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文学细读》以深耕文学文本的诗学世界为宗旨,以精读细品为途径,揭示文本艺术的堂奥,促进新的批评意识和新的解读方法的发展,积极提升解读文本的审美能力。 《文学细读》以古今中外文学文本为批评对象,涉及文艺学、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戏剧影视学等学科,聚焦经典文本的细读和各种文学作品的阐释,弘扬深耕细作、求真务实的学风。 《文学细读》以开放包容的办刊宗旨面向学界,诚邀国内外文学研究者以及批评家加盟赐稿,以求百家争鸣,新知汇集。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文学细读》集刊欢迎专业研究者和批评家的关注,同时期待广大文学爱好者的青睐。 作者简介 李小荣,江西宁都人。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2002年先后进入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古文学、宗教文学和敦煌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及一般项目4项,其他部省级项目13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敦煌佛教音乐文学研究》《晋唐佛教文学史》等著作15部。论著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各3项。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社部“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目录 细读论坛 理论竞争、文化分析与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必须站在未来凝视当下 ——答《文学细读》问 文学批评始终是自我修炼 古典新读 论古文的讽籀、衡鉴之术 ——从古文的文体特征、美感质素说起 《史记》的历史评说与文学评说问题 ——以司马迁《项羽本纪》的项羽评说为例 从《海游记》未展开的故事说起 从“儒生型好汉”人物基因考察《水浒传》的儒学意蕴 《山海经》构建的天地观、山水情、生命意识 文心细品 立足于历史与审美的散文史写作 ——评傅德岷等著《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 城市阴影的凝视和文化反思 ——读皮佳佳的小说 目光所有格与物件的性格 ——《哺乳期的女人》中城乡关系的展开方式 回忆、重复与反讽 ——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的悲剧意识 风景、性别压迫与女性情谊 ——陆昭环《双镯》再解读 “鲁奖”之后:诗歌写作策略的“常”与“变” ——汤养宗诗集《三人颂》解读 漫过时间的边际:童年的想象与成年的领悟 ——颜妍作品评析 抵掌谈戏 《锁麟囊》与欧游归来的程砚秋 危险的意图:《塔尔》中的洁净政治 戏曲套语的审美机制 “面子问题”与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 ——从《围城》到《蒋公的面子》 论熊佛西农民戏剧的中国化探索方向 从意大利即兴喜剧形象“普尔奇内拉”与《献给孩童的嬉游曲》谈 阿甘本的“姿势”观 修辞立诚 畲族《高皇歌》“龙麒”的语法一修辞解析 “诊断”都市 ——新感觉派都市小说中的疾病隐喻与现代性反思 梅洛-庞蒂“交织”概念的意涵及美学启迪 字里乾坤 郑樵《六书略》引《说文解字》例说 谈谈汉字异部位谐声中的例外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二)书法艺术综论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韩非子,五蠹》教学模式探索与分析 《文学细读》稿约 序言 《文学细读》第二辑即 将与读者见面了。本辑组织 的诸多文章,通过对不同类 型文本的精读,既能于宏观 层面上概括出独特的理论见 解,又能于微观处提炼精微 的美感。熊礼汇的《论古文 的讽籀、衡鉴之术——从古 文的文体特征、美感质素说 起》一文认为唯有“虚心涵 泳”,才可能体察文章的“风 神之美、逸兴之美、情韵之 美、远致之美”。这“虚心涵 泳”的阅读体验,便是视书 如水,以“春雨润花,清渠 溉稻”般的“切己体察”沉浸 于文本创造的世界之中。唯 有如此,才可能获得“活泼 泼”的阅读体验,进而得“文 境之妙”。朱锐泉的《从“儒 生型好汉”人物基因考察( 水浒传)的儒学意蕴》一文 ,正是以“涵泳”的“切己体 察”的精读,从文本的“细枝 末节”中推敲一系列“儒生型 好汉”于自我期许与他者判 辨之间生成的形象特性,进 而辨析《水浒传》“白衣秀 士”审美镜像所内蕴的儒家 伦理观念的不同表征。这意 味着,解读文本,要有敏锐 的感触,若无捕捉文本中有 意味细节的敏感能力,便无 “涵泳”之乐趣。当然,做文 本的解读还要具备超越纷繁 芜杂感触的识见,唯有通过 识见做出的审视、提炼、剖 析,才可能提供新颖且令人 信服的理论方案。微妙感触 探得深,别致识见说得透, 方能成就文本细读的上佳之 作。 本辑的六个专栏,从“细 读论坛”到“字里乾坤”,均 围绕着各类文本探讨问题。 哪怕是剖析单篇作品,也是 通过作品群落为其审美特征 做定位;哪怕是对某一形象 或某种细节进行分析,也是 通过一系列作品的类似形象 或相似细节做一番辨析。孤 立、封闭的文本分析是缺乏 说服力的。文本批评,不是 只着眼于文本的批评,而是 充分关注文本周边要素的批 评,是深入文本内部肌理的 批评:在审美相似性的交叉 点上提炼特异性,在特异性 的对峙中发现审美相似性。 在文学文本中,一种独特的 “情感褶皱”,是在相似情感 表达的一系列描绘中提炼其 独异风格;一段奇妙的“表 情定格”,是在比较表情描 写牵引出多少内心变幻的向 度上做审美对照;一个花团 锦簇的“场景描绘”,是在“ 检测”场景描绘能“打开”多 少个视点、引发多少层想象 的多维度比较中判定价值。 唯有以小见大,“小题大做” ,这样的细读方是充满了审 美诱惑力与挑战性的文学批 评活动。本辑中,无论是对 于戏剧《锁麟囊》、电影《 塔尔》、话剧《蒋公的面子 》,还是对于神魔小说《海 游记》,作者皆从环绕着作 品的文化场域中去寻求文本 分析的突破口,这便是细读 之所谓小题大做之“作文技 艺”。 本辑“细读论坛”专栏的 三篇文章皆是对文学批评某 些“规律”的探究。这些探究 自然有其一定范围的适用性 ,绝非文学批评“作文技艺” 之全能指针。文学批评理论 总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简化” 的危险,各种类型文本的思 想艺术的特异性,以及与之 相关的历史语境的复杂性, 都意味着文本解读除了“大 胆假设”,还需“小心求证” 。本辑“字里乾坤”专栏中的 文章,其步步为营的求证推 理,不正是我们都应倡导的 方法吗?当然,“小心求证” 不是过度的自我约束,一定 程度的“过度诠释”是批评空 间应该提供的学术弹性,这 对于推进学术范式的变革同 样是有助益的。文采斐然与 学理谨严兼具的文本细读, 是我们办刊的理想化追求。 这种理想化追求是一种方向 ,更是一种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