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自1990年公布的日本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的出生率跌到了历史最低值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直到现在日本的出生率也依然持续低迷。作为理所当然的结果,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的人口开始不断减少。一边是欧美人惊讶于日本竟然对少子化现象毫无对策;另一边,东亚诸国则纷纷担忧自己会不会步日本的后尘,并把日本当作一种反面教材看待。 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专门研究了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前世今生,并试图找到问题的根源和破局的方法。根据他的调查,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失败主要源于日本政府错误地将欧美的习俗和价值观作为了参考,未能注意到当下年轻人的心声以及他们所面对的现实,且在政策牵涉金钱时总是行动迟缓。 日本的少子化对策虽然失败了,但它遭遇的困难和陷阱仍值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诸国借鉴反思,尤其是在东亚生育率屡创新低的今天。 目录 序——“不愿让孩子受苦”的日本人 第一章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失败 第一节 成为世界“反面教材”的日本少子化对策 第二节 日本“少子化对策失败”的经过 第二章 日本“少子化对策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 是谁改变了日本的出生率? 第二节 关于少子化直接原因的“误解和错误” 第三章 “欧美中心主义思想”的陷阱 第一节 欧美中心主义思想 第二节 欧美各国少子化的特征 第三节 适用欧美模式的陷阱——欧美有而日本没有的 第四章 “规避风险”和“重视体面”的日本社会 第一节 “生涯生活设计”+“风险规避意识” 第二节 体面意识——“想避免别人对自己负面评价”的意识 第三节 强烈的育儿压力——不愿让孩子受苦 第五章 在日本能否形成有效的少子化对策 第一节 日本少子化现象的根本 第二节 日本少子化进展概括 第三节 何为有效的少子化对策 跋——“新冠后”的家庭 参考文献 导语 年轻人为什么要逃避结婚和生育? 参考欧美的对策为何给日本挖了陷阱? 东亚诸国的少子化现象有何关联? 高昂的生活成本如何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 日本的少子化现象早在1990年时就已经被日本社会及其政府广泛察觉,为了解决少子化问题,各种对策也可谓层出不穷,然而三十多年过去了,日本的少子化困境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 为什么日本的少子化对策会如此失败呢?即便其中一些政策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仍然可以说是对年轻人的结婚和育儿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看上去日本政府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年轻人似乎并不领情。 如今,东亚诸国的生育率屡创新低,中国社会也面临着同样严峻的问题。想要不重蹈日本覆辙,就需要利用好"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失败"这面镜子,而山田昌宏教授的研究,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