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扎兰屯/内蒙古记忆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经济变迁、社会变迁、商业、手工业等方面,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示了内蒙古最具特点的历史小镇扎兰屯在20世纪前50年的全貌,反映了在特定时代背景、经济类型、社会结构、民族构成和文化习俗的环境影响下,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演变的不同特点和变化规律,再现了内蒙古近现代(重点是20世纪前半个世纪)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
目录
绪论 扎兰屯与时代同行
第一章 中东铁路西线三等车站扎兰屯
第一节 修建中东铁路
第二节 扎兰屯区段的铁路建设
第三节 扎兰屯铁路的运营组织和人员
第四节 铁路附属地管理
第五节 扎兰屯站客货运输
第六节 扎兰屯站的给水供电
第七节 扎兰屯站的三次更换路轨
第八节 扎兰屯铁路附属地俄侨社会
第二章 扎兰屯的经济
第一节 扎兰屯的经济变迁
第二节 扎兰屯的私营商业与国营商业
第三节 扎兰屯的手工加工业
第四节 扎兰屯的金融业
第三章 扎兰屯城镇规划和建设
第一节 扎兰屯的城镇规划
第二节 扎兰屯城镇建设格局
第三节 扎兰屯的街道
第四节 扎兰屯街的绿化
第五节 扎兰屯街的广场
第六节 扎兰屯街俄式建筑的色彩
第七节 扎兰屯街主要俄式建筑特色
第八节 扎兰屯的俄式建筑
第四章 扎兰屯的教育、文化与卫生
第一节 扎兰屯的教育
第二节 扎兰屯的文化
第三节 扎兰屯的卫生医疗
第五章 扎兰屯的社会
第一节 扎兰屯的社会变迁
第二节 扎兰屯的宗教信仰
第三节 其他社会迷信活动
第六章 扎兰屯的华俄后裔——俄罗斯族
第一节 族称与族源
第二节 俄罗斯族的社会地位
第三节 在扎兰屯街居住的俄罗斯族的发展历史
第四节 扎兰屯俄罗斯族从事的经济活动
第五节 扎兰屯俄罗斯族的文化艺术
第六节 扎兰屯俄罗斯族民俗
第七章 扎兰屯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扎兰屯的行政管理沿革
第二节 在扎兰屯地区建立的地方政权
第八章 扎兰屯的驻军与军事
第一节 扎兰屯地区的驻军
第二节 “海满抗战”中的扎兰屯
第三节 消灭国民党“黑七旅”
第四节 剿灭土匪
第九章 扎兰屯习俗文化
第一节 饮食习俗
第二节 服饰文化
第三节 重要节日与礼俗
第四节 寿诞礼俗
第五节 婚礼习俗
第六节 丧葬习俗
第七节 汉族的礼仪
第八节 日常生活禁忌
第九节 各具特色的行业习俗
第十节 汉族民间游戏
第十章 扎兰屯近现代重要事件
第一节 驱逐扎兰屯俄国修筑中东铁路人员和护路军
第二节 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出巡扎兰屯
第三节 日本关东军516部队在扎兰屯进行的毒气实验
第四节 日本关东军第731部队在扎兰屯进行的细菌实验
第五节 从扎兰屯集中遣返日本侨民
第六节 兴安省政府迁驻扎兰屯
第七节 扎兰屯地区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第八节 乌兰夫(云泽)两次来扎兰屯
第十一章 内蒙古第一个旅游城镇
第一节 中东铁路勘测设计时圈定的旅游区
第二节 打造中国东北的“轻井泽”
第三节 修建扎兰屯休闲度假旅游区
第四节 扎兰屯旅游业的经营
第五节 豪华旅游列车开进扎兰屯
第六节 中东铁路管理局长和扎兰屯的故事
结束语 “塞外苏杭”扎兰屯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
馆自1953年成立以来,坚
持“存史资政”的建馆宗旨,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充
分发挥德才望兼备的饱学
之士汇聚的优势,以高质
量的文史著述、艺术作品
,彰显文史馆应有的社会
职能,全力推进文史研究
工作,组织馆员、研究员
编写、出版了《史料忆述
》《土默特沿革》《内蒙
古疆域考略》《李守信自
述》《德穆楚克栋鲁普自
述》《内蒙古文史资料选
辑》《内蒙古自然灾害史
料》《内蒙古辛亥革命史
料》《中国地域文化通览·
内蒙古卷》《内蒙古文史
研究通览(12卷)》《内
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志
》《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
究馆馆员自选文集》等诸
多成果,为内蒙古自治区
的文史研究、文化繁荣做
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7年,基于增强文化
自信和文化强区建设的思
考,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
究馆提出了“抓创新、重特
色、出精品”的文史研究、
艺术创作思路,意在发挥
优势,倡导原创,由此启
动了“内蒙古记忆”系列研究
计划,包括地域历史记忆
系列、文化记忆专题系列
和影像记忆系列三部分。
从全区选择了扎兰屯(呼
伦贝尔市)、巴彦呼舒(
兴安盟)、库伦(通辽市
)、王府镇(赤峰市)、
多伦诺尔(锡林郭勒盟)
、丰镇(乌兰察布市)、
托克托(呼和浩特市)、
萨拉齐(包头市)、隆兴
长(巴彦淖尔市)、东胜
(鄂尔多斯市)和定远营
(阿拉善盟)等11个“名镇”
,选择的标准是自清代以
来,尤其是20世纪前半叶
,对所在区域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产生过重要
影响的城镇。现在与广大
读者见面的正是地域历史
记忆系列——《内蒙古记忆
丛书·名镇》。
本丛书编写和出版的宗
旨是,充分搜集、挖掘、
利用文献资料和口述史资
料,对在内蒙古近现代史
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重点
城镇及其兴衰历史,进行
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综合研
究,力争全面、系统地展
现20世纪前半叶内蒙古社
会、经济、文化变迁概貌
,抢救面临遗失的历史文
化,为地方文化产业、旅
游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为自治区乡土历史文化保
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内蒙古历史悠久,是中
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6500多年前形成于西拉
木伦河、老哈河流域的红
山文化是中华文明具有代
表性的早期形态,被著名
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誉为“
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新石器时代通辽的哈民
文化、乌兰察布的庙子沟
文化、包头的阿善文化、
鄂尔多斯的朱开沟文化,
在我国史前文明中都具有
鲜明的地域特色。距今
3500年前后,由于全球气
候的变化,北方地区逐渐
向干冷变化,蒙古高原及
其周边区域失去农耕条件
,地域经济被畜牧业所取
代。为了适应无霜期短促
、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
实现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草原居民选择了四季
轮牧这种与生态相和谐的
生存方式,蓝天白云、骏
马牧歌、毡包羊群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南北
朝时期民歌《敕勒歌》生
动地再现了游牧世界的生
产生活场景。以游牧为典
型特征的草原文化成为中
华文明的重要类型之一。
城镇是人类文明发展到
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最
初形成于原始社会向阶级
社会过渡时期。为了抵御
掠夺,保护部落财产和人
身安全,人们开始修筑墙
垣、城堡。防御应该是“城
镇”的最初功能,新石器时
代氏族聚落遗址——包头市
阿善遗址已经出现类似的
城垣。真正意义上的城镇
出现在国家形态产生之后
,概念应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有固定的城垣建筑规
模、集中居住人群和相对
独立、完整的管理系统,
二是具有商贸功能,才可
称之为“城镇”。
在大部分读者的观念中
,城镇似乎与游牧民族无
缘。2000多年前,司马迁
在《史记》中曾表述说,
游牧人“逐水草迁徙,毋城
郭常处耕田之业”,认为草
原上不存在城镇。这一观
点后来被大多数史学家所
沿用,就给世人留下了游
牧民族没有城镇的固定印
象。事实上,对于草原游
牧民族而言,“城镇”并不是
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通
过考古和查阅文献可知,
从公元前的匈奴到13世纪
的蒙古,不同时代的游牧
人都有过建筑城郭的历史
。有人曾考察过,在内蒙
古地区,古代城镇遗址就
有400多处(包括历代中原
王朝建设的军镇),其中
大多为游牧人建设的城镇
,诸如匈奴人的统万城,
鲜卑人的盛乐城,契丹人
的辽上京临潢府、辽中京
大定府,元代的上都、鲁
王城、集宁路,明代的库
库和屯(今呼和浩特),
等等。这些城镇虽然也有
商业和手工业存在,但主
要功能是为统治者提供安
全享乐的空间,其政治和
军事意义超出经济价值,
因此,随着某个草原王朝
的覆灭,绝大部分城镇往
往随之成为废墟。清代之
前,草原上始终没有形成
长期稳定的城镇商贸体系

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
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
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
,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
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
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
走向未来。”研究20世纪前
半叶内蒙古城镇的社会历
史,一是为了探索内蒙古
政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