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智识生活是什么?它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方面的益处?普通人如何过上一种富有思想的智识生活? 在这个浮躁功利的时代,人人都奔波忙碌,几乎每种事物和每个人做事的价值都以“有用与否”这个尺度来衡量。久而久之,人变成了工具,工作毫无意义,生活疲惫无着。哪里可以寻得持久的快乐、内心的笃定以及人格的庇护? 在希茨看来,智识生活可以培育人的内在价值,找回人之为人的尊严,重启自由思考的能力。很少有体验能像智识生活那样让人备感充实,而这种智识生活来源于纯粹的学习、必要的闲暇以及沉思。 希茨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遵循一种始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辨传统,通过文学、图像、故事和案例来展示她眼中真正的智识生活是什么样子。她以令人振奋的典范为向导,身体力行地投入当地社群的集体中,亲身验证智识生活在不同阶层践行的可能性。她意识到,学习是普通人就能做到的高级活动,以学习为目的的智识活动能够滋养人的内心生活,创造幸福价值。 她带领我们回眺人类过往的精神高度,思考现代人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学习是如何被追名逐利所腐蚀的?智识生活对个人的幸福和人类社会的繁荣有何种作用?在人类遭受的苦难和不公向我们提出的要求面前,人文学科又该如何发挥其“无用之用”的力量? 智识生活让人遁入内在的静修空间,又通往超越自我的现实。往复其间,我们得以记住自己本来的模样,仍对前路抱有迷人想象;也会对窗外的小鸟好奇,对浩瀚的星空生畏。如此,浪漫重新降临。 作者简介 [美]泽娜·希茨(Zena Hitz) 先后在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接受古典学和古代哲学教育,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古代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辗转于麦吉尔大学、奥本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任职,现任教于圣约翰学院。 希茨因在人文领域中展现出非凡的潜力,荣获2020年度希特奖,该奖是美国备受青睐的人文学科荣誉,旨在奖励在人文领域做出贡献和成就的新星。 目录 前言 洗盘子如何恢复了我的智识生活 引言 学习、休闲和幸福 好学/目的、手段和最终目标/休闲/休闲、消遣和幸福/精英主义幽灵 第一章 世界的避难所 世界/书呆子的逃离/追求内在性的形象/内在性、深度与自然研究/逃往真相/禁欲主义/难题:压迫真的必不可少吗?/究竟为了什么?/学习的尊严/社会共同体和人类的核心/引发矛盾感受的文学与共同基础/为学习而学习? 第二章 失而复得的学习 智识生活与人类内心/智识生活显而易见的无用性/蒙蔽双眼的财富/财富的两面性/渴望出人头地的强大腐蚀力/依靠哲学修炼获得心灵救赎/猎奇和浮华生活/严肃认真的美德/依靠艺术品获得救/野心与艺术品 第三章 无用之用 积极生活的诱惑/费兰特论述政治抱负和野心/堂吉诃德式的正义之爱/没有书的生活/内心世界的用途/自由和志向/学习的世界/观点化的大学与观点领域/恢复我们的人性 结语 普通知识分子 鸣谢 注释 序言 人到中年,我不知不觉 地意识到,自己身处安大略 东部的一片树林中,生活在 一个与世隔绝的天主教社区 ,它叫“圣母之家”。我们依 河而居,冬天河水会上冻, 形成一片平坦的冰面,在解 冻和再次结冰时会水雾弥散 。到了夏季,水温升高,可 以游泳或乘船穿过茂密的水 草,这样荒凉而空旷的河谷 景观便尽收眼底。由于社区 里的人们推祟朴素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也极其简单、贫 困和隐蔽。我们在集体宿舍 里睡觉,用水很节约,穿着 捐赠来的衣服,吃的蔬菜除 了当季的,就只能是储藏在 地窖或冰箱里的。 我们的工作多种多样, 而且大家也都会听凭安排。 我曾经烤过一段时间的面包 ,整天围着变化无常的酵母 和炉火忙得团团转,工作一 天后,我便蓬头垢面,身上 沾满了面团、面粉,还有灰 尘。之后,我去了手工艺品 部门,维修家具,修复书籍 ,整理材料,以及为节假日 庆典装饰场地。我开玩笑说 ,自己被调教成了19世纪的 家庭主妇。后来,我被分配 到图书室工作。再后来,我 又做了很长时间的清洁工, 还为社区的礼品店鉴定捐赠 的古董。我做的工作特别寻 常普通,打扫房间、洗碗、 种菜、除草、收割蔬菜。就 像许多这样的社区一样,我 们经常更换工作,以致几乎 没有人能完全认定做同一份 工作。这有助于人们把工作 视为服务的形式,而不是让 自己获得成就感的方式:才 能和兴趣虽有价值,但终究 是无关紧要的。当然,这些 所谓的“工作”和基本生活方 式都不是我过去20年来期盼 的。从17岁开始,一直到我 38岁去了加拿大,这么多年 来,我的全部时间都在大学 里度过,刚开始是作为学生 ,后来我成了研究古典哲学 的教授和学者。 我过上专业知识分子的 生活,根源于我的童年。从 记事起,我就与各种各样的 图书为伴。在我们居住的那 栋维多利亚时代的房子里, 书籍不仅堆满了我的卧室地 板,也摆满了墙上那些脏兮 兮的书架。哥哥教我读书, 也激发了我读书的兴趣。父 母也喜欢书、文字和各种观 念,但他们没有接受过任何 专业培训或引导,只是业余 爱好者。出于众多广为人知 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的 旧金山是个奇怪之地,但它 对闲暇是有基本保证的。我 是到了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 代,才明白这一点的可贵之 处。阅读和思考本身就是种 享受,而前往北加州的石滩 或茂密的山林里远足郊游时 也可以不带任何目的,无须 任何专业技能和昂贵装备。 一项活动如若能让你享受到 与他人交往的乐趣,就可以 说是成功了;这样的活动包 括和他人一起制作不拿去售 卖的艺术品和工艺品,以及 在篝火旁演奏只有身边的人 才有机会欣赏到的音乐。 天然食品优于加工食品 ,这是个难以接受的事实— —除非被逼或者被哄骗,我 才会尝一下角豆、啤酒酵母 或不太好喝的药茶。但是, 我不需要他人劝服就发现了 学习的乐趣。家人喜欢就一 些事实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 ,在场的其他人不知道他们 到底在讨论什么,例如,世 界纪录和死亡人数统计,生 物的正确分类,以及月食的 性质。这些问题只能在词典 、百科全书或年鉴中找到答 案。但是,这些答案也从未 完全令人满意,因为我们在 这些参考书中发现了引起进 一步讨论和争论的信息。我 们寻求或获得的每一条知识 都没有任何实用目的。 …… 其次,还有一个更根本 的困难,它在我读研究生时 艰难挣扎的经历中应该已经 体现得很明显了:如果学习 是隐性的,那它的用途何在 ?它能带来什么好处?它能 帮助消除世界上形形色色的 苦难吗?也许我已经暗示了 我的答案。如果人类的繁荣 源自其内在核心,而不是其 影响和成果的领域,那么内 心的学习工作就是人类幸福 的基础,就像我们对自己的 儿孙抱有的种种温情那样, 远非毫无意义的循环空转。 智识生活是一种充满爱心的 奉献,至少与做饭、打扫卫 生和养育孩子一样重要,与 提供住所、安全或医疗保健 等一样必不可少,与提供生 活必需品和基本服务一样宝 贵,以及与司法公平一样不 可或缺。所有这些其他工作 形式让人类有可能(但也仅 仅是可能)在和平与闲暇中 创造出人类繁荣发展的成果 :例如学习与省察,美术与 音乐,祈祷与庆祝,家庭与 友谊,还有对自然世界的深 思,等等。 这样一种对智识生活的 设想,向渴望它的人敞开了 大门。智识生活并不是只有 专家才能参与的职业活动。 因为它的核心价值是普遍的 ,所以它可以出现在出租车 内、海滩别墅、读书俱乐部 、工厂休息室或业余植物学 家的后院中,出现在零散或 系统的深思熟虑中,毫不逊 色于大学里的智识生活,甚 至更胜一筹。 本书接下来的思考是我 理解自身智识活动和经验的 尝试,这些活动和经验在一 定程度上是由信仰塑造的, 不过并非完全由其塑造,毕 竟从小时候一直到上大学, 我都是在智识生活乐趣的熏 陶下成长的,既没有扎根于 启示宗教,也没有向它求助 。事实上,自打我记事的时 候起,我父辈和祖父辈的家 人中就没有一个人信奉这样 一种宗教,只有一位曾祖母 是圣公会教徒 导语 浮躁时代给每个人的智识生活指南。在当今一切快节奏、注重效率和功用的年代,人越来越难以在生活和工作中获得自我的价值认可,而作者认为智识生活可以稳固人的内核,培育人的内在世界。 关于学习作为通往内在之路的优雅沉思,从工具价值转向内在价值,以精神世界来抗衡外部世界。将“对学习的热爱”“为学习而学习”作为对抗外部世界有辱人格的无休止竞争的一种努力,是人类尊严的绿洲和人类光荣的苗圃。 反驳文科无用论,重申人文对于当代人的价值。在社交媒体霸占人们绝大多数闲暇和注意的时代,人文学科尤其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与理工科相比,人文学科似乎没有任何直接的产出,显得很“无用”,这本书正式为这种思潮平反。 突破精英的傲慢,让每个人都有过上智识生活的可能。希茨认为,智识生活并非高校象牙塔里的人所独有,也可以出现在出租车、海滨度假区、图书俱乐部甚至监狱里。思想生活也不是文人骚客式的附庸风雅,而是将人们团结起来的纽带,是现实世界中遭到践踏的被压迫者在精神世界中重拾人性尊严的一种方式。阅读和智识生活对于各个阶层的人都有非凡的意义。 书评(媒体评论) 泽娜·希茨的《有思想的 生活》为纯粹的知性主义和 智识生活的内在价值提供了 热情而有力的辩护。 ——史蒂夫·明茨 (Steven Mintz),得克萨 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 《有思想的生活》对我 来说是一个有益的提醒,或 许对其他读者来说也是如此 :我们应该试着留出至少一 点空间,用于引导我们进入 智识生活的思考性学习。 ——詹姆斯·M. 朗 (James M. Lang),圣母 学院教授,《高等教育纪事 》 阅读泽娜·希茨真诚、悬 切的《有思想的生活》,让 人清醒地重新意识到思想活 动和教学为何应该是充满爱 的服务一它回应了每个寻求 理解之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疑 惑和好奇。 ——丹妮尔·艾伦 (Danielle Allen),哈佛大学 校级教授 精彩页 有些类型的工作有着显而易见的价值。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这些工作往往是回报最少的:照顾老人、小孩,打扫公共厕所,供水供电,收捡垃圾,买菜做饭,等等。虽说从事其他类型的工作可能获得高薪和地位,但从事多年这样的工作之后,其没有实质性价值的事实越来越明显。1在我们现有的工作类型中,哪些能满足人类的真正需要,哪些不能满足?工作的回报和其可见的结果与这些工作的终极价值有何联系?在可见的工作之下或其背后,我们是否还背负着隐蔽的工作?一个人如何被自己工作的回报所迷惑,以致忽略了工作的终极目的? 这些是我们所有工作者都要面对的问题,但我所了解的工作是思想工作。为学习而学习意味着什么?这有可能吗?学习本身的乐趣是自私的吗?如果不是,那么如何摆脱其中那些自私感、取得成就的紧迫感以及竞争的紧张刺激感呢? 而且,若是没有取得看得见的成果,为什么智识生活应该重要呢,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充满苦难的世界里?对于修复我们支离破碎的社区或驱散笼罩在社区边缘的黑暗,智识生活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或者说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这些问题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其他问题是随后各章探讨的内容。 剥去声名、威望、财富和社会用途的外衣,学习会是什么样子?换句话说,如果不考虑学习的外在结果,学习如何因为它对学习者的影响而不是因为其外在的结果而拥有内在的价值? 我说的“对学习者的影响”这句话当然会引出其他一些问题。我们寻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学习就像脚底按摩或在沙滩上散步那样只是一种享乐,那就足以说明其价值了吗?我不这样认为,因为人类不能只是快乐的载体。关于什么是人类本身的价值,这样的问题必然与人是什么以及我们的最终价值是什么有关。这些都是巨大的问题,达到了难以解答的程度。它们只可细嚼慢咽,无法囫囵吞枣。就当下而言,尝试将学习的内在价值与其看得见的或外在结果区分开来就已经足够。 出于热爱而学习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可以从孩子们收集死掉的昆虫并为其编目的过程中看到对学习的热爱,可以从蜷缩在书房和角落里的书虫身上看到对学习的热爱,他们藏在那里,逃避其在公共生活中的店主、政治家或家庭主妇身份。怀揣双筒望远镜和指导手册的赏鸟者是在学习;认真研究某一时代的服装和发型,好让自己制作的古代士兵模型尽量还原历史事实的业余爱好者也是在学习;仔细观察树木,以便捕捉其颜色和动态变化的艺术家同样是在学习;沉浸在城市社区里体验生活,以便整理和戏剧化其中元素的小说家也属此列;为寻找生命的意义而环游世界的嬉皮士们一样是在如饥似渴地学习。困惑的数学家在操纵奇怪的符号和揭示表象之下的东西时,展现了对学习的热爱;突然对数字的奥秘产生兴趣的哲学少年也是如此。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