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弗罗斯特文集(精)/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弗罗斯特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弗罗斯特文集》收录美国桂冠诗人、普利策奖获得者弗罗斯特的诗剧2部、戏剧作品3部,以及讲稿、随笔、小说和书信共计88篇,是我国最完整的一部弗罗斯特作品中译本。弗罗斯特虽然以诗传世、以诗人闻名,但他其余文体的作品同样体现语言朴实无华、言近旨远的文学风格,读来既是一种享受,又会从中受到启迪。《弗罗斯特文集》是读者欣赏弗罗斯特、全面理解其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的优秀材料。 目录 戏剧作品 理性假面剧(1945) 仁慈假面剧(1947) 出路 在一家艺术品制造厂 守护人 讲稿、随笔、小说和书信 佩特拉古城及其环境 一块已揭幕的反省纪念碑 一片羽毛的问题 独一无二 买配种公鸡的习惯 戴金斯的小小任性 童话三则 小狗和土拨鼠 小狗和小鸟 聪明人 平克顿中学英语课程 致约翰·T.巴特利特(1913.7.4) 致约翰·T.巴特利特(约1913.11.5) 致锡德尼·考克斯(1914.1.19) 致约翰·T.巴特利特(1914.2.22) 致约翰·库诺斯(1914.7.8) 致锡德尼·考克斯(1914.12) 致威廉·布雷思韦特(1915.3.22) “会想象的耳朵 致沃尔特·P.伊登(1915.9.18) 致路易斯·昂特迈耶(1917.1.1) 致雷吉斯·米绍(约1918.1) 未经推敲的词或挪用和远距离挪用 对阿默斯特学院校友会的讲话 几条定义 致路易斯·昂特迈耶(1924.3.10) 序《恶名昭著的斯蒂芬·伯勒斯之回忆录》 《艺术作品选:达特茅斯诗歌卷》引言 赞珀西·麦凯 艾米·洛威尔的诗 《出路》序言 致锡德尼·考克斯(约1929.9.19) 致金博尔·弗拉库斯(1930.10.26) 诗歌教育 致锡德尼·考克斯(约1932.4.19) 关于《白桦树》 致威尔伯特·斯诺(约1933.5.16) 致莱斯利·弗罗斯特·弗朗西斯(1934) 致《我们喜欢的书》 致《阿默斯特学生报》的信 序罗宾逊的《贾斯帕王》 序萨拉·克莱格霍恩的《六十年》 致路易斯·昂特迈耶(1936.11.25) 新英格兰怎么样啦? 贫穷与诗 诗人在大学里的近亲 致罗伯特·PT.科芬(约1938.2.24) 诗运动的轨迹 获金质勋章之受奖词 游览须知 序《此乃吾之精华》中的自选诗 序《雇工之死》 始终如一的信念 在罗克代尔街犹太教堂的“布道” 谈忠诚 一条想象的深谷 序《世界诗歌精华》中的自选诗 诗与学校 谈赫维·艾伦的诗 塔夫茨学院的读诗会 流传的歌谣 必备条件 致日本诗人 谈诗的理解 诗人得照顾好自己 美好的一天,精彩的一天 成熟不是目的 序锡德尼·考克斯的《荡白桦树的人》 致韩国诗人 当今美国什么最令你担心? 梅里尔·穆尔 美国政府诉埃兹拉·庞德案 有感于被任命为国会图书馆顾问 这条路 序《波士顿以北》扩编版 多萝西·坎菲尔德 “最有意义的书” 关于诗艺的对话 关于爱默生 人类的未来 人类的未来(未发表稿) 《巴黎评论》采访录 一个诗人的童年 新英格兰的献礼 欧内斯特·海明威 关于《选择某种像星星的东西》 威廉·福克纳 关于冷战 谈铺张——一次演讲 作者年表 作者年表 序言 看到或听到弗罗斯特 (Robert Lee Frost,1874 -1963)这个名字,许多中 国读者都会想到那个把日常 语言写进诗篇的美国诗人, 不少读者还会想到《牧场》 《补墙》《未走之路》《摘 苹果之后》和《雪夜林边停 歇》这些在中学语文或大学 文学课本中读过的诗篇。的 确,自他39岁那年出版第一 本诗集《少年的心愿》 (1913)至今,在他生前 身后的整整110年间,弗罗 斯特一直都被人称为“新英 格兰的田园诗人”,更被评 论家们誉为“20世纪美国最 优秀的诗人”、“美国诗人中 最纯粹的诗人”、“美国最受 爱戴的严肃诗人”和“美国诗 歌新时代的领袖”。毋庸置 疑,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 最有影响的一位诗人,也是 美国有史以来最具民族性的 诗人。他的诗在美国可谓家 喻户晓,就像中国学童能随 口背诵“床前明月光”一样, 美国学生也能张口就 背“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金色的树 林中有两条岔路)。弗罗斯 特的诗歌承袭了传统诗歌的 形式,内容则大多是新英格 兰的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 但其中融入了他对宇宙人生 的思考。他的诗语言朴实, 节奏明快,意象鲜明,言近 旨远,读来既是一种享受, 又会让人从中受到启迪。 弗罗斯特自幼就喜欢文 学,在念中学时就在学刊上 发表过诗作,但他却是一位 大器晚成的诗人。他的人生 经历非常丰富,12岁时在鞋 店干过活,15岁时在农场帮 过工,17岁时到一家毛纺厂 当工人,20岁时开始当小学 教师,21岁时为两家地方报 社当记者,23岁时考入哈佛 大学(研修德语、拉丁语、 希腊语、哲学和英语写作等 课程),25岁时因妻子临产 和母亲生病而离开哈佛并开 始在祖父的资助下经营农场 ,32岁时开始在中学当兼职 教师,37岁时受聘到州立师 范学校任教,38岁时决心全 身心投入创作并携家人到英 国侨居。他41岁那年载誉返 回美国后,先后在新罕布什 尔州和佛蒙特州买下农场定 居。虽然他经常外出演讲并 担任过数所大学的“驻校诗 人”和“文学顾问”,但他更 多的时候是居住在乡村环境 。他热爱乡村的生活,热爱 身边那些勤劳而平凡的人。 他的诗着意描写日常生活, 描写日常生活中的人和物, 抒发对人和大自然的热爱。 因此,他的抒情诗读起来给 人一种清新流畅、朴素自然 的感觉,而读他的独白诗和 对话诗,则会让读者恍若置 身于英格兰乡野,听一位睿 智的新英格兰农夫聊天。 弗罗斯特一共出版了1l本 诗集,按年代顺序依次是《 少年的心愿》(1913)、 《波士顿以北》(1914) 、《山间低地》(1916) 、《新罕布什尔》(1923 )、《西流的小河》 (1928)、《山外有山》 (1936)、《见证树》 (1942)《理性假面剧》 (1945)、《绒毛绣线菊 》(1947)、《仁慈假面 剧》(1947)和《在林间 空地》(1962)。加上散 见于报刊、选集和朋友书信 中的篇什,弗罗斯特一生写 了长长短短共437首诗,计 16033行。 除诗歌之外,弗罗斯特 还写有若干小说、戏剧、随 笔和大量讲演稿和书信,阅 读这些散文体作品,有助于 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 ,尤其是了解他的诗歌理念 、艺术追求和政治倾向。弗 罗斯特认为“诗永远都是语 言的新生,诗就是那种使我 们永不疲惫的东西,诗就是 那种使世界永不衰老的东西 ”(《致罗伯特·P.T.科芬》 );“一首诗就是在心有所 悟之瞬间被抓住的一缕思绪 ”(《诗与学校》);“诗是 包含着一种思想的激情”( 《始终如一的信念》);“ 一首完美的诗应该是激情在 其中找到了思想、思想在其 中找到了言词的诗”(《几 条定义》);“英语诗歌实 际上只有两种格律,即严谨 的抑扬格和不严谨的抑扬格 ”(《诗运动的轨迹》);“ 如果没有多年的格律诗功夫 ,自由诗会自由得一无是处 ”(《关于诗艺的对话》) 。弗罗斯特还认为“音调是 诗中最富有变化的部分,同 时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没有 音调,语言便会失去活力, 诗也会失去生命”(《致锡 德尼·考克斯》);“我们必 须冲破禁锢,到我们的日常 用语中去搜寻尚未被写进书 中的声调”(《致威廉·布雷 斯韦特》)。他说:“世间 有两种现实主义者,一种拿 出的土豆总是粘满了泥,以 说明其土豆是真的,可另一 种则要把土豆弄干净才感到 满意。我倾向于第二种现实 主义者。在我看来,艺术要 为生活做的事就是净化生活 ,揭示生活”(《几条定义 》)。他还说“每首诗在其 本质上都是一个新的隐喻” (《始终如一的信念》); “诗歌教育就是隐喻教育… …诗始于普通的隐喻、巧妙 的隐喻和‘高雅’的隐喻,适 于我们所拥有的最深刻的思 想。诗为以此述彼提供了一 条可行之路……诗人喜欢话 里有话,指东说西”(《诗 歌教育》);“诗白有其运 动轨迹。它始于欢欣,终于 智慧”(《诗运动的轨迹》 )。 若知道诗人关于“声调”“ 音调”和“日常语言”的见解 ,读者就不难理解他为何写 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对话 诗和独白诗(如《雇工之死 》《家庭墓地》《新罕布什 尔》等),就不难理解为何 读他的 导语 看到或听到弗罗斯特(Robert Lee Frost,1874-1963)这个名字,许多中国读者都会想到那个把日常语言写进诗篇的美国诗人,不少读者还会想到《牧场》《补墙》《未走之路》《摘苹果之后》和《雪夜林边停歇》这些在中学语文或大学文学课本中读过的诗篇。 读这部《弗罗斯特文集》,可有助于我们了解弗罗斯特的文学追求、诗歌理念和政治倾向,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欣赏他的诗歌。 精彩页 理性假面剧 1945 最纯的沙漠中一片美丽的绿洲。 一个男人背靠棕榈树席地而坐。 他妻子躺在他身旁凝视着天空。 男人: 你没睡着吧? 妻子: 没有,我能听见你说话。怎么啦? 男人: 我刚才说那棵香树又着火了。 妻子: 你是说燃烧的荆棘?① 男人: 我说圣诞树。 妻子: 我不会感到惊讶。 男人: 最奇怪的光! 妻子: 今天任何东西上都有种奇怪的光。 男人: 没药树发出的。闻到树脂焦味了吗?希腊工匠们为阿历克塞皇帝①设计制作的装饰品,那颗伯利恒之星,那些石榴状饰物,还有各种鸟儿,似乎全都和伊甸园一块儿在燃烧。你听,镀金彩釉的夜莺正在歌唱。没错,看呀,那棵树在剧烈晃动。有个人被缠在它的树枝里面了。 妻子: 果然是有人被缠住。他出不来了! 男人: 他摆脱了!他出来了! 妻子: 他是上帝。我是从布莱克的画中认识他的。①这会儿他在干什么? 男人: 我想在搭宝座,在我们的环礁旁。 妻子: 拜占庭式的宝座。 (宝座是事先制作的胶合板景片,上帝轻轻地拉动铁链将景片竖起,然后站在旁边支撑着它使其固定。) 也许是为了一场奥林匹克锦标赛,或是为了爱情法庭②。 男人: 更像是为了皇家法庭——或普通法庭,今天是最后审判日③。我坚信今天就是。正是为此我才 放弃了自己为自己作的多种评价而来到这里静候一种正式的裁定。允许自己被人赞美吧,我亲爱的,就像沃勒说的那样。① 妻子: 或不被赞美。你快过去跟他说话,趁其他人还没来之前。告诉他你是约伯,他也许记得你。 上帝: 噢,我记得你,约伯,我的受难者。你现在好吗?我相信你已经康复,没感到我给你的苦难留下的遗痛。② 约伯: 真是给我的,我喜欢你坦言承认。原来我真是个遭受了迫害的名人。不过我现在很好,只是有些时候还会隐隐约约地觉得风湿病疼痛。疼痛停止让人无比快乐。你也许愿告诉我们那是否就像天堂之乐,是否逃脱人世生活这巨大的痛苦将会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一种打算要让人延续到永恒的感觉。 上帝: 会的,迟早会的。但先讲件大事。一千年来我心头一直都牵挂着你,总想有朝一日向你致谢,感谢你曾帮我为所有人确立了那个原则:在人该得和实际得到的祸福之间不存在人类能推断出的任何联系。美德可以失败,邪恶也可以获胜。这是我俩提供的一个伟大的证明。要是我早一点发现我需要的天道,那我本应该早点说出。你本来也可以想到,一开始就是肉身基督的那一位应该有发号施令的权力。我不得不等待像任何人子的圣子。我早就应该向你表示这份歉意了,为了在过去的那些日子里,你所遭受的显然毫无意义的痛苦不幸。但那就是这场考验的最关键之处,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不该理解这点。为了有意义它不得不显得没意义。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我毫不怀疑你已经意识到你当时扮演的角色是要让《申命记》①的作者出出丑,是要让宗教思想的思路有所改变。我要感谢你,感谢你让我摆脱了人类的道德准则对我的羁勒束缚。起初唯一的自由意志是人的意志,因为人能自由选择是行善或作恶。但我没有选择,我只能依随他们,给予他们所能理解的惩罚和奖赏——除非我喜欢忍受失去他们的崇拜。我过去只能扬清激浊,惩恶劝善。你改变了这一切。你使我能自由地统治。你是你的上帝的解放者,我以上帝的身份擢升你为圣徒。 约伯: 你听,推雅推喇②,我是圣徒了。照我们的情况拯救具有追溯效力。我们得救了,不管它还有啥意思。 约妻: 啊,在这么多年以后! P3-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