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水浒传版本研究(上下) |
分类 | |
作者 | 邓雷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水浒传》版本为研究对象,包括16种简本《水浒传》、8种繁本《水浒传》。研究以版本系统为单位,以底本刊刻时间为轴,对诸版本逐一进行探讨。主要内容是通过细致的文字校勘、精确的数据分析以及详尽的文本比对等方法,对诸种《水浒传》版本系统进行判别,梳理版本源流,归纳版本特征。 作者简介 邓雷,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土生导师、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文史》《明清小说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水浒传>版本知见录》获“第二十一届(2017年度)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二等奖。 目录 序一 辨证繁本《水浒传》版本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序二 绪论 百年《水浒传》版本研究述略 上编 简本《水浒传》版本研究 第一章 简本《水浒传》祖本探考 第一节 祖本引首诗与回末诗的问题 第二节 祖本分回的问题 第三节 祖本回数的问题 第四节 祖本分卷以及卷数的问题 第五节 简本祖本与繁本关系的问题 第六节 祖本第9回的问题 第七节 从引首诗看简本祖本田王故事的品质 第二章 《京本忠义传》的研究与思考 第一节 前人关于《京本忠义传》的研究 第二节 《京本忠义传》研究中的歧路与困惑 第三节 《京本忠义传》研究中的版本启示 第三章 种德书堂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种德书堂本《水浒传》的概况 第二节 种德书堂本与容与堂本比对研究 第三节 种德书堂本中的田王故事 第四章 插增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插增本《水浒传》的概况 第二节 插增本与种德书堂本、评林本卷数、回数、回目比对 第三节 插增本与种德书堂本、评林本插图、插图标目比对 第四节 插增本与种德书堂本、评林本正文比对 第五章 评林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评林本《水浒传》的概况 第二节 轮王寺本与内阁文库本研究 第三节 评林本中的余呈问题 第四节 评林本的编 辑问题 第六章 英雄谱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英雄谱本《水浒传》的概况与辨疑 第二节 刘世德先生关于初刻、二刻英雄谱本的研究以及补遗 第三节 钟伯敬本与英雄谱本研究 第四节 评林本与英雄谱本研究 第七章 嵌图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嵌图本《水浒传》的概况与辨识 第二节 嵌图本《水浒传》四种的研究 第三节 嵌图本与种德书堂本、插增本、评林本的研究 第四节 嵌图本与其后续本的研究 第八章 八卷本与百二十四回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八卷本与百二十四回本《水浒传》的概况 第二节 陈枚与《水浒传》 第三节 八卷本与百二十四回本《水浒传》回目研究 第四节 八卷本与百二十四回本《水浒传》正文研究 第九章 三十卷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三十卷本《水浒传》的概况与辨识 第二节 三十卷本《水浒传》图像与标目研究 第三节 三十卷本《水浒传》正文研究 结语 下编 繁本《水浒传》版本研究 第一章 全图式《水浒传》插图的分类及源流考 第一节 全图式《水浒传》插图的分类 第二节 容与堂本系统插图考 第三节 钟伯敬本系统插图考 第四节 大涤余人序本系统插图考 第二章 《水浒传》批语的分类及源流考 第一节 《水浒传》批语的分类 第二节 三大寇本系统批语考 第三节 大涤余人序本系统批语考 第四节 容与堂本系统批语考 第五节 金圣叹本系统批语考 第六节 《水浒传》批语的版本启示 第三章 都察院本与郭勋刊本《水浒传》探考 第一节 都察院本《水浒传》探考 第二节 郭勋刊本《水浒传》探考 第四章 嘉靖残本《水浒传》为建阳刊本考 第一节 嘉靖残本《水浒传》的递藏经过及传奇色彩 第二节 嘉靖残本《水浒传》非善本考 第三节 嘉靖残本《水浒传》乃建阳刊本考 第四节 嘉靖残本与容与堂本、评林本的关系及刊刻年代考 第五章 容与堂本《水浒传》四种研究 第一节 容与堂本《水浒传》诸种的概况与辨识 第二节 容与堂本《水浒传》四种的文字研究 第六章 石渠阁补印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石渠阁补印本《水浒传》的概况与辨识 第二节 石渠阁补印本《水浒传》的正文研究 第三节 石渠阁补印本《水浒传》的刊刻书坊以及刊行年代 第七章 钟伯敬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钟伯敬本《水浒传》的概况与辨识 第二节 钟伯敬本《水浒传》正文研究 第八章 三大寇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三大寇本《水浒传》诸种的概况 第二节 三大寇本《水浒传》四种研究 第三节 三大寇本《水浒传》诗词韵文的问题 第四节 三大寇本《水浒传》正文研究 第九章 大涤余人序本系统《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大涤余人序本系统《水浒传》诸种的概况 第二节 大涤余人序本系统《水浒传》诸种的关系 第三节 大涤余人序本《水浒传》诗词韵文的问题 第四节 大涤余人序本《水浒传》正文研究 第十章 金圣叹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金圣叹本《水浒传》的概况与辨识 第二节 金圣叹本《水浒传》的底本 第三节 金圣叹本《水浒传》文字的修改 结语 附录:百年《水浒传》版本研究论文辑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在古代几部小说名著中 ,《水浒传》版本最为复杂 。鲁迅、胡适、郑振锋、何 心、王古鲁、聂绀弩、严敦 易、王利器、范宁、刘世德 及海外学者马幼垣、白木直 也、大内田三郎等对《水浒 传》版本作过深入研究,取 得很大成绩。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邓雷经过十余年的 艰苦努力,写成了这本《《 水浒传>版本研究》。 邓雷这部著作全面、系 统地梳理和研究了《水浒传 》的版本,提出了许多创新 的见解和判断,为《水浒传 》版本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 先说全面性。过去限于 当时的条件,学者多是对某 种版本作深入探讨,如对嘉 靖残本、容与堂本、金圣叹 本、评林本、刘兴我本、百 二十回本等,但现知《水浒 传》的版本不下80种,而学 界只对其中的某个案作研究 ,显然是不够全面的。邓雷 搜罗海内外所藏数十种《水 浒传》,对过去未受关注的 本子,特别是藏在海外的版 本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论 述了24种《水浒传》版本, 如都察院本、石渠阁补印本 、钟伯敬本、汉宋奇书本、 征四寇本、百二十四回本、 三十卷本等。 其次是系统性。邓雷在 研究过程中坚持点面结合的 原则,不仅对单一的《水浒 传》版本进行细致的分析研 究,同时与其他版本进行比 对,力求将其置于整个《水 浒传》版本链条中进行研究 。他以底本的刊刻时间为轴 ,通过细致的文字校勘、精 确的数据分析以及详尽的文 本比对等方法,对诸种《水 浒传》版本系统进行判别, 梳理版本源流,归纳版本特 征。如简本部分,他归纳出 评林本与英雄谱本大体为一 个系统;刘兴我本、藜光堂 本、慕尼黑本、李渔序本属 于同一个系统,为嵌图本系 统。繁本《水浒传》版本的 演变沿着嘉靖残本→容与堂 本系统(容与堂本、石渠阁 补印本、钟伯敬本)一三大 寇本一大涤余人序本一百二 十回本→金圣叹本这样一条 脉络发展。在简本和繁本的 大系统下,邓雷还作了细致 的考察,如他指出英雄谱本 属于杂交本,主体上是评林 本系统,但有些回数文字用 了种德书堂本系统,百回故 事部分的文字又用了钟伯敬 本作了一些修改以及增饰。 又如他对颇为学界关注的嘉 靖残本作了研究,通过将嘉 靖残本所存8回文字与容与 堂本进行比对,发现嘉靖残 本8回文字,其错误之处竟 然高达230余例,嘉靖残本 绝非善本。 第三是创新。研究角度 上的创新,以往的版本研究 多是正文的比勘与研究,本 书则在正文之外,还通过插 图与批语辨析《水浒传》版 本的源流演变;研究方法上 的创新,传统的版本研究方 法多是版本校勘法、材料分 析法、综合归纳法等,该书 在此基础上还运用了理科的 数据统计法,增强了版本向 题讨论的客观性,减少了主 观判断。 邓雷《<水浒传>版本研 究》可能还存在一些疏漏甚 至错误之处,但它是目前《 水浒传》版本最完备的记载 和考察,是《水浒传》版本 研究的重要成果,对推动《 水浒传》研究很有意义,是 讨论《水浒传》思想、艺术 价值的重要基础,对点校《 水浒传》以及整理汇校本《 水浒传》都有重要的指导价 值。邓雷能锲而不舍地专心 研究《水浒传》版本,并取 得一定的成绩。首先因为他 热爱甚至痴迷于版本研究。 邓雷大学本科是物理专业, 因为对古代小说感兴趣,竟 然考上了古代文学硕士生。 这样人生道路上的转折是要 有多大的勇气啊!他从此就 痴迷于小说版本的研究。他 只要知道哪里有《水浒传》 的版本,就不惜代价,千方 百计要去查访。如当他知道 新疆大学有一部金批《水浒 》,就马上要坐飞机去看, 可惜那时新疆大学图书馆闭 馆。后来是胥惠民教授和他 的学生,征得馆长同意,多 次奔波,费时一个多月才把 版本的详细情况帮忙搞清楚 。其次,应该说邓雷也是很 幸运的,他硕士、博士、博 士后在许勇强、涂秀虹、黄 霖三位古代小说研究专家的 指引下,开阔了视野,扩大 了学术交流,得到了许多专 家的帮助,奠定了古代小说 研究的坚实基础。再次,就 是邓雷的独特条件。他是从 “理工男”华丽转身到我们古 代文学领域里来的。他运用 电子数字化,不用说比我们 这些老朽强得多,就在他的 同辈人中也是佼佼者。这为 他搜集资料、进行版本比对 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才能高效率地完成这部著作 。 在祝贺邓雷取得成绩的 时候,我还想提出两点希望 。 第一,是扩大研究范围 。除继续深入研究《水浒传 》版本外,还可以扩大范围 ,对其他古代小说作品版本 进行研究。小说名著的版本 研究成果已经很丰硕,但近 年还有新的发现和争论,其 他古代小说版本研究还有较 大空间,可能还有古代小说 被淹没,没有发现,特别是 可能还深藏在国外图书馆。 前些年不是还在韩国发现了 《型世言》、在俄国发现了 《姑妄言》的完整本吗? 第二,把文本、文献、 文化结合起来研究。先师吴 小如先生要求我们“‘义理’、‘ 考据’、‘辞章’三者必兼而有 之”。吴组缃先生认为单纯 的考据,如作家生平和作品 版本考据等是必要的,但他 更提倡要把考据和研究作家 作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