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漫漫朝天路(明末朝鲜使臣海路使行研究莱州卷)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王珂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漫漫朝天路——明末朝鲜使臣海路使行研究(登州卷)》的续篇,在整体爬梳近三十种明末朝鲜使臣海路使行文献的基础之上,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文献考证、田野调查、采访各地文史研究者和普通民众等多种手段,重构了明末朝鲜使臣的使行路径(山东莱州府段),较为全面、如实地再现了明末朝鲜使臣视域中的中国文化空间。
作者简介
王珂 山东淄博人,韩国国立公州大学文学博士,潍坊学院朝鲜半岛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朝鲜语系负责人。主持韩国教育部国家级课题两项,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多部,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掖县东界至朱桥驿
第一节 新河、马堂店、朱果寺
第二节 寒同山(神山)
第三节 广河、朱桥
第四节 掖县界(石碑)、王乙山
第二章 朱桥驿至莱州府城
第一节 “琅琊上流”橘门、宋辛次膺故里(“辛次膺故里”橘门)
第二节 王河
第三节 平里店
第四节 苏河(水古河)、莱州(东)二十里铺(水古村)、吕蒙正先迹(“蒙正故里”欛门)
第五节 淇水铺(十里铺)、义冢碑、侯侍郎墓(兵部左侍郎侯东莱之墓)
第六节 莱州(府)城、东莱书院、孙给事花园
第三章 莱州府城至掖县西界
第一节 泽沽处(泽民茔)、“东莱书院赡士田”石碑、朗村铺
第二节 (莱州府西)三十里铺、沽村河
第三节 沙河、河沙店、“掖县西交界”石碑
第四章 掖县西界至新河铺
第一节 灰阜驲、宰相里
第二节 独埠(杜阜河)、新河店、深河(新河)、昌邑东界(昌邑县东界)、平度州西界
第五章 新河铺至昌邑县城
第一节 福店、泽水、牛庄村、昌邑东三十里(店)
第二节 潍河
第三节 新福堡、(昌邑县东)十里铺、昌邑城外五里店
第四节 昌邑县城、陆山、四知庙、高重山
第六章 昌邑县城至潍县
第一节 新营堡、王奴店、“渤海襟喉”楣门(王白店)
第二节 牛阜店、营丘旧封、“彦方式化”欛门、寒亭、“古亭寒水”欛门
第三节 平仲故里、文举甘棠
第四节 “潍河”、渔河桥(“潍河桥”)、白浪河、“北通渤海—南溯穆陵”欛门(坊表)
第五节 潍县
第七章 潍县城至昌乐东界
第一节 “北海古郡”欛门、“东拱莱牟-西连青齐”欛门、小于河、平津别业
第二节 囊沙上流、“三齐孔道”欛门、昌乐东界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序言
据《管子》《博物志》
等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
,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就有
着较为频繁的贸易和人员往
来。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北部
设立“汉四郡”后,以汉字和
儒学为中心的中华文明正式
东传。魏晋南北朝时期,除
经贸交流外,中原王朝与朝
鲜半岛国家间的官方交流,
即互派使臣的规模不断扩大
,次数亦日益增多。《三国
志·东夷传》《魏书·高丽传
》《魏书·百帝传》《梁书·
东夷列传》等记载,朝鲜半
岛的百济等国家主要通过途
经山东半岛的海路,与中原
王朝进行官方交流。至唐代
,随着登州代替莱州成为山
东半岛新的对外贸易和交流
港口,唐朝与新罗之间的交
流也更加活跃。唐朝在登州
设立了专门接待新罗使臣的
官方驿馆——“新罗馆”。《
文献通考》《宋史高丽传》
等史料显示,北宋中后期,
虽然为防止高丽与辽勾结,
北宋终止了登州、莱州的对
外海上贸易,但是仍在登州
设立了专门接待高丽使臣的
“高丽馆”,以维持宋朝与高
丽的官方往来。明代大部分
时期及清代,中原王朝与朝
鲜半岛国家使行往来的路径
由之前的海路变为途经辽东
半岛的陆路。明初(洪武、
建文年间,1369-1402)和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
1621-1636),高丽、朝鲜
两朝则利用黄海或渤海海路
使行明朝。明天启元年
(1621),后金攻占沈阳
与辽阳,明朝与朝鲜之间的
陆路使行之路被阻。不得已
之下,朝鲜利用“朝鲜一登
州一北京”的海路路线往返
明朝。明崇祯十年(1637
)伴随着《丁丑盟约》的签
订,朝鲜由“奉明”转为“奉
清”,朝鲜再次开始利用辽
东陆路向清都城盛京(沈阳
)派遣使臣。
元明清时,使行中国的
高丽与朝鲜使臣采用多种文
体,如实地记录了使行过程
中的所见所感。元至元十年
(1273)高丽使臣团书状
官李承休(1224-1300)经
辽东陆路前往元大都(今北
京),并留下使行文献《宾
王录》。《宾王录》被认为
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第一部
使行文献。清光绪二十年(
1894),随朝鲜进贺兼谢
恩使行团到访清朝京师的朝
鲜文臣金东浩(1860-1921
)留下《燕行录》,被认为
是最后一部使行文献。
1273-1921年,高丽和朝鲜
使臣使行中国所遗留的使行
文献,到目前为止被发现的
就已有500余种。这些使行
文献包含着多种类型的诗作
和文章,不仅是文学研究的
对象,而且也是佐证中国与
朝鲜半岛间,甚至是东亚地
区曾发生的重要事件的可信
史料。使行文献如实记载了
当时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
、外交以及文化、思想等方
面的交流。对此,相关学者
在外交学、政治学、经济学
、哲学思想等诸多领域展开
了活跃的研究。最近,相关
学者还从包括风俗、旅行、
服饰、绘画、人文地理等文
化学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
使行文献,发掘其独特的人
文内蕴。
基于最近的研究成果,
笔者认识到朝鲜使臣使行途
经地和停留活动场所并不是
单纯的交通路线或没有情感
的空间场所,而是明一朝两
国文人进行外交、文化等交
流的文化遗址,是有必要进
行整理和发掘的。通过在当
今相同空间内重构、还原明
末朝鲜使臣的中国文化空间
,从历时性的人文地理学视
角出发,分析使行文献中的
各类文本,把握明末朝鲜使
臣外交活动、明朝和朝鲜文
人唱和交流的实态以及使行
沿途的民俗风情、普通民众
的生活百态,从而打破将使
行文献看成单纯史料研究文
本的研究局限。
本书选取明末使行文献
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有四。
其一,现有研究主要以记述
辽东陆路使行的《热河日记
》《老稼斋燕行日记》《湛
轩燕记》为侧重点,关于海
路使行的相关研究相对不足
。其二,明末朝鲜使臣利用
的海路路线,亦是唐宋时期
朝鲜半岛国家(新罗、百济
、高丽)与中原王朝之间的
使行路线。明末海路使行研
究,可为日后探明朝鲜半岛
诸国使行中国的路线提供较
为可信的资料。其三,明末
海路使行文献在文体方面,
除了有朝天诗(即纪行诗,
为明初海路使行文献的主要
形式)外,还有纪行文以及
详细记录使行途经地相关情
况的类方志文章,如实地记
录了当时使行活动的历史场
域、使臣与途经地文人及当
地百姓交流的情况、沿途各
地的民间风俗和自然风光等
珍贵内容。其四,现存山东
、河北、天津方志中有一定
数量的明末方志,可与明末
使行文献互证且可信度较高
。本书以现存的近30种明末
使行文献为研究对象,从人
文地理学角度出发,综合文
献考证、实地考察、现场采
访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使
行文献中记载的朝天诗等文
本,把握朝鲜使臣与中国文
人、当地居民的文化、人文
交流互动等内容,以期从整
体上还原明末朝鲜使臣的中
华文化空间。
明末朝鲜使臣从朝鲜半
岛西岸出发,经辽东半岛西
南、渤海、庙岛群岛,在山
东登州(今烟台蓬莱)登陆
后,又经登州府、莱州府、
青州府、济南府、河间府、
天津卫或保定府后,到达明
朝京师——北京。本书是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出版的《漫漫朝天路——明
末朝鲜使臣海路使行研究(
登州篇)》的续篇。此后,
本书作者将按照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5: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