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在临床表现、诊断或治疗方面近300例具有特色的少见、疑难、典型、危重皮肤性病病例。病例介绍内容包括病情简介(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治疗经过、病例特点、讨论等部分,根据病例情况附病理照片或治疗前后临床照片对比或其他辅助检查照片,体现每一个病例的特色,把皮肤性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经过融入每一个病例中,在具体病例中培养临床诊疗思维,并结合病例特点展开讨论,方便读者了解国内外对该病的认识。 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诊疗方法具体,体现了皮肤性病学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实用性强,有助于提高皮肤科医师对疑难、少见病种的临床诊疗能力,是颇具特色的皮肤性病学临床诊疗工具书。 作者简介 张福仁,二级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校(院)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院/所长。国际麻风防治协会执行委员,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会长,《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致力于麻风、性病防治工作和银屑病、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等常见危重皮肤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教学工作,发现麻风的遗传易感性和重症药物不良反应——氨苯砜综合征的风险靶点;发现国人疱疹样皮炎和关节病型银屑病(PsA)的流行病学特征和PsA 新的临床亚型。代表作多次发表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Nature Genetics和《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曾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目录 第一章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第一节 卡波西水痘样疹 第二节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第三节 传染性红斑 第四节 泛发性带状疱疹 第五节 鲍恩样丘疹病 第六节 羊痘 第二章 球菌感染性皮肤病 第一节 丹毒并发淋巴水肿 第二节 毛囊闭锁三联征 第三节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第三章 杆菌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以环形红斑为主要表现的偏结核样型界线类麻风 第二节 结核样型麻风 第三节 偏瘤型界线类麻风 第四节 偏结核样型界线类麻风并发Ⅰ型麻风反应 第五节 被误诊为荨麻疹性血管炎的麻风 第六节 流动人口中发现的麻风 第七节 瘤型麻风并发Ⅱ型麻风反应 第八节 因皮肤组织液涂片查抗酸杆菌阴性漏诊的麻风 第九节 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 第十节 瘰疬性苔藓 第十一节 窝状角质松解症 第四章 真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 脓癣 第二节 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导致的泛发性体癣 第三节 以色素沉着和苔藓样斑块为皮损的花斑癣 第四节 皮肤固定型孢子丝菌病 第五节 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 第六节 着色芽生菌病 第七节 皮肤放线菌病 第五章 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尿道口硬下疳 第二节 硬下疳合并二期梅毒疹 第三节 呈湿疹表现的二期梅毒 第四节 多形性皮疹的二期梅毒合并尖锐湿疣 第五节 先天性梅毒 第六节 以阴囊斑丘疹为表现延迟诊断6年的尖锐湿疣 第七节 表现为阴茎头斑丘疹的尖锐湿疣 第八节 尖锐湿疣合并生殖器疱疹 第九节 二期梅毒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第十节 男男同性性行为者梅毒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第六章 衣原体感染性疾病 第七章 寄生虫及其他动物性皮肤病 第一节 海蜇皮炎 第二节 结痂性疥疮合并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第三节 腹部皮肤幼虫移行症 第八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第一节 百草枯引起阴囊接触性皮炎 第二节 卡马西平引起的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第三节 别嘌醇致重症药疹 第四节 泛发性固定性药疹 第五节 格列吡嗪致光敏性药疹 第六节 生漆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第七节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第九章 化妆品皮肤病 第十章 物理性皮肤病 第一节 光线性角化病 第二节 反射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诊断光线性角化病 第三节 种痘样水疱病 第四节 植物日光性皮炎 第五节 慢性光化性皮炎 第六节 胶样粟丘疹 第七节 光线性肉芽肿 第八节 热激红斑 第九节 放射性皮炎 第十一章 内分泌障碍性皮肤病 第一节 胫前黏液性水肿 第二节 黏液水肿性苔藓合并银屑病 第三节 泛发型黏液水肿性苔藓 第四节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 第五节 恶性黑棘皮病 第十二章 代谢营养障碍性皮肤病 第一节 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 第二节 阿维A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 第三节 黄瘤病 第四节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第五节 毛囊黏蛋白病 第六节 肠病性肢端皮炎 第七节 烟酸缺乏症 第八节 幼年型黄色肉芽肿 第九节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 第十节 肥胖性黑棘皮病 第十一节 糖尿病相关性项部胶原病 第十二节 网状红斑性黏蛋白病 第十三章 结缔组织病 第一节 长期误诊为脂溢性皮炎的盘状红斑狼疮 第二节 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 第三节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并发急性心肌梗死 第四节 肿胀性红斑狼疮 第五节 伴有盘状红斑狼疮的深在性红斑狼疮 第六节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七节 新生儿红斑狼疮 第八节 唇部盘状红斑狼疮合并鳞状细胞癌 第九节 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 第十节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第十一节 成人斯蒂尔病 第十二节 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炎 第十三节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第十四节 嗜酸性脂膜炎 第十五节 儿童皮肌炎 第十六节 初诊为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的儿童皮肌炎 第十七节 合并肿瘤的皮肌炎 第十八节 寻常性银屑病合并皮肌炎 第十九节 硬化性皮肌炎 第二十节 复发性多软骨炎 第二十一节 合并重度贫血的系统性硬皮病 第二十二节 结节性硬皮病 第十四章 大疱性和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 第一节 长期误诊的红斑型天疱疮 第二节 口服四环素、烟酰胺治疗红斑型天疱疮 第三节 落叶型天疱疮继发卡波西水痘样疹 第四节 增生型天疱疮 第五节 疱疹样天疱疮合并银屑病 第六节 IgA天疱疮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寻常型天疱疮 第八节 副肿瘤性天疱疮 第九节 仅表现为口腔黏膜损害的寻常型天疱疮 第十节 儿童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第十一节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合并寻常性银屑病 第十二节 以面部蝶形红斑为首发症状的大疱性类天疱疮 第十三节 以环形红斑为主要表现的大疱性类天疱疮 第十四节 雷公藤、四环素、烟酰胺联合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 第十五节 糖皮质激素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