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笔底风云四十年(上下张曙红新闻报道作品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曙红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收录经济日报副总编辑张曙红从业四十年来的多篇精彩、获奖新闻报道作品。全书分为八辑。《第一辑感受发展热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调研作品。《第二辑把脉中观经济》是十八大以前关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调研报道。在企业报道方面,《第三辑跟踪国企改革》收入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典型经验,以及各地推进国企改革的实践探索。《第四辑发现民营经济》则是关于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报道的集纳,从中可以一窥从个体工商户萌生到民营经济勃兴的发展脉络。《第五辑聚焦自主创新》选录了其中一些较有影响的作品。《第六辑探访东北振兴》是一次对东北三省九市纪行式采访的成果。《第七辑旁观两会议政》是从历年参加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报道中选出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从纵向上看,从两会这个窗口可以感受到中国民主与法治的不断进步。《第八辑走进新闻现场》是从各类新闻现场发回的报道,体现作者在新闻写作上的个人风格。总的来看,收入本书的200余篇报道,时间或远或近,篇幅或长或短,都倾注了作者的心血与感情,其中一些作品曾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产生过积极影响,体现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推动进步、服务人民、努力为改革开放鼓与呼的初心。
目录
上册
第一辑感受发展热潮
长春担当
宜昌蝶变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顺德再造
涪江潮涌
常德行
从一产独大到三产融合
从一花独放到百花争艳
泉州行
从以快制胜到以质为先
心无旁骛做实业
依山向海再启航
陇原行
错将张掖认江南
戈壁荒原起绿洲
金色大道连城乡
蓄势待发看龙城
“陇上江南”景色新
探访长江经济带
金沙碧水千秋画
绿色发展万里春
守住底线走新路
第二辑把脉中观经济
解放思想看江西
跳出江西看江西
跳出争论谋发展
跳出惯性闯新路
跳出旧制创新篇
解放思想才能加快发展
一条切合实际的发展新路
问安庆何以心安
安庆,你本该走得更快些
安庆,总想对你叙说
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
古城呼唤精神涅槃
要让政府先入世
让连云港不再沉寂
抬起你的龙头来
打出你的拳头来
亮出你的风采来
鼓起你的劲头来
回归十年看香港
伟大构想成功实践
巩固优势发展优势
背靠祖国面向世界
百城调研行西安篇
“洼地”如何筑“高地”
“优势”如何成“胜势”
“包袱”如何变“财富”
第三辑跟踪国企改革
科学的决策是怎样产生的
工会改革面临重大突破
“吴老大”素描
负重而行
嘉丰风格
“国字号”:何以再辉煌
葛化是怎样起死回生的
这家工厂为啥有八千万存款
“荷花”重放更鲜艳
“永光”沉浮记
办法总比困难多
坚定信心话改革
正是东风吹来时
第四个“M”最重要
买方市场三方谈
关于稽察特派员的对话
红塔集团探访录
跳出来的红塔
长出来的红塔
闯出来的红塔
拼出来的红塔
改革要有新突破
装备制造新跨越
永不言败
化危为机谋发展
迈向高端天地宽
第四辑发现民营经济
一条充满光明的路
虽然是涓涓细流
民营经济冲击波
福日的探索
王祥林与喷施宝神话
一个延续360年的故事
没有终点的旅程
挥洒人生天地间
民营企业如何跨世纪
让思想再次解放让双脚站稳大地
扩张的策略
郑家纯的“冷热观”
激活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
珍惜阳春创造金秋
光彩事业西北行
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随总统来访的温州人
“五个满意”是如何实现的
旺盛的生命力从何而来
战略转型赢得发展先机
共谋双赢之局
再造1000天
“宁波帮”的传承与创新
下册
第五辑聚焦自主创新
中关村新传
创新型城市调研行·深圳篇
产出丰厚的“创新热土”
着力优化创新支撑体系
“招研引智”抢占产业高端
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型城市调研行·成都篇
着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瞄准高端建设“产业成都”
为城乡统筹插上科技“翅膀”
柳暗花明看奇瑞
杀出重围
志存高远
人才是宝
哀兵争胜
动力澎湃
奇瑞启示录
异军突起看华为
领先一步看海尔
脱胎换骨看吉利
脱颖而出看正泰
后来居上看美的
以新制胜看太钢
第六辑探访东北振兴
打一场新的“辽沈战役”
大连能再造一个“浦东”吗
发现“大森”
看鞍山如何“进退”
鞍钢的“十二字真言”
让抚顺不再“沉沦”
抖擞精神看沈阳
“—花独放”能长春吗
江城今日再攻坚
吉化的“第四次创业”
从“存续”到“持续”
先改革,再改造
要让冰城热起来
触摸哈电的春天
大庆:站在历史临界点上
“本色”的回归
鹤城期盼春风来
第七辑旁观两会议政
韩德培畅说“一国两制”
理论工作要跟上改革和建设的步伐
在民主的气氛中协商
人民热望安定团结
怎样看待中共中央的人选建议
投票前的话题
第三十一位监票人
煤、电、水
听董辅仍解读“变形”现象
不能是旧体制的复归
为何统计与感觉不一样
山西的骄傲与忧虑
不寻常的例会
群贤毕至迎春来
第二十八组的提案
夏利·美菱·易拉罐
渐入佳境
倾听“老大”的呼声
春天的话题总是新鲜的
发展看“九”稳定看“十”
从禁鞭炮说到反腐败
“大有大的难处大有大的希望”
春天的印象
踏上那长长的石阶
去年:为何突破“九”和“十”
今年:“八九不离十”
警惕浮夸风又起
民主监督为何“相距甚远”
听吴敬琏教授“咬文嚼字”
社会科学不该被冷落
大中型企业学得了宝钢吗
今日尤须辩证观
大的善抓小的敢放
期盼改革上新阶
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的奠基人
委员争说邓主席
搞活国企看“三招”
无奈的夏利与尴尬的美菱
形势既然好问题为何多
丁凤英的新角色
听万鄂湘老师“说文解字”
阳光灿烂的日子
四个教授一台戏
好文章为什么走了样
关于讲真话的汇报
好梦能圆
让长江告诉黄河
大堤稳住了还要防管涌
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教授跑题记
来之不易的重要转机
巩固转机不失良机
让鼠标点击黄土地
新世纪的治国方略
吴敬琏:抑制“坏的市场经济”
唱多中国
“路见不平一声吼”
蔡庆华“舌战群儒”
联组会上显精神
听林毅夫细辨“两只手”
听马季说相声
第八辑走进新闻现场
身做基石奠高原
永不消逝的浪花
零点出动
“妈妈等待着你的喜报”
十五的月亮分外明
路徽在闪光
劳模喜登天安门
远洋海员进京来
汛前淮河见闻
淮河,我们为你担忧
危险,伸入河心的庞然大物
序言
四十年前夏日的一天,一辆“北京212”从北京火
车站接上我,驶上长安街,路过天安门,拐进了西黄城
根南街的一座拥挤院落,自此我成了当时的中国财贸报
、后来的经济日报的一员,开启了我的新闻职业生涯。
回想起来,与新闻结缘,还是在更早的少年时代。
大约是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心血来潮,我写
了一篇关于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记叙文,寄给了县广
播站。不久后的一天傍晚,从村头的大喇叭里,听到播
音员用带有罗田味的普通话朗读我写的广播稿,感觉格
外亲切,而且颇有些成就感。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新闻
作品,虽然其时我对什么是新闻报道并无了解,也分不
清消息与通讯有何区别。
在我们那个偏远的山乡,当记者是一个令人尊崇、
让人羡慕的职业,有所谓“见官大一级”之说。1978年
我以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身份参加高考,没想到分数跨过
了重点线,于是由我父亲做主,第一志愿填报了中国人
民大学新闻系,理由就是毕业以后可以去党报当记者。
好在我自己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知道这个第一志愿有
些悬,在最后一刻撤回了志愿表,改填为武汉大学中文
系,得以顺利录取。中文系虽以文学为主课,但新闻写
作也是必修课程,从中我得到了有限的新闻基础知识和
实践训练。
1982年7月,当我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时候,
正赶上当时的中国财贸报根据中央决定,筹备创办经济
日报,需要大量新闻人才。报社领导和人事部的同志分
头到各大学挑人,在武大,分别从中文系挑选了我和赵
健(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
司原董事长)、从经济系选中了度震(现任人民日报社社
长),还从湖北财经学院挑中了李洪波(经济日报社原副
社长)。我有幸成为从武汉晋京的“四条汉子”之一,
于是再度与新闻结缘,而且一干就是四十年。
从性格上看,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这是我长期
从事新闻工作而没有转行、甚至没有跳槽离开经济日报
的主观原因,虽然其间跳槽或转行的机会还是有的。另
一方面,则在于新闻行业对于年轻人是颇具吸引力的。
在前互联网时代,作为主流媒体的从业者,是一件风光
的事。你可以游历四方,饱览风物;你可以胸怀全局,
指点江山;你可以专精一业,登堂入室;你可以问道贤
达,遍结文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
一片既可以施展个人才华、又可以抒发家国情怀的天地
。上可以窥堂奥、议国是,下可以问民生、接地气,新
闻人的职业特征足以包容下有志者的豪情壮志和五彩梦
想。
从编辑、记者、评论员,到部门主任助理、副主任
、主任,再到报社编委、副总编辑,一个一个台阶走来
,我在新闻实践中丰富了技能,经受了历练,收获了成
长。颇为幸运的是,一批新闻界前辈、“大咖”成为我
的职业引路人。曾记得,根据老主任贺师尧的安排,我
第一次出差就是到山东莘县,成为中央媒体中最早采访
报道张海迪事迹的记者;安岗同志选派我奔赴云南老山
前线进行战地采访,行前仔细叮嘱,期望殷殷;范敬宜
同志策划指导《汛前淮河纪行》批评报道,亲自审定每
一篇稿件、拟定每一个标题;颇有惜才之名的杨尚德同
志慧眼识珠,将《发展看“九”稳定看“十”》推到头
版头条位置刊出,一炮打响,余音不绝;主持两会报道
的余焕春同志将《民主监督为何“相距甚远”》破例提
到一版刊发,并鼓励我成为专为一版供稿的“专业户”
;艾丰同志策划《海尔扩张之路》等深度报道,带着我
们结识一批企业界朋友,做出更具专业性的企业报道…
…徐心华、武春河、冯并、徐如俊、度震、张小影、傅
华、郑庆东等历届报社领导言传身教,关爱有加,令人
心存感激。詹国枢、李洪波、丁士、汪朗、姜波等领导
和同事始终关注和支持我的每一点进步,亦师亦友,如
切如磋,令人心怀温暖。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新闻前辈领
航把关,是经济日报的幸运;与一批优秀而友善的新闻
人才同向同行,则是我个人的幸运。
对于这一代新闻人来说,更大的幸运则在于,我们
的新闻职业生涯赶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时代,一个
朝气蓬勃的开放时代,一个高歌猛进的发展时代。我们
经历了从短缺到自足,再到丰盈的物质进步;经历了从
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社会发展;经历了从
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体制变革;经历
了从加快发展到科学发展,再到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嬗变
。作为观念变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参与者、见证
者、记录者,我们用自己的笔和镜头见证了沸腾的生活
,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虽然说新闻
都是碎片化的,但正是这一个又一个晶莹的碎片,共同
构成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印迹,一个宏阔进
程的历史镜像。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当我从故纸堆中翻检自己写过
的一篇篇报道,仍然能够从中感受到当年的激情与感奋
,并从中生发出一些新的启迪和思考,因此,就有了将
之去芜存精并汇编成册的动因。四十年来,我分工联系
过不同领域,关注的话题比较广泛。从方便读者阅读的
角度考虑,
精彩页
在这个热流涌动的夏日里,我们自南往北,由东向西,与三省九市老工业基地的干部群众一起,感受《打一场新的辽沈战役》的豪情,抒发《再造一个“浦东”》的壮志,《看鞍山如何“进退”》,听《鞍钢的12字真言》,祈愿抚顺《不再“沉沦”》,欣慰沈阳《抖擞精神》,探析《“一花独放”能长春吗?》的疑虑,共商《江城今日再攻坚》的大计。《站在历史临界点上》,倾听《吉化“第四次创业”》的故事,品味《从“存续”到“持续”》的变迁,《发现大森》令人惊奇,《“本色”的回归》促人深思,所有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只有按照《先改革再改造》的新思路,才能《让冰城热起来》,也才能让《哈电的春天》永驻。
—摘自本辑文章《鹤城期盼春风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