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货币的本质与核心功能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货币仍在不断地发展演变? 货币发展的逻辑和规律是什么? 信用货币的“信用”是谁的信用? 信用货币是如何投放出来的? 信用货币给货币金融带来哪些深刻变化? 如何把握货币总量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关系? 如何有效调控利率和汇率? 国际货币体系是如何形成和运行的?如何改进? 为何中国GDP比美国小,M2却大得多? 数字人民币该如何定位? 本书以信用货币的产生及其带来的货币深刻裂变与影响为主线,围绕一国货币金融乃至国际货币金融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对很多似是而非、偏离实际、违反逻辑的理论认识与实务操作予以指正,提出了很多颠覆传统认知和经典说法的新解释、新结论。 本书对读者深入了解货币发展历程、准确把握货币演变规律、明晰货币信贷投放和记账清算带来的深刻变化及相应的管理要求、制定合理的货币监管政策,促进货币金融创新发展等,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王永利,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国银行副行长、执行董事,先后领导中国银行应对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银行IT蓝图实施、财务及资产负债规划和流动性管理等。后任SWIFT首任中国大陆董事,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等。 对货币金融、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期货及衍生品、金融监管体系、互联网金融、数字币与区块链等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有《金融危机全景透视》《金融新思维银行新发展》《穿越危机:世界剧变的中国选择》等。 目录 绪论 货币发展四大阶段 货币根本:本质属性与核心功能 货币演变:表现形态与运行方式 货币进化:根本目标和内在动力 信用货币推动金融跨越发展 信用货币的重大突破与新的挑战 信用货币难以被颠覆或替代 关于信用货币的若干新观点、新结论 第一章 货币裂变:从实物货币到信用货币 货币因何产生并不断演变 货币初始形态:自然实物货币 货币升级形态:规制化金属铸币 货币替代形态:金属本位制纸币 实物货币致命缺陷:供应不足 货币成熟形态:纯粹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更需最高信用保护 重回实物本位制难以成功 信用货币仍在演变改进 流通速度对货币总量影响大大减弱 融资结构:货币总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于信用货币的重要基本结论 第二章 信用货币:投放与管控 信用货币:如何投放出来 信贷投放:货币裂变重要推手 信用货币的基本管理要求 货币总量需要有效调控 货币归属:持有主体与流通转换 第三章 金融发展:从货币金融到交易金融 货币与财富:分离与统 金融发展三大阶段 交易金融:需准确认识和把握 金融交易:对货币产生特殊影响 货币借贷利率:确定和调节 货币金融发展:受制于经济社会体制 第四章 货币跨境流动与国际货币体系 跨国结算货币选择与国际货币体系建立 跨国经贸往来和金融交易的货币清算 记账清算带来深刻变化 全面准确把握货币国际化利弊 货币汇率确定方式与影响因素 人民币汇率管理与央行外汇储备 汇率调控:基本原则与可选方式 央行外汇储备:性质定位与管理要求 人民币国际化: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香港联系汇率制:历史与前景 第五章 信用货币:通胀与通缩 信用货币币值测度存在难题 货币总量与通货膨胀关系辨析 财政赤字货币化与货币政策财政化 货币总量控制重心必须前移 第六章 货币金融基础和重点问题专论 贷款创造存款(货币)的奥秘与管控 数字人民币定位亟待调整 为何中国GDP比美国小,M2却大得多 美国此轮大规模QE可能遇到大麻烦 住户存贷款增长变化值得关注 “社融”指标亟须重新调整改进 序言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后,笔者作为中国银行总行 全球金融交易部门的主管行 领导和应急工作组负责人, 直接参与了中国银行全面应 对的工作。在此过程中,笔 者深刻感受到,面对这样一 场从美国爆发蔓延全球的金 融大危机,人们原有的货币 金融知识,特别是国际货币 金融知识显得格外苍白,难 以准确预测、充分解释和有 效防范类似的大危机。尽管 在世界主要国家力度空前的 联合救市行动之后,这场全 球金融危机得到了遏制,并 未像一开始人们普遍认为的 那样,将是一场“百年一遇” 、可跟“大萧条”相提并论的 大危机,但迄今为止国际金 融的发展,也让人们不得不 承认,危机的根源并没有得 到消除,反而在进一步积累 。全球性负债率高企、货币 量剧增、流动性泛滥更加突 出,而经济增长却日趋低迷 ,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地缘矛盾和大国冲突不断 增强,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隐 患更加严峻。这就引出一个 让笔者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什么世界范围内货币总 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货币 超发日趋严重? 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很 多人对脱离黄金等具体实物 供应量和价值约束(锚定) 、完全由国家人为调控的信 用货币充满敌意和诟病,认 为由国家主导信用货币,必 然会不断超发,并通过货币 贬值无形之中将人们合法获 得的财富重新分配,无异于 非法掠夺,是极端不公平不 合理的。同时,以最强国家 主权货币作为国际中心货币 ,就使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进 一步放大,形成更大风险和 危机冲击。由此催生出以取 代或颠覆国家主权货币为核 心的“货币非国家化”,并以 互联网新时代和数字加密技 术等作为支撑的数字货币变 革洪流。回归金本位制、寻 找货币新的价值锚定物、运 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创造总量 和阶段性新增量完全由系统 锁定的去中心化数字加密货 币、与多种主权货币结构性 挂钩打造超主权数字货币、 与某种主权货币等值挂钩打 造加密稳定币、依托区块链 等新技术打造央行数字货币 等各种探索风起云涌。相关 的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 区块链、ICO(首次数字币 发行)、NFT(非同质化通 证)、通证经济学、元宇宙 、Web3.0与Web4.0、布雷 顿森林体系3.0等新的概念 和炒作此起彼伏。有些金融 界和学术界人士,不是潜心 研究和准确把握货币金融的 本质、原理及规律,而是热 衷于创造新名词、新概念、 新故事,致力于博眼球、吸 流量、逐名利,脱离实际极 度拔高和鼓吹所谓新思维、 新概念以展示其超前性权威 性,甚至热衷于为资本炒作 站队助威。结果很多被赋予 互联网新时代重大使命、曾 被寄予重大期望、吸引大量 人力物力甚至是国家层面大 量投入的“创新”或“探索”, 最后都被证明违反货币的本 质和发展逻辑,纯属主观臆 想或虚假炒作,反而带来巨 大损失和新的风险。与此同 时,一种更加强调财政政策 与货币政策统筹融合,更加 强调政府扩大赤字(债务) 和开支并主导货币投放的“ 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tary Theory,MMT) 也形成很大影响。由此出现 货币金融理论与实践十分混 乱的现象或局面,反映出世 界范围内在货币金融最基本 的概念、最底层的逻辑上, 已经存在严重的认知错误或 认识混乱,很多经典权威说 法和法律定义解释都已过时 甚至错误却得不到及时纠正 ,那些歪理论、伪创新不能 得到旗帜鲜明的批驳和遏止 。这更加激发笔者对货币金 融本质与逻辑最基本问题的 关注和研究,着手对货币金 融从本质定义和运行逻辑上 重新梳理和准确把握。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 经过长期持续的思考研究, 笔者深刻感受到,人们对货 币金融认知出现偏差最主要 的节点在于:货币从实物货 币(包括金属本位制纸币) 发展到信用货币后,实现了 货币发展史上最大、最深刻 的裂变或蜕变。但由此带来 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完全超出 人们的认知(人们对货币的 认知基本上还停留在金属本 位制纸币阶段),信用货币 没有得到准确的理论解释和 定义描述,因此造成信用货 币管理远远落后于货币实践 ,产生和积累了越来越严重 的问题,但人们却容易将认 知不准、管理失当产生的问 题看成是信用货币本身的问 题,因而试图为货币重新寻 锚,以取代或颠覆信用货币 ,结果却是在推动货币倒退 而非进步。 其中,人们对货币为什 么必然要从实物货币发展成 为信用货币(实物货币存在 供应不足的根本性缺陷,不 符合货币发展的本质要求, 必须退出货币舞台)、货币 的本质与核心功能到底是什 么(是价值尺度与交换媒介 ,不能把货币等同于其物理 载体或表现形态,贝壳、铸 币、纸币以及现金、存款、 电子钱包等,都是货币表现 形态而非货币本身)、为什 么货币仍在不断地发展演变 (货币发展演变的根本目标 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 强风控,演变的只能是其表 现形态和运行方式,不能是 货币的本质与核心功能)、 信用货币的“信用”到底是谁 的信用(信用货币并不是央 行或政府的信用与负债,而 是国家整体信用,需要保证 一国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