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借助法国调节学派的分析框架、依托“最优货币区”理论,梳理欧元区货币、金融与经济一体化路径,探讨欧元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陷入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并从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欧盟/欧元区各类危机救助机制与工具,考察和评估欧元区金融与经济治理理念及其实践的调整与变化,以及新的金融与经济治理模式对欧元区和国际经济体系未来发展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欧洲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变化将会给我国带来何种机遇与挑战。 作者简介 胡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土地管理本科肄业;德国波恩大学地理学学士(辅修国民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地理学硕士(辅修国民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欧洲学会理事;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中心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金融与货币体系、德国经济。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路径与结构 第二章 解释理论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 第二节 “内生性”(endogenous)最优货币区假说 第三节 法国调节学派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欧洲货币联盟建立前的欧洲金融与经济体系 第一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时期(1950-1970年) 第二节 “蛇形浮动”时期(1971-1979年)的协调 第三节 欧洲货币体系时期(1979-1999年)的发展模式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发展模式及其危机 第一节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第二节 调节模式 第三节 积累体系 第四节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危机 第五章 欧元区金融与经济治理之一:最后贷款人制度 第一节 “最后贷款人”概念 第二节 欧元区最后贷款人何在? 第三节 直接货币交易与最后贷款人 第四节 直接货币交易与欧洲稳定机制下的制度创新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欧元区金融与经济治理之二:欧洲银行业联盟 第一节 欧债危机前欧洲银行业市场的一体化进程 第二节 欧债危机前欧盟银行监管体系 第三节 欧债危机与欧盟银行监管困境 第四节 欧盟银行监管模式的转型与创新 第五节 单一清算机制与单一存款保险计划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欧元区金融与经济治理之三:欧洲资本市场联盟 第一节 金融结构及其分类 第二节 欧洲金融结构的形成与变迁 第三节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欧洲金融结构困境 第四节 欧洲资本市场联盟的蓝图与建设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欧元区金融与经济治理之四:宏观经济政策、财政纪律与结构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与财政纪律 第二节 各类结构政策 第三节 小结 第九章 欧元区金融与经济治理之五:初步成型的财政联盟 第一节 新发展模式日益成型 第二节 新冠疫情下财政一体化的突破性进展 第三节 复苏与恢复基金的落实 第四节 小结 第十章 欧元区金融与经济治理之六:增强欧元国际货币地位 第一节 危机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二节 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收支失衡 第三节 欧元国际化与竞争性国际货币体系 第四节 小结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专有名词对照表 人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