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由绪论、上篇基础篇、中篇技法篇、下篇治疗篇及附篇子午流注时辰经络养生组成,图文并茂,并配有操作视频,全面反映了经络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操作方法和应用,有利于学习者系统掌握经络养生保健的内容。 目录 绪论 一、经络养生保健的概念 二、经络养生保健的特点 三、经络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四、经络养生保健发展简史 五、经络养生保健的学习方法 上篇 基础篇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第一节 经络概述 一、针灸、推拿等感传现象的观察 二、气功的“行气” 三、腧穴主治功效的总结 四、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五、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第二节 经络系统基本组成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二经别 四、十五络脉 五、十二经筋 六、十二皮部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作用 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腧穴总论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命名 第二节 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一、腧穴的作用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第三节 特定穴 一、五输穴 二、原穴 三、络穴 四、郄穴 五、背俞穴 六、募穴 七、八会穴 八、八脉交会穴 九、下合穴 十、交会穴 第四节 腧穴定位法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 三、指寸定位法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调治呼吸的通天之脉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清浊调津的传导之脉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受纳腐熟的能源之脉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濡养后天的运化之脉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气血输注的君主之脉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通经活络的止痛之脉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通调全身的保健之脉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开窍利水的通调之脉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开窍通瘀的神明之脉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调和脏腑的泄热之脉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畅通气机的开窍之脉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藏血守神的疏泄之脉 第十三节 督脉——运转枢机的阳气之脉 第十四节 任脉——调理精津的阴气之脉 第十五节 经外奇穴 中篇 技法篇 第四章 经络推拿 一、概述 二、经络推拿常用手法 三、经络推拿的应用原则 第五章 经络刮痧 一、概述 二、刮痧工具 三、经络刮痧的操作方法 四、经络刮痧的应用原则 第六章 经络艾灸 一、概述 二、经络艾灸的操作方法 三、经络艾灸的应用原则 第七章 经络拔罐 一、概述 二、经络拔罐的操作 三、经络拔罐的应用原则 第八章 经络导引 一、概述 二、经络导引的方法 三、注意事项 第九章 五音疗法 二、五音疗法的应用 第十章 经络养生保健操 一、捏脊与暖脊 二、运球操 三、踮脚功 四、上下转动 五、梳头功 六、推搓面部及胸腹部 七、拉扯法 八、牵拉 九、双推墙 十、拍打周身 十一、全身晃抖 下篇 治疗篇 第十一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喘 第十二章 心脑系病证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胸痹心痛 第三节 不寐 第四节 健忘 第五节 头痛 第六节 眩晕 第七节 中风 第八节 痴呆 第十三章 脾胃系病证 第一节 胃痛 第二节 呕吐 第三节 呃逆 第四节 腹痛 第五节 泄泻 第十四章 肝胆系病证 第一节 胁痛 第二节 黄疸 第三节 瘿病 第十五章 肾膀胱系病证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淋证 第三节 阳痿 第十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 郁证 第二节 消渴 第三节 汗证 第四节 肥胖 第五节 癌病 第十七章 经络肢体病证 第一节 痹证 第二节 痿证 第三节 颤证 第四节 腰痛 附篇 子午流注时辰经络养生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