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一部历史学术书籍。作者沿着朝代和地域的轨迹,强调“名辨”的重要性,考论“封建”的来源和发展过程,并拟定“制名以指实”等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建议秦至清主要时段的社会形态称之“宗法地主专制社会”,此两千余年简称“皇权时代”,以反映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本真面目,并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提供较准确的前史表述。 作者简介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清文化散论》、《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辛亥武昌首义史》、《张之洞评传》、《“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封建”考论》、《中国文化生成史》等。 目录 题记 第一章 古义演绎 第一节 “封建”本义 一 释“封”·释“建”·释“封建” 二 西周封建 三 东周:封建解纽 四 秦汉以下:“郡县”与“封建”镶嵌并存,制度主流“非封建” 第二节 皇权时代(秦至清)的“封建论” 一 秦廷议“封建” 二 汉、晋“封建论” 三 唐代“封建论” 四 宋以后“封建论”的多元走向 五 “封建”有益思想学术创发论 第三节 《文献通考》及其续编的《封建考》 一 《文献通考·封建考》 二 诸续编的《封建考》 三 中国传统语境中的狭义“封建”与广义“封建” 第二章 中外通约 第四节 西欧中世纪社会及其术语FcuddiSm厘定 一 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来龙去脉 二 Feudalism释义 三 布洛赫的《封建社会》 四 中国、西欧封建制比较:“宗法封建”与“契约封建” 第五节 日本的“封建论” 一 日本近代以前的封建观 二 明治初废封建:“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 第三章 名实错位 第四章 正本清源 第五章 制名指实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封建”名实之辩的现代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