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从“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的角度切入,通过考察清代民国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编绘的历史过程,重新评价了传统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的文本价值,进而思考近代航道图志编绘转型与川江内河航运变迁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近代中国地图学对西方测绘技术与制图知识的认同与接受,是一场由西方文化传播者与本土地图绘制者共同参与的、颇为复杂的“在地化”知识生产过程。只有充分认识“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性,才能真正重建中国地图史学对“现代性”问题的阐释体系。同时,只有折中“全盘现代”与“本土传统”,关注晚清以降“现代传统”的创制过程,才能重新找寻中国社会走向“现代性”的历史路径与具体方式。 作者简介 李鹏,男,山西黎城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特别资助)、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各1项。兼任陕西省地理学会理事、陕西省科技史学会理事、中国测绘学会边海地图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对地观测工作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学术研究》《史学史研究》《地理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书评20多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传统的延续:清代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编绘之考察 第一节 《蜀川胜概图》与宋明传统“蜀川”图绘 一 宋明时期“蜀川图”的绘制谱系 二 《蜀川胜概图》长卷的文本价值 第二节 乾隆朝金沙江工程与《金沙江全图》的绘制 一 金沙江工程与《金沙江全图》绘制的背景 二 《金沙江全图》的绘制机制与图像差异 三 《金沙江全图》的景观刻画与文本流传 第三节 清代长江上游航政建设与《峡江救生船志》的编绘 一 清代长江上游救生船制实施的现实困境 二 《峡江救生船志》的编绘缘起与版本流传 三 《峡江救生船志》的编绘机制与地图叙述 四 《峡江救生船志》的文本价值与历史局限 第四节 晚清川江内河航运变迁与《峡江图考》的编绘 一 《峡江图考》的版本源流与编绘背景 二 《峡江图考》的图绘内容与地图刻画 三 《峡江图考》的文本价值与书籍传播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代性的引入:近代外国对长江上游航道的地图测绘 第一节 19世纪英国对长江上游航道的调查与勘测 一 1861年“扬子江上游考察队”测绘川江的尝试 二 1869年英国海军《岳州—夔州航行图》的测绘 三 川江行轮与英国政府对长江上游航道的勘测 第二节 近代法国测绘长江上游航道的历史轨迹 一 近代法国人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理情报搜集 二 1898年蔡尚质川江考察与《上江图》的编绘 三 近代法国海军与《长江上游航道图集》的测绘 第三节 近代日本编绘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的历史考察 一 近代日本人测绘长江上游航道的缘起与背景 二 日本海军水路部与《扬子江水路志》的编制 三 “扬子江战略”与《扬子江案内全》的编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性的展开:近代海关与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的标准化 第一节 近代海关在长江上游设置的历史过程 一 宜昌海关的设立 二 重庆海关的设置 三 万县分关的开办 四 海关与近代川江航运贸易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长江上游巡江司与川江航道秩序的重构 一 海关与长江上游巡江司的设置 二 蒲蓝田与川江行轮航线的开辟 三 蒲蓝田与川江助航设施的建设 四 蒲蓝田与川江航行规则的修订 五 蒲蓝田与川江轮船结构的设计 第三节 近代长江上游航道图志标准的确立 一 长江上游巡江司《航行布告》的发布 二 标准《长江上游航道图》的编制与刊印 三 海关发售《长江上游航道图》的权威性 四 蒲蓝田与《长江上游宜渝间航行指南》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性的回响:清末民国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的本土建构 第一节 川江轮船公司的成立与《最新川江图说集成》的编绘 一 清末民初长江上游航权的中外争夺 二 《最新川江图说集成》编绘的缘起 三 传统航道图志知识资源的再利用 四 “旧瓶装新酒”与《最新川江图说集成》的文本价值 第二节 长江上游航道整治与《峡江滩险志》的编绘 一 刘声元与“修浚宜渝滩险事务处”的设立 二 《峡江滩险志》的编纂缘起与成书过程 三 《峡江滩险志》的文本内容与地图编绘 四 长江上游航道图志本土谱系的初步建构 第三节 抗战时期长江上游的水道测绘与航图制作 一 20世纪3040年代川江航政的重叠管理 二 《川江绞滩总站所属各滩站形势图说》的编绘 三 战时大后方水利机构与长江上游水道测绘 四 民生公司与战时川江行轮的知识总结 本章小结 结语 从地图史学透视中国“现代性”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