的是抓阄儿,全凭自己手气,好坏都怨不得别人。我与同事高山水,就偏巧抓阄儿将房子的位置抓到了同一单元的同一个楼层,我家住东他家住西,两家人就这样成了谁都搬不走的邻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单位的好日子像极了黄河道边被水流不断冲刷的泥岸,土崩瓦解,一去不复返。时至九十年代中期,濒临破产的商店被迫改制,彻底转为私有,职工纷纷拿了下岗补贴,打道回府自谋生路。幸好因了单位有史以来这栋唯一的福利房,大家才都有家可归,也各得其所。所以,尽管单位领导后来经营不善,导致职工下岗,大家颇有怨言,可一想到这届领导毕竟也曾办了件好事,让大家都住上了福利房,怨气也渐渐地烟消云散。只是我们所住的福利房,当初属于单位自有土地的自建房,其间不知是未经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还是中间某个环节手续不完善,反正是一直办不下来房产证,因而也无法上市进行正式交易。但原单位内部,同事之间,购买、置换房屋使用权,即便没有产权证,只要彼此有合同约定,似乎并无大碍,对我来说更不成问题,反正房子我家只用来自住,不打算也不可能再用于交易。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