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家石楠为才女柳如是所作的传记,讲述了她从名妓的婢女堕入风尘、追求爱情到嫁给江左文坛泰斗,追求人格的独立,成为绛云楼文艺沙龙的女主人,直到为国殉难的一生。故事曲折,有浓厚的传奇色彩;文笔纤丽,情感描写十分细腻。作者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踏寻柳如是真实的人生足迹,同时将自己善良的愿望和对柳如是的怜惜与感佩浸润其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果敢洒脱、勇于追求爱情又极富才情与家国情怀的中国传奇女性形象。 导语 独立洒脱明得失,人间清醒柳如是。 通俗版《柳如是别传》,一晚上就能读完的传奇故事! 看古代优秀女性如何逆风翻盘,当代独立女性精神成长范本。 精彩页 一、姓氏变迁史 淀山湖像一只无边无沿的摇篮,摇着,晃着。灰蒙蒙的水一抖一颤。西天有几抹云彩,灰暗里渗浸着殷红,镶着金黄的亮边,一轮失去光芒的橘红色太阳,很圆很圆,有如一只留金的铜盘就在那晚霞飞升的水天相接的地方,隐约出现了个不甚明晰的黑点黑点愈近愈显,愈近愈大,慢慢遮挡住了太阳、晚霞。霞光在它的背后拱衬出了它的轮廓,可以看清是条船。 这是条大船。有前舱、中舱、后舱和尾舱。前舱是客厅,尾舱和后舱兼作厨房和婢女、船夫的卧室。用来做主人书房兼卧室的中舱,布置得简洁、雅致。一张画桌占了中舱四分之一的地方,舱壁的一方挂有琴、笛、箫,另一方舱壁挂着张还未裱装的当今书坛名家李待问的黑宝,是他书赠给主人的曹植那首“仆夫早严驾……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杂诗。一个身着儒服方巾,乔装成少年的美貌女子坐在画桌前,正在读一本《陈思王集》。她就是船主——不久前才从被称作江南小秦淮河的吴江盛泽归家院赎身出来的名妓杨爱。她生于万历四十五年,刚刚二八芳龄。 风越来越大,浪越涌越高。他们的船一会儿被推上浪尖,一会儿被抛下波谷,太湖的水仿佛要把他们吞没。她紧紧抓住船帮,“大伯!这风浪……”一个浪头把她打个踉跄。 船伯大声地说:“就近躲躲吧?” “附近有什么地方?” “同里。” 他们寄舟同里的东河湾。她早就从一本风物志上了解到一点这个水乡古镇的风情,说这儿勤学苦读蔚然成风,是个孕育才华的温馨摇篮,诞生过诗人叶茵、画家王宠、文学家朱鹤龄……还寓居过像倪云林、姚广孝、董其昌那样的古今名流。她向往久矣! 可是,刚从魔穴出来,初着男装,担心被人识破,心里游离着忐忑不安情绪,只好待在舱中,关紧舱门船窗,练习着男子步态,等待着夜色。 风息了,浪平了,月亮勇敢地迎着越来越浓重的夜色,在天空开拓出一片蓝色地方,像一只银棱,置在透明的海水中,晶亮晶亮。她和背了文房四宝、俨然一个称职书童的阿娟上了驳岸,往镇里走去。月色再明,也不会有人注意到她俩的小脚。 果然名不虚传,古镇港汉交错,川字形的市河把它割成七个小岛,石板小桥又把它们结成一体,犹似一条水上不沉的大船。她俩逛过夜市,从鞋铺买了最小的男鞋,装模作样地往回走。过了街拐一条小石桥,面前却神奇地出现了个开阔地方。 小溪像一条闪光的玉带,连接着两边的村寨。黑默骏的大门楼接衔着起伏的雉蝶,一看便知是阀阅之家。明晃晃的月亮沉在溪底,满溪闪烁着碎银似的光辉,世界好像已经睡去。她俩伫立在溪桥上在这寂阅统治着的镇郊,突然听到一阵接一阵类似合唱那样整齐而又抑扬的声音。循声倾听,原来是从最近的一座宅院内传出的夜读声。这声音好像给这寂寥的一隅注人了生命。她的视野里仿佛又出现了黄昏时分景象,渔舟归晚的画面,高亢的渔歌和这琅琅的读书声……她被这梦幻似的意境激动了,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处境,脱口吟出了联: 一泓月色含规影 两岸书声接榜歌。 吟罢,她仍不能自已,从阿娟手里索过笔,放在墨盒里顿了顿,朝着石板,如锥划沙,如钻入石,两行诗就像刻就在桥板上似的。 她刚把笔一扔,背后就有人击掌称赞:“好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