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道德科学不只是以思辨方式联结起来的行为规则体系,还应以经验或实证的方式对具体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行细致严谨的描述和解释。该书基于全国10省(直辖市)4000多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实证描述了青少年不同面向的道德观念(道德认同、移情、道德推脱)和道德行为(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从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视角分析了其变化的机制,并基于道德引导系统的核心机制就如何塑造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其助益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行为做了一些尝试性探索。 作者简介 罗忠勇,湖南新化人,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和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分别获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工作理论湖南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和社会研究方法。近年来,在《社会:社会学丛刊》《青年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和《中国软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主题篇 第一章 社会关系、等级式权威还是理性选择?——青少年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决定模型 专题篇 第二章 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社区暴力接触与青少年的道德认同 第三章 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社区暴力接触与青少年的道德推脱 第四章 社区暴力接触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第五章 社区暴力接触、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第六章 影视媒介接触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第七章 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嵌入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青少年道德状况调查问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