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侧重讲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定理,电路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复频域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实际应用,突出思维方式的引导,注重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及时检测和反馈,提升读者知识掌握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除了不同难度等级的课后思考题之外,还解析了执业资格考试中电路相关的部分问题,供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读者练习。配套的微课、每章思维导图、电子课件和课后习题、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读者自学的高效性。 本书适合普通高等学校电类专业电路等相关课程使用,也可作为参加“全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基础考试中“电路”部分的复习参考书,还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田启川,博士,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研究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与身份认证、建筑信息化与物联网应用、大数据分析与深度学习等。主持完成10余项教(科)研项目,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参与制(修)订多项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获8项发明专利授权,出版2部专著,参编多部教材。 目录 第1章 电路模型与电路定律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 1.1.1 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1.1.2 电路模型 1.1.3 电路的状态 1.2 电压、电流的方向 1.2.1 电压和电流的定义 1.2.2 参考方向 1.2.3 电位 1.3 电功率 1.3.1 电功率的定义 1.3.2 电功率的应用 1.3.3 电功率应用举例 1.4 电路元件 1.4.1 电阻元件 1.4.2 电感元件 1.4.3 电容元件 1.4.4 理想电压源 1.4.5 理想电流源 1.4.6 电路中的受控电源 1.5 欧姆定律 1.5.1 无源支路的欧姆定律 1.5.2 广义欧姆定律 1.6 基尔霍夫定律 1.6.1 名词解释 1.6.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6.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7 本章小结 第1章 思维导图 习题 第2章 电阻电路和独立电源的等效变换 2.1 等效变换及其原则 2.1.1 二端电路(网络) 2.1.2 二端电路等效的概念 2.2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2.1 电路的串并联等效变换 2.2.2 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3 独立电源的等效变换 2.3.1 理想电源的串并联等效 2.3.2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4 本章小结 第2章 思维导图 习题 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3.1 电路的基本概念 3.1.1 KCL的独立方程数 3.1.2 KVL的独立方程数 3.2 支路电流法 3.2.1 支路电流方程 3.2.2 支路电流法的应用 3.2.3 支路电流法的特殊情况 3.3 网孔电流法 3.3.1 网孔电流方程 3.3.2 网孔电路法的应用 3.4 回路电流法 3.4.1 回路电流方程 3.4.2 回路电流法的应用 3.4.3 回路电流法的特殊情况 3.5 结点电压法 3.5.1 结点电压方程 3.5.2 结点电压法的应用 3.5.3 结点电压法的特殊情况 3.6 本章小结 第3章 思维导图 习题 第4章 电路定理 4.1 叠加定理 4.1.1 叠加定理的内容 4.1.2 应用叠加定理的注意事项 4.1.3 叠加定理的应用 4.2 替代定理 4.2.1 替代定理的内容 4.2.2 替代定理的应用 4.3 电源等效定理 4.3.1 戴维南定理 4.3.2 诺顿定理 4.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5 特勒根定理 4.5.1 特勒根定理1 4.5.2 特勒根定理2 4.5.3 特勒根定理的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4章 思维导图 习题 第5章 一阶和二阶电路的暂态分析 5.1 动态电路的概念及其初始条件 5.1.1 动态电路 5.1.2 换路 5.1.3 初始值的应用 5.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2.1 零输人响应 5.2.2 零输入响应的应用 5.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3.1 零状态响应 5.3.2 能量关系 5.3.3 零状态响应的应用 5.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5.4.1 全响应 5.4.2 全响应的两种分解方式 5.4.3 全状态响应的应用 5.5 一阶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5.5.1 三要素的概念 5.5.2 三要素法的应用 5.6 二阶电路的暂态分析 5.6.1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6.2 零状态响应的三种情况 5.6.3 二阶电路暂态分析的应用 5.6.4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5.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思维导图 习题 第6章 相量法 6.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6.1.1 正弦交流电的方向 6.1.2 正弦波的特征量 6.1.3 正弦波特征量的应用 6.2 正弦波的相量表示方法 6.2.1 正弦波的表示方法 6.2.2 正弦波的相量表示法 6.2.3 正弦波的相量表示法应用 6.3 复数及其运算 6.3.1 复数的表示形式 6.3.2 相量的复数表示法 6.4 正弦量的相量法运算 6.4.1 相量的复数运算 6.4.2 相量的复数法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思维导图 习题 第7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7.1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7.1.1 电阻电路 7.1.2 电感电路 7.1.3 电容电路 7.2 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 7.2.1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7.2.2 RLC串联电路的相量分析 7.2.3 RLC串联电路中的功率计算 7.2.4 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7.3 功率因数的提高 7.3.1 问题的提出 7.3.2 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 7.3.3 问题与讨论 7.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思维导图 习题 第8章 互感电路的计算 8.1 互感 8.1.1 互感的概念 8.1.2 耦合系数 8.1.3 耦合电感上的电压、电流关系 8.1.4 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8.1.5 同名端的应用 8.2 耦合电感的等效 8.2.1 耦合电感的串联 8.2.2 耦合电感的并联 8.2.3 耦合电感的T形等效 8.2.4 受控源等效电路 8.2.5 电感去耦等效的应用 8.3 互感电路的计算 8.4 本章小结 第8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