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陶瓷纵横(第2版)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陶瓷,这种千家万户耳熟能详的材料,从最初的泥做火烧,到如今的智能制造,她从古老的艺术宫殿迈入现代科技行列。陶瓷,古老神奇,人们从泥土与火焰中获得灵感与乐趣,更从中汲取文明,触摸历史。
本书采用一种崭新的思路诠释陶瓷:将陶瓷历史文化与科技原理结合在一起,沿着中国陶瓷历史演变的脉络,从陶瓷文化的角度切入,品味传统陶瓷蕴藏着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内涵;从陶瓷技术的角度切入,领略抟泥幻化的科学与艺术神奇;从名窑名瓷的角度切入,赏析历朝历代陶瓷器物的不朽经典;从现代陶瓷的角度切入,展望高科技陶瓷日新月异的美好明天。
编者参阅了大量实物、书刊、图片、视频及其他各种资料,结合多年的教学、科研、生产与实践的积累与体会,精心梳理与编排,书中附相关名瓷的图片和语音解说,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本书引经据典、图文并茂,用通俗风趣的语言,力求雅俗共赏,既可作为各类大中专学校的公选课教材,亦可作为大众读物。
作者简介
于岩,女,福州大学教授,博导,教务处处长。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福建省硅酸盐学会理事长。
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及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1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教材6部。以第一完成人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科技奖励4项。
主讲4门国家一流课程,主持教育部新工科项目2项,主讲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虚拟教研室项目等。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
目录
第0章 绪论
0.1 陶瓷的概念
0.2 陶瓷器简史
0.3 陶瓷的特性
0.4 陶瓷的用途
第1章 陶瓷历史
1.1 中国的陶器
1.1.1 陶器的发明
1.1.2 彩陶与黑陶
1.1.3 陶器的演变
1.2 中国的瓷器
1.2.1 瓷器的发明
1.2.2 瓷器的奥秘
1.2.3 瓷器的发展
1.3 贸易与传播
1.3.1 丝绸之路
1.3.2 传播文明
1.3.3 影响世界
参考文献
第2章 名窑名瓷赏析
2.1 瓷都景德镇
2.1.1 青花瓷
2.1.2 釉里红与青花釉里红
2.1.3 高温颜色釉(红釉、蓝釉、黄釉、窑变釉)
2.1.4 特色彩绘瓷(斗彩、粉彩、珐琅彩)
2.2 瓷都德化
2.2.1 千秋瓷韵,陶瓷之都
2.2.2 海丝物源,中外融通
2.2.3 以电代柴,绿水青山
2.2.4 德化陶瓷种类
2.2.5 德化瓷业新格局
2.2.6 德化匠人精神
2.3 宋代五大名窑
2.3.1 汝窑
2.3.2 钧窑
2.3.3 官窑
2.3.4 哥窑
2.3.5 定窑
2.4 精品荟萃
2.4.1 彩陶
2.4.2 蛋壳陶
2.4.3 秦始皇兵马俑
2.4.4 唐三彩
2.4.5 青瓷(秘色瓷、龙泉窑、耀州窑)
2.4.6 建黑与建白(建窑茶盏、中国白)
2.4.7 宜兴紫砂
2.4.8 红色官窑(毛瓷)
2.4.9 骨质瓷
参考文献
第3章 陶瓷文化
3.1 陶瓷传说
3.1.1 陶瓷起源
3.1.2 高岭土神
3.1.3 瓷祖
3.1.4 瓷圣
3.1.5 窑神
3.2 陶瓷习俗
3.2.1 陶瓷行规
3.2.2 陶瓷用语
3.2.3 陶瓷风俗
3.2.4 陶瓷题材
3.2.5 陶瓷造型
3.3 陶瓷趣谈
3.3.1 陶瓷与饮茶
3.3.2 陶瓷与宗教
3.3.3 陶瓷与考古
3.3.4 陶瓷与沉船
3.3.5 陶瓷与外交
3.3.6 陶瓷与诗歌
3.3.7 陶瓷与建筑
3.3.8 陶瓷与音乐
3.3.9 陶瓷与书法
3.3.10 陶瓷与体育
3.3.11 陶瓷与军事
参考文献
第4章 陶瓷技术
4.1 陶瓷原料——抟泥幻化
4.1.1 泥土制陶
4.1.2 一元配方
4.1.3 二元配方
4.1.4 三元系统
4.1.5 黏土
4.1.6 石英
4.1.7 长石
4.1.8 泥料加工
4.2 陶瓷成形——巧夺天工
4.2.1 陶瓷造型
4.2.2 精湛的古老技法
4.2.3 先进的现代装备
4.2.4 坯体干燥
4.3 陶瓷釉料——绚丽多彩
4.3.1 釉的由来
4.3.2 釉的作用
4.3.3 釉的分类
4.3.4 釉料制备
4.3.5 施釉方法
4.3.6 经典案例
4.4 陶瓷烧成——涅槃重生
4.4.1 烧成的本质
4.4.2 窑炉的变迁
4.4.3 烧成技术
4.4.4 烧成方式
4.4.5 低温快烧
4.5 陶瓷艺术——鬼斧神工
4.5.1 白度与透明度
4.5.2 玲珑瓷
4.5.3 薄胎瓷
4.5.4 彩绘装饰
4.5.5 化妆土
4.5.6 贵金属装饰
4.5.7 陶瓷花纸
4.5.8 坯体装饰
4.6 陶瓷鉴赏
4.6.1 如何挑选陶瓷器
4.6.2 古陶瓷鉴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 现代陶瓷
5.1 陶瓷家族的前世今生
5.2 现代陶瓷的快速发展
5.2.1 现代陶瓷的特性
5.2.2 现代陶瓷的分类
5.3 结构陶瓷
5.3.1 氧化物陶瓷
5.3.2 非氧化物陶瓷
5.4 功能陶瓷
5.4.1 超导陶瓷
5.4.2 压电陶瓷
5.4.3 微波介质陶瓷
5.4.4 陶瓷电容器
5.4.5 磁性陶瓷
5.4.6 生物陶瓷
5.4.7 半导体陶瓷
5.4.8 电子封装陶瓷
5.4.9 高压绝缘陶瓷
5.5 智能终端陶瓷
5.5.1 智能终端陶瓷的概念及特点
5.5.2 智能终端陶瓷的发展与应用
5.5.3 智能终端陶瓷的制备技术及发展
5.5.4 智能终端陶瓷市场与产业化进展
参考文献
序言
在中文里,“瓷器”与“中
国”这两个含义不同的词是
用不同的字来表示的。可在
英文中,“瓷器”(china)
一词却与“中国”(China)
相同,这是因为中国是瓷器
的故乡,陶瓷是中华文明的
象征。
陶瓷是材料、工艺和艺
术的统一,是科学技术与艺
术创作的综合体现,是一门
“土”与“火”的艺术。每一件
陶瓷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的艺
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每个时
代的陶瓷作品又都反映出了
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和特征
,它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
缩影;任何一件陶瓷作品均
离不开“化泥土为玉珠”的科
学道理,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
可以生动、直观地了解我国
陶瓷艺术的灿烂历史文化,
深刻体会“中国”(China)
——“瓷器”(china)当中所
蕴藏的深刻内涵,激发出强
烈的爱国情感;通过亲身的
体验与创作,可以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创
新精神;通过名家、名窑作
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
审美情趣和陶艺鉴赏水平。
福州大学于岩教授从
2005年3月开始面向学校全
体本科生开设“陶瓷纵横”通
识选修课,每学期开课一次
,未曾间断,至今已经连续
开课35期。课堂教学生动活
泼、寓教于乐、内涵深刻,
集审美、创新、动手、动脑
等教育教学于一体,对理工
科学生而言,可从陶艺的角
度感受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
,提高审美情趣;对文科学
生来说,可拓展原料、成形
、烧成、加工等科学知识与
专业技能。因此,该课程践
行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受到了师生们的普遍
喜爱。
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热
心支持下,我们用一种全新
的思路编写并再版了这本雅
俗共赏、图文并茂的《陶瓷
纵横》,希望得到广大同学
与读者的喜欢。
本书由福州大学于岩教
授、吴明懋教授和吴任平教
授主编,参编人员有福州大
学的张庭士、温永霖等博士
研究生。
受编者水平及条件限制
,本书难免存在某些疏漏与
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
正。本书所用的一些素材为
参编教师多年的教学积累,
来源于多种书籍、文献及诸
多媒体,难以逐一标明出处
,特此说明并表示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