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宋型文化视野中的苏辙研究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天保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宋代是一位极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文学家,又是一位出色的学者和政治家,他在北宋中后期的文坛、学界和元祐政治当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苏辙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宋代士大夫的一些普遍特点,代表了有宋一代士大夫的普遍心态,他在政治、文学、学术方面的诸多表现,也与宋型文人的特点相吻合。因此论著把苏辙统摄于“宋型文化”的视阈以作观照,对他作了全方位的研究,从宋型文化到苏辙意义的再发现、苏辙承载之文化渊源与时代背景、苏辙与士大夫政治、苏辙与宋代学术、苏辙与宋型文学诸方面较为系统地考察苏辙在文化方面的成就,阐释了宋型文化的总体特征以及在苏辙身上的体现,也论述了苏辙对士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较为清晰地梳理了苏辙与宋型士人文化的关系,既有个案剖析,又有整体概括和把握,最后总结了苏辙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晌。
作者简介
李天保,甘肃武威人,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南昌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05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并于同年7月留校工作。2009年考取本校博士研究生,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李秉德教育基金”奖励,于2012年获得博士学位。2013年9月进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学习,2015年10月出站。近年来,在《人民日报》《清华大学学报》《学海》《西北师大学报》《海南大学学报》《山东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文章四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高校社科文摘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甘肃省高校科研项目等多项,出版专著4部。
目录

绪论
一、苏辙研究述评
二、研究价值及其意义
第一章 从宋型文化到苏辙意义的再发现
第一节 宋型文化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苏辙与宋型士人文化
一、宋型士人文化概念的阐释
二、苏辙在宋型文化中的意义
第二章 苏辙承载的文化渊源与时代背景
第一节 苏辙的家学及其渊源
一、苏辙的家世
二、苏辙的家学渊源
第二节 苏辙的时代
一、北宋中后期的社会政治
二、北宋中后期的社会文化性格
第三章 苏辙与士大夫政治
第一节 北宋中后期的政治文化类型:士大夫政治
一、士大夫政治溯源
二、北宋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政治品格
第二节 辉煌与落寞的两极人生——苏辙的政治生涯
一、初涉政坛与几遭挫折
二、仕途蹭蹬与熙宁变法
三、政治际遇与元祐政坛
四、屡遭贬谪与党争政治
第三节 苏辙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
一、苏辙青年时期的政治思想
二、苏辙熙丰时期的政治态度
三、苏辙元祐时期的政治态度
第四节 苏辙与北宋中后期的党争
一、北宋朋党观念形成的渊源
二、苏辙与北宋中后期的党争
第四章 苏辙与宋代学术
第一节 蜀学的形成及特点
一、蜀学的形成
二、蜀学的“杂”
第二节 苏辙对儒、释、道三家的会通
一、苏辙对儒、释、道三家的态度
二、苏辙《老子解》的成书
三、苏辙《老子解》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会通
第三节 苏辙与宋代士大夫的学术精神
一、苏辙与士大夫的义理之学
二、苏辙与士大夫的经世致用之学
第五章 苏辙与宋型文学
第一节 苏辙的文论及其文章
一、苏辙的“养气”说
二、苏辙的议论性文章
第二节 苏辙的诗歌创作与北宋中后期的士风
一、苏辙讲义理的诗论
二、北宋中后期士风对苏辙诗歌创作的影响
三、苏辙诗歌中“不以谪为患”的士人精神
第三节 苏辙的辞赋创作与宋代士大夫文化
一、苏辙辞赋创作的主要体制形式
二、苏辙的辞赋创作与宋代文人生活
第四节 苏辙《龙川略志》与宋代文人生活
一、苏辙贬谪循州与《龙川略志》的成书
二、《龙川略志》与宋代文人生活
三、《龙川略志》的价值
第六章 苏辙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节 苏辙的士人精神
一、苏辙士人精神的经世性
二、苏辙士人精神的道德性
第二节 苏辙的文化品格
一、苏辙对白居易思想的接受
二、苏辙与苏轼文化品格之比较
第三节 苏辙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文学史:“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二、政治史:“其齿爵优于兄”
三、学术史:“颍滨经术,过其父兄”
参考文献
一、苏辙著作
二、古代典籍
三、近现代研究著作
四、论文
五、外国学者研究著作
后记
序言
李天保博士毕业转眼已
八个年头了,当年他的博士
学位论文是《苏辙与宋型士
人文化》。这个题目虽然是
我提议的,但说来惭愧,我
对苏辙其实毫无研究,对宋
型文化更是一知半解,因此
事实上我对他的论文的指导
是很有限的,只是因为他的
硕士学位论文是在导师雷恩
海教授指导下完成的《曾巩
文学思想研究》,我是想让
他对宋代文学的研究更深入
下去,且由个案扩展到一个
时代,由文学层面扩大到文
化层次,并充分发挥他的古
代文论的理论功底。可以说
,天保很好地完成了当初的
设想,论文获得一致好评,
因而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现在这本书准备出版,易名
为《宋型文化视野中的苏辙
研究》,虽然是在当年博士
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但许
多地方的论述已经比当初深
入得多,视野也宽阔得多,
且增加了一些章节,如对《
龙川略志》的研究等,这些
都是不可与当初同日而语的
,使得我再次阅读时,亦有
刮目相待之感。
此书当然是以苏辙研究
为主,然将苏辙放在宋型文
化的大背景中,不仅论述了
宋型文化怎样造就了苏辙其
人,而且又论述了在苏辙身
上怎样凸显了宋型文化的特
点,又是怎样影响了后世的
士人文化以及中国传统知识
分子的品格塑造。正如本书
所言,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
迅速崛起,并主导北宋政坛
;宋代文人士大夫大部分集
官僚、文人、学者于一身,
因此他们的文化活动具有“
政治文化”的特点,即是政
治活动、学术思想、文学创
作(主要指诗文,词也不同
程度地参与其中)的相互交
叉与融合。宋代文人极少有
游离于政治之外的,身份特
征即是文人的士大夫化,学
术特征即是实用性与思辨性
强烈。文人的这种身份与品
格自然极大地影响到宋代的
文学创作,故表现为宋文是
平易晓畅的,诗是对俗情排
抑的,词也是逐渐雅化的。
关于宋型文化观点虽然
不是本书首先提出的,但敏
锐地观察到苏辙是这种文化
特点颇有代表性的人物,并
将其与宋型文化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则是本书的突出特
点。纵观整个宋代,苏辙在
政治活动、学术思想、文学
创作诸方面综合指数与影响
,皆相当彰显,恐怕只有王
安石居其右,其兄苏轼亦当
让一头地(苏轼缺乏系统的
学术著作),故从宋型文化
的角度来说,苏辙无疑具有
典型意义。在宋代文人中,
苏轼当是名气最大的一位。
苏辙与苏轼的政治立场是相
同的,正如《宋史·苏辙传
》所说:“辙与兄轼进退出
处,无不相同。”然二人的
性情却很不相同,正如阙名
《瑞桂堂暇录》载张方平评
兄弟二人:“皆天才,长者
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
成就或过之。”(以上本书
中皆引及)当然,对苏辙的
政治文化活动和取得的成就
进行整体研究,又要时刻兼
顾当时的文化环境,难度是
很大的,好在天保知难而进
,可以说是相当成功地完成
了这一任务。
所谓宋型文化应该说也
包括宋代的市民文化,而此
书所说的宋型文化则专指宋
代士人文化,即是指由士人
群体主导的一种文化范型。
其实在我看来,一个时代的
文化特征,知识分子群体具
有某种程度上的引领性,当
然不是说这种引领都是正面
的、应该肯定的,但这种文
化特征具有主导性与覆盖性
,当是没有疑义的。我同时
也认为,对宋型文化如何评
价是另外一个问题,恐怕不
仅要放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
展长河中,还要放眼世界的
历史;即使与唐型文化相比
,它有优势也有劣势。宋型
文化应该是优势和劣势共存
的,这是一个说来话长的话
题。
以上我的关于宋型文化
以及苏辙的一些话,读者完
全可以不必过分留意。宋仁
宗至徽宗朝前期的社会政治
情况、苏辙及其他一些著名
人物在当时历史舞台上的各
种表现,以及苏辙与宋学的
关系、苏辙的诗文创作等诸
多内容和精彩的论述,只要
认真地读一读李天保的这本
书,就能领略得到,并能得
到有益的启示。我想我在这
里做过多的重复是多余的。
也许有人在读完本书之后对
某些章节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而我觉得这本书是关于苏
辙与宋型文化关系的综合性
研究,不是仅仅着眼于苏辙
个人,而是将苏辙放在当时
的政治文化的大环境当中,
给予苏辙在宋型文化中一个
准确的定位,因此宏观上的
把握非常重要,这个任务完
成了,目的也就达到了。本
书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所
以我认为,此书是值得大力
推荐的。
天保取得博士学位后又
去清华大学做了三年的博士
后,在刘石教授的指导下做
《唐诗鼓吹》汇校汇注汇评
的工作,此期间不仅开阔了
眼界,更重要的是充实了自
己的学术基础,拓展了自己
的研究领域。后来便回到西
北师范大学担任教师工作。
天保是工作踏实、做事认真
的人,无论是平时的教学和
指导研究生,或做学问,都
是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作
为他的研究生导师,我对他
所取得的每一项学术成果都
感到由衷的欣慰,故当他约
请我为他新出版的这部著作
写一篇序言时,我也就义不
容辞地答应下来。最后,我
想用苏轼的一首诗作为此序
的结束,就是那首哲理无穷
的《题西林壁》,我对中国
文化就有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