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独异才是王牌,不凡方获推崇,普遍标准之物没有吸引力。过着平凡日子的普通人被看作千篇一律的面孔。万事万物的新准则,就是品位不凡、人生精彩的“真”主体,还有那些无可替代的货品、文化活动、社团和城市。晚现代是独异性的狂欢。 简而言之,莱克维茨的《独异性社会》让我们一览晚现代经济、文化、政治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作者简介 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1970年生,奥德河畔法兰克福欧洲大学文化社会学教授。在苏尔坎普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有:《发明创造性——社会的美学化进程》(1995),《美学与社会——社会学及文化科学领域的基础篇章》(2018)。 目录 引言:独异性的爆发 第一章 普适与独异两种社会规律之间的“现代” 1 普适性的社会规律 2 独异性社会逻辑 3 文化与文化化 4 文化范畴的演变 第二章 独异品的后工业经济 1 文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独异性产品 2 文化性独异品市场 第三章 劳动领域的独异化 1 创意经济中的劳动与组织 2 主体自独异化与被独异化 第四章 数字化即独异化:文化机器的兴起 1 服务于文化化的科技 2 文化性及机械性独异化进程 第五章 独异化的生活:生活方式、阶级、主体形式 1 新中产的生活方式:成功地实现自我 2 独异化生活方式的构件 3 被文化化的不平等 第六章 分殊的自由主义和文化本质主义:政治的转型 1 开放-分殊自由主义及地方政策 2 文化本质主义的兴起 结语:普适危机?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