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少年照护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本)每日新闻特别报道部采访组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教室、球场、游乐园……同龄人寻常不过的学习、生活,是他们难以进入的“正轨”;厨房、医院、照护中心……家人无法治愈的残障、疾病,是他们年复一年的重担。
少年照护者,十几岁的肩膀,扛起了成年人的担子:长期照护失能或失智的家中长辈或兄弟姐妹,或育儿一般全方位照管年幼的弟弟妹妹。被影响的不止此刻的学业和健康,甚至还有未来的职业之路、人生选择,但他们为什么不求助?学校、社会又为什么看不到他们的痛苦?
每日新闻特别报道部的记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并采访了一名少年照护者。他们意识到,不能再让这样的孩子继续“透明”,负重难行却不为人知。于是,他们一边采访、报道,呈现少年照护者的境遇和心声;一边跟进地方自治团体和国家调查少年照护者的相关情况,推动有效措施的出台,为这群沉默、坚忍的孩子寻求出路,改善境遇。
漫长的黑暗后,少年照护者们终于等来了第一缕阳光。
作者简介
每日新闻特别报道部采访组,采访组先后包括向畑泰司、田中裕之、松尾良、山田奈绪、三上健太郎、川边康广6位成员。《每日新闻》是日本全国性大报之一,书中内容作为社会报道连载时,曾获得日本第25届报业工会新闻大奖·优秀奖。
目录
前言 祖母的高烧 消失的初恋
第一章 透明的存在
初中一年级的深夜,漫无目的的游荡
第二章 孤立无援的孩子“让人心疼”
我,哥哥和妹妹
第三章 实施全国调查?
没有杀死母亲的少女
第四章 一班一人
“我是少年照护者?”
第五章 全国调查结果
告别过去,展望未来
第六章 正式启动援助
后记
序言
他站在火车站检票口旁
的一家面包店前。
2020年2月,东京,晴朗
冬日的午后刮着大风。他身
穿蓝色套头衫和牛仔裤,看
上去像一名随处可见的大学
生。谁也不会想到,看起来
普普通通的他,从上小学的
时候就开始照护自己的祖母
了。火车站前,来来往往的
行人在冷风中缩着脖子,步
履匆匆。没有一个人的目光
在他的身上停留一秒钟。
当天的早报上,充斥着
对停泊在横滨港的钻石公主
号游轮的报道。新冠病毒在
日本首次大规模暴发。即便
如此,街上戴口罩的人依然
寥寥无几。还要再过一段时
间,人们才能痛切地感受到
新冠病毒的凶猛。
通过一个多月的邮件往
来,他终于同意接受采访。
他把采访地点选在了位于东
京都中心的市谷。在邮件中
,他的遣词造句极为礼貌。
甚至,在最后约定见面的邮
件中,附上了见面的咖啡店
的照片。可见,他是一个性
格非常严谨的年轻人。
每日新闻社特别报道部
的向烟泰司上网查看了一下
咖啡店的店内环境后,约他
下午两点在火车站前见面。
见面后,两人先做了自我介
绍。随后,向烟抱歉地说:
“真冷啊,这么大风。你
没等很久吧?”
他对等待没有表现出一
丝不快,反倒关心地询问向
烟这个地方是不是很难找。
果然,人如其文啊!真是个
认真又有礼貌的孩子,向烟
心想。
为了缓解年轻人接受采
访前的紧张,在步行去咖啡
店的路上,向烟随意地问了
问他的近况。他说,马上就
要大学毕业了,最近特别忙
。整天忙着写论文、做兼职
,还要定期去探望三年前住
进养老院的祖母。
“毕业后的工作定下来了
,在一家超市。现在,就剩
下写论文了。”他边走边说
,脸上浮现出一丝轻松的神
情。“那太好了。恭喜恭喜
!”向烟向他祝贺道。
其实,向烟也很紧张。
他今天要采访的对象是一名
从小就扛下了照护家人重任
的年轻人。为了今天的采访
,向烟特意事先咨询了研究
少年照护者的专家和援助团
体的专业人士。他们告诉向
烟:“大多数少年照护者很
难在心里梳理清楚照护家人
的体验。”并建议向烟“在交
谈时,一定要顾及他们的感
受”。
虽然向烟有着丰富的采
访经验,但这次他必须比以
往任何一次采访都要更为细
心和周到。寒风中,天气变
得越发阴沉。街上的嘈杂搅
乱了向烟的思绪,他感到从
心底涌起了一股烦闷的情绪

向烟刚听说这个年轻人
的经历时,曾半信半疑地想
:如果只是帮帮心、搭把手
的话,似乎还能理解。可是
,一个孩子从上小学开始,
连续10年照护自己的祖母,
这可能吗?简直难以置信!
不过,话说回来,像今天
这样,能和所谓的少年照护
者面对面直接交谈,这个机
会也实属干载难逢。
“我是记者,所以呢,可
能会问一些你不愿意回答的
问题。有些问题呢,也可能
会触及你不愿回想的过去。
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不回答
也完全没有关系。”两人走
进咖啡店后,向烟对年轻人
说。
年轻人在向烟对面坐下
,笑着说:“您尽管问吧。
只要是我能回答的,我都会
回答的。”
这次采访持续了两个小
时。
他自从上小学六年级开
始照护祖母,每天准备早饭
和晚饭。
不仅如此,他还要联系
祖母的护工和护理负责人,
负责和他们之间的所有沟通

祖母随时会给他打电话
。他总是躲在学校的厕所里
安抚祖母。
放学后,他一刻也不敢
耽误,直接赶到祖母家,和
祖母一起唱歌、聊天。
祖母因病情恶化,痴呆
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动辄对
他恶语相向。
他受不了的时候,就往
墙上砸东西。不过,他从来
没有朝祖母扔过一件东西。
他帮祖母清洗下体时,
祖母号啕大哭。
他从小学六年级到大学
一年级一直在照护祖母,这
件事情几乎没有人注意到。
然而,当他谈到“不为人知”
的孤独时,脸上并没有表现
出一丝一毫的难过,反而像
谈论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一
样神情自若。在交谈中,他
还时不时地开几句玩笑。那
种超然的态度,让他看上去
比同龄人成熟很多。在他的
叙述中,无以计数的具体细
节真实详尽、令人震撼。他
讲述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少
年照护者的故事。
“这么多年,你一直不得
不照护你的奶奶。你后悔吗
?”向烟问。
“虽然照护奶奶的时候,
有过很多不愉快的经历,但
是,比起那些不快,我学到
了更多东西。”他回答说。
当他对向烟提及这是他
第一次接受采访时,向烟问
:“你为什么接受了我的采
访呢?”
他回答说:“我想让别人
知道像我这样的孩子的存在
。虽然,我不清楚与我经历
相似的孩子们具体需要怎样
的帮助,但是,我想他们应
该和我一样,希望能够得到
大多数人的理解。我接受采
访也许能帮到其他正在痛苦
中挣扎的少年照护者。”
向烟和年轻人走出咖啡
店的时候,大风已经停止了
呼啸。年轻人向向烟礼貌地
道别后,转身离去。向烟目
送着他走向火车站的检票口

“一定能写出一篇精彩的
报道!”向烟不禁在心中暗
想。作为记者,每次成功完
导语
十几岁的花样年华,长期承担照护家人的重担。这是一次关于少年照护者的全面调查:以“爱”和“责任”之名,除了现在,他们是否还必须交付未来?
当这些孩子想转身为自己的生活奋力回击时,却只绝望地发觉无处下手——因为往往并没有什么十恶不赦的大坏人,让他们窒息的正是这充盈各处的名为责任与羁绊的空气,穿梭于日新月异的时空,如出一辙、驾轻就熟地扼住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咽喉。
后记
非常感谢您将这本书读
到了最后。
如果您是偶然间在书店
或网上看到这本书,想先看
看后记,再决定读不读这本
书的话,我想请您一定把书
翻到前面,读一读我们采访
组一步一步报道少年照护者
的工作过程,读一读身为少
年照护者的孩子(虽然我不
能确定,在今天,将十几岁
的孩子称为“孩子”是否合适
)的经历。
本书的内容由两部分构
成。一部分是对原少年照护
者的访谈,根据访谈重新组
织的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少年
照护者的现状;另一部分是
对采访组报道过程的记述,
不仅覆盖了从采访组申请数
据重新统计到政府实施全国
调查的整个过程,而且记录
了记者们在采访过程中的所
见所闻,以及他们在采访中
的困惑和思考。以上两个部
分的内容在书中交替呈现。
采访组记者们的诸多困惑与
思考在书中均有详细介绍,
这里不再赘述。
自2019年秋季采访组成
立以来,组员和领导虽有更
换,但报道一直没有中断。
不同时期的采访组组员
名早如下:
2019年秋-2020年春 向
畑泰司、田中裕之、松尾良
(组长)
2020年春-2021年春 田
中裕之、山田奈绪、松尾良
(组长)
2021年春- 山田奈绪、
三上健太郎、川边康广(组
长)
如上所示,少年照护者
采访组在成立后的一年之内
,所有组员都被调换。由于
组员的频繁更换,书中不断
地出现不同记者的名字。这
可能影响了一些读者的阅读
体验,在阅读中感到有点儿
混乱。对此,请容我稍作说
明。之所以发生组员频繁更
换的情况,除了有报社内部
人事调动的原因之外,还因
为新闻记者是为朝廷卖命的
职业,身不由己的时候居多
,希望广大读者能够谅解。
不过,调离的组员在离开后
,依然心系采访组,一直在
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继续为专
题报道助力。
采访组成立以后,随着
报道的推进,组员之间自然
而然地遵循了某些约定、达
成了某种默契,让我至今记
忆犹新。
其中之一是,在报道时
,不能抱着少年照护者是“
可怜的孩子”的想法。当然
,因为援助制度不健全、得
不到周围人的理解,以及受
“家人必须照护家人”的传统
价值观逼迫,少年照护者的
处境令人唏嘘,我们必须揭
示他们作为受害者的一面。
然而,更值得我们思考和探
讨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
为何自愿照护家人?是因为
他们无法割舍亲情,还是因
为他们无力改变现状,不得
不绝望地放弃?或者是因为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
其中有太多复杂的情绪交错
纠缠。我想,纵然是家中没
有需要照护的家人,当我们
每一个人面对家人时,或多
或少都有过类似的情感挣扎
吧?
很多原少年照护者在采
访中说:“照护家人也留下
了美好的记忆。”采访组对
少年护照者的生活并不了解
,若自以为是地给他们贴上
“可怜”的标签,从他们充满
喜怒哀乐的生活中,只选取
“怒”和“哀”进行报道,岂不
是否定了他们的生活的另一
面?只有将少年照护者的“
喜”和“乐”也记述下来,才
能如实地呈现少年照护者问
题的复杂性。除了将少年照
护者的问题呈现给大众之外
,我们更想通过少年照护者
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引发
读者的思考:“如果是我,
我会怎样做?”“什么才是最
好的选择?”少年照护者的
问题不只是照护的问题,也
包含着很多关于人生的思考

报道见报后,我们收到
了大量的读者来信。其中,
很多来信的内容都令人为之
动容。来信者对自己至今为
止的生活感到悲哀、愤怒、
无奈。即使已经长大成人,
依然无法摆脱因儿时照护家
人而留下的心理阴影。因照
护改变了人生轨迹的他们,
面对生活无能为力。也有些
人仍然继续被迫照护着家人
。另外,很多令人难以置信
的案例,让人怀疑他们的遭
遇是否可以被称为“家庭暴
力”或“儿童忽视”。众多案
例让采访组的记者们不自觉
地生出“少年照护者问题源
于贫困”的想法。
然而,通过访谈,我们
发现少年照护者问题的成因
与诸多社会问题紧密关联,
如低出生率、人口老龄化、
家庭核心化、政府财政恶化
、地方共同体弱化、贫困、
单亲家庭的增多、家暴等等
。少年照护者问题似乎是所
有日本社会问题的缩影。什
么属于少年照护者问题?什
么不属于少年照护者问题?
一名少年承受多少照护负担
可以被称为少年照护者?承
受多少照护负担不算少年照
护者?诸如此类的问题,我
们都很难画出一条清晰的分
界线。这些混杂模糊的问题
势必导致目前的援助方式受
到质疑。
我要求撰写本书的向畑
泰司、山田奈绪和用中裕之
“用写侦探小说的方式去写
。并且,原少年照护者的故
事一定要具有文学性”。本
书属于非虚构类,我的要求
听上去似乎有些荒谬。其实
,从专题报道见报以来,我
就一直坚持“要让无缘照护
的读者也有兴趣阅读报道”
的理念。我的要求和理念源
于以下的考虑:如果我们的
读者仅限于意识到了少年照
护者问题的人群,那么,不
论在他们中掀起怎样的热议
,少年照护者问题也不可能
渗透到整个社会中去。究竟
如何才能让
精彩页
什么是少年照护者?
东京歌舞伎町的一家烤肉店里充斥着“滋滋”的烤肉声,烤肉架上腾起的一股股白烟在空气中缭绕。
这是2019年9月18日的夜晚,每日新闻社特别报道部的高级记者向畑泰司这段时间正忙于整理报道东京申办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书面文件。今晚,他和同是记者的前辈忙里偷闲,相约来到这里,想稍稍放松一下。
“您听说过少年照护者吗?”一边吃着烤肉,一边小口小口抿着马格力酒的向畑突然问前辈。
“……什么?”微醺的前辈一脸茫然。
向畑解释说,这个连新闻记者都闻所未闻的术语是指照顾家庭成员的孩子。由于照顾家人的负担过于沉重,这些孩子的学业、交友和就业均受到了影响。甚至,有些孩子的人生轨迹也因此改变。
“我想采访这些孩子。您觉得怎么样?”向畑询问前辈。紧接着,他又继续说道:“很久以前,我采访过一名这样的年轻人。虽然时隔多年,但那个年轻人的经历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挥之不去呀。” 前辈一边听,一边点头。他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向畑,这必须报道啊!这个话题肯定能引起很多读者的共鸣。”前辈鼓励道。
“可是,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就要调去别的部门了。现在开始采访的话,不知道来不来得及啊。”虽说是向畑自己挑起的话题,可是突然间,他却犹豫起来,言语间显得非常不自信。 特报部(“特别报道部”在公司内部的简称)不属于新闻部,特报部的记者不需要做例行规定的报道工作。但是,他们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挖掘隐蔽的社会问题,撰写所谓的“调查报道”。每个记者在特报部的工作时间是两到三年。从大阪社会部调来的向畑,这时已在特报部工作了两年半的时间。
尽管如此,前辈还是鼓励他说:“这么好的题材,不报道的话就太可惜了!”
突然,向畑的脑海里浮现出今年夏天刚出生的儿子的小脸。如果儿子不得不照料、护理他这个父亲,作为父亲的自己心里是什么感受?见前辈这位资深新闻工作者如此认可这个话题,向畑心底涌起了些许自信。他决定放手一搏。
向畑和前辈在末班车到站前走出了烤肉店。与喝酒豪爽的前辈相比,向畑有些不胜酒力。入秋的凉风吹过街头,穿着短袖衬衫的向畑身上泛起了一阵寒意。
第二天,向畑便着手开始了初步调查。人们对少年照护者了解多少?又有多少不了解?如果能找到新的案例,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报道。一连数日,向畑泡在位于东京长田町的国会图书馆里,查阅资料。
从查阅的结果来看,由于从未实施过关于日本少年照护者的全国调查,日本国内少年照护者的人数不明。虽然可以查到一些研究人员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调查报告,但是,地方政府当局对少年照护者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尽管援助少年照护者的团体已经向国会提出了建议,但是,议员们的反应相当迟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世人眼中,少年照护者是人人称赞的“孝子”“好孩子”,有少年照护者的家庭也被视为温馨的“和睦之家”,很少有人将他们和“需要帮助的对象”联系在一起。
真实存在的少年照护者们被掩盖在社会的阴影之下,成为鲜为人知的“透明的存在”。而且,作为当事人的少年照护者很少主动开口讲述自己的情况。“就算报道出来,也没有几个人感兴趣吧?”向畑不禁在心中暗想。自己能否成功地报道少年照护者的经历?自己的报道能否成功地引起世人的关注?向畑还是没信心。这也是他在此前一直无法下定决心报道少年照护者的原因之一。
10月中旬,向畑依然犹豫不决。一天,特报部部长井上英介邀向畑出去坐坐。两人来到了位于东京竹桥每日新闻社总社的一家咖啡店。当时,距东京都政府实施防止被动吸烟条例还有半年的时间,咖啡店里充满了香烟的味道,一缕缕淡淡的烟雾在空气中飘荡着。井上是个烟民,因此他选了这家店。
关于报道少年照护者的事情,向畑想征求一下上司的意见,看看自己最近是不是在做着徒劳无益的工作。
“您听说过少年照护者吗?”他问。
“什么?”井上果然浑然不知。
P23-2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