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以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的专项特征为切入点,探求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专项训练方法设计体系的构建思路,通过总结归纳现代顶尖男子网球运动的专项特征和比赛需求(跑动、动作、回合与间歇等),结合人体能量代谢机理与网球运动供能特征等相关理论,构建出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专项训练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及负荷监控等设计理论体系,并利用科学的监控仪器或设备对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的专项训练方法设计理论进行验证,检验设计理论体系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在理论价值方面,本书丰富了网球专项训练研究的理论内容,为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的专项训练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专项训练方法的设计、评价与监控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在应用价值方面,本书为教练员正确认识现代男子网球运动的比赛特征与规律提供参考,为科研教练、体能教练提供了高科技监控设备对网球训练和比赛负荷控制的应用性依据,为教练员提供了网球专项训练方法设计与安排的实践性借鉴。 作者简介 雷正方,1985年生,成都体育学院教师,讲师,教育学博士。2008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网球运动、运动训练学和运动训练管理学等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体教融合政策与发展等。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2.3 选题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人体能量代谢系统的特征 2.1.2 网球运动的能量代谢与间歇特征 2.1.3 专项特征及构成要素 2.1.4 网球比赛的运动特征 2.1.5 网球比赛的生理特征 2.1.6 网球运动员无氧能力及其训练方法 2.1.7 网球运动员有氧能力及其训练方法 2.1.8 有关训练设计的研究 2.2 文献综述总结 3 研究对象、方法、技术路线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录像分析法 3.2.5 测试法 3.2.6 实验法 3.2.7 数理统计法 3.3 技术路线 3.3.1 研究结构 3.3.2 研究技术路线 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4.1 研究重点 4.2 研究难点 4.3 研究创新点 5 研究的过程、结果和分析 5.1 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专项训练方法设计的模式 5.1.1 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专项训练方法设计的概念界定 5.1.2 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专项训练方法的设计模式结构 5.2 男子网球运动的比赛特征 5.2.1 男子网球比赛每分回合的整体比例特征 5.2.2 男子网球比赛每分回合的运动间歇特征 5.2.3 男子网球比赛整体运动间歇特征 5.2.4 男子网球比赛运动员跑动特征 5.3 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的专项训练方法设计理论构建 5.3.1 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的专项训练目标设计体系 5.3.2 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的专项训练内容设计体系 5.3.3 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的专项训练方法设计体系 5.3.4 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的专项训练负荷控制设计 5.4 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的专项训练方法设计实证 5.4.1 监控设备的信效度检验结果 5.4.2 男子网球运动员专项能力测试结果 5.4.3 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的比赛监控实证研究 5.4.4 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的专项训练方法设计方案 5.4.5 男子网球运动员无氧和有氧能力的专项训练方法实验结果 5.4.6 分析与讨论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结论一 6.1.2 结论二 6.1.3 结论三 6.1.4 结论四 6.1.5 结论五 6.2 研究建议 6.2.1 建议一 6.2.2 建议二 6.2.3 建议三 6.2.4 建议四 6.2.5 建议五 附录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C 受试运动员基本信息 附录D 比赛录像分析与记录表 附录E 主观感觉疲劳表(RPE)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