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神经的逻辑(奇妙人类行为背后的大脑机制)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
作者 | (美)埃利泽·斯滕伯格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无论是哈欠传染、虚假记忆、饱腹进食、感同身受、清醒梦等常见的行为和心理,还是幻觉、濒死体验、盲视、梦游杀人、多重人格等惊奇案例,其肇始都是人脑。本书为我们一一讲述相关故事,并以这些现象为契机,深入神经系统内部,揭示并解读脑内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双系统如何在“神经的逻辑”之下造就了这些情形。弄清楚脑神经系统的运作逻辑,不仅可以改变我们对各种心理状况的看法,也能让我们更了解自身的隐秘之处,做出更好的决策。 目录 引言 无意识的逻辑 第一章 盲人做梦时会看见什么?论知觉、梦和外部世界的创生 第二章 僵尸能开车去上班吗?论习惯、自控和人类自动行为的可能 第三章 想象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运动员吗?论运动控制、学习和内心模拟的力量 第四章 我们能记得没有发生过的事吗?论记忆、情绪和自我中心的脑 第五章 为什么有人相信外星人绑架事件?论超自然的经历和故事,以及奇怪信念的产生 第六章 为什么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听见神秘说话声?论语言、幻觉以及自我/非我的分别 第七章 催眠术可以用来诱导杀人吗? 论注意、影响和潜意识暗示的威力 第八章 为什么分裂的人格不能戴同一副眼镜?论人格、创伤和对自我的防护 附图 人脑结构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术语对照表 导语 人类神奇行为一览 听声辨位、梦中杀人、左右互搏、多重人格、心灵操控……这些小说般的情节都真实存在!本书展现了很多超乎想象的人类行为。每章都从一个惊奇问题开始,带领读者不断解谜,充满阅读推理作品的快感。 神经科学一本通 覆盖神经科学的各领域和多种方法,习惯、记忆、梦境、疏忽、幻觉等等日常心理现象都得到了解释,在快乐阅读中了解人脑和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 帮你在生活中少走“弯路” 经常回到家才想起路上该买的东西没买?是否知道要减肥的话不能一边吃东西一边看电视?怎么抵御商家在不知不觉中为你植入剁手诱惑?还有躺在床上就能健身这种好事?……理解这些心理和行为的机制,更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躲开陷阱,抄到“近路”。 书评(媒体评论) 《神经的逻辑》令人大开眼界,它既轻松有趣 ,又是极富启发性的研究,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 做那些最为奇怪的事。斯滕伯格撬开了我们的心灵 ,解释了脑的运作方式,对一系列诸如感知、习惯 、催眠、语言、学习等话题都给出了真知灼见。就 如何面对人类大脑的无意识逻辑这一问题,本书为 读者提供了专业性的指导。读罢掩卷,我对“我这 个人到底是谁”有了更多的体悟。 ——列奥纳德· 莫洛迪诺夫(理论物理学家 ,《时间简史》《大设计》第二作者) 本书每章读起来都像侦探小说,每一页都闪耀 着作者对神经病学的热情。它同时还非常适合哲学 家和心理学家,正能治疗他们的“神经元嫉妒症” 。 ——V. S. 拉马钱德兰(《脑中魅影》作者) 我们解释事情时通常有一些叙事套路,而本书 却是对这些叙事套路背后真正的神经回路进行丰富 详尽的研究。作者破解、打开了脑中的“黑箱”, 检查其中并行的有意识和无意识两套系统,探究从 做梦、自动模式行为到记忆、幻觉、创伤等一系列 问题。 ——《自然》杂志 精彩页 自动模式下的杀人案 肯尼斯· 帕克斯(Kenneth Parks)23岁,住在加拿大多伦多,从事电子产品生意,工作稳定,结婚已近两年,有一个五个月大的可爱女儿。他和岳父母的关系也十分融洽,甚至觉得比自己的父母更亲近。他的岳母还亲热地叫他“体贴的靠山”。 1987 年春天,帕克斯却为人生中的一个糟糕决定付出了沉重代价。他沉迷赌博,常去赌马,并且花大价钱押冷门,胜率最低但潜在回报最高的赛马。几轮下注失败以后,他开始挪用公司的资金来向妻子隐瞒损失。每天上班他都心惊胆战,因为他还要掩盖自己从公司偷钱的证据。可纸包不住火,他终于行径败露,被公司开除,还遭到起诉。于是他越来越难向妻子坦白自己赌博的事,尤其是当两人不得不把房子挂牌出售的时候。 债务压力常使帕克斯彻夜难眠,就算好容易睡着也往往在半夜惊醒,胸中填满焦虑。在参加完一次“匿名戒赌会”后,帕克斯决定向家人包括岳父母坦白自己的财务困境。在召开家庭会议的前夕,他一刻都没有睡着 ;翌日早晨,筋疲力尽的他告诉妻子会议推迟一天。那是5月23日星期六,凌晨1点30分,帕克斯终于在长沙发上沉沉睡去。 帕克斯接下来的记忆,是看着满面惊恐的岳母在自己面前倒下。他接着象自己的车跑去,当他伸手去够方向盘时,才发现手上握着一把刀,刀上正在滴血。他把刀扔到轿车地板上,然后径直开到了警察局,告诉警察:“我好像杀人了。” 在多轮独立讯问之后,帕克斯的故事终于现出了全貌。从自己睡着到看见岳母的面孔,中间的事情他都不记得了。但是调查人员发现,在帕克斯失去记忆的那段时间里,他做成了不少事情。他先从长沙发上起身,穿上鞋和外套,然后走出家门,驱车23公里,中间在三个红灯前面停下,继而走进岳父母家中,先和岳父打斗并掐了岳父的脖子,接着又将岳母刺死。然而对于这一切,他完全没有印象。 医学评估没有发现身体疾病或药物滥用的迹象,其后,四位精神科医生也一起参与进来,以期推进案情进展。在他们看来,帕克斯显然被发生的一切给吓坏了,而且他也没有预谋杀人的迹象。他没有明确的作案动机,因为杀死岳父母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他也没有控制攻击性方面的困难。他智力达到平均水平,没有妄想、幻觉或任何精神疾病。因为精神医学检查一无所获,四位评估人感到十分吃惊,也说不出所以然。 后来在一位神经科医生的帮助下,他们意识到帕克斯的情况可能和睡眠障碍有关。他历来睡得很浅,有时还会梦游,他家族的许多人都有这毛病。他的梦游经历始于童年。有一次,几个兄弟甚至看见他在熟睡中爬出了一扇窗户,他们合力才把他拉回床上。他还有过尿床、夜惊和说梦话的问题,而这些都与梦游相关。那位神经病学家建议用“多导睡眠图”给他做一次全面睡眠评估,这种设备能够同时测量睡眠者的脑波、眼动、心率、呼吸频率和肌肉运动。结果显示,帕克斯的慢波睡眠显著多于常人,而这正是长期梦游者的典型特征。当所有证据汇总完毕、呈上法庭,法官裁决帕克斯袭击岳父、杀死岳母时处于梦游状态,他的两项罪名均不成立。正如一位法官的判词所言: 虽然“自动行为”一词在不久前才首次进入法律界,但嫌疑人在行动时并非自愿,却向来是辩护的理由,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只要能证明嫌疑人的行为并非自愿,就足以无条件宣告他完全无罪……在普通法中,某案件参与者只要在案发时处于意识丧失或者意识不全状态,他就没有罪责。同样,如果他因为精神疾病或者缺乏理智,无法辨别一项行为的本质和特性,也无法判断从事该行为的错误,则他同样无须担责。我们的刑法有一条基本准则,那就是,一个人只能对自己有意识、有意图的行为负责。 …… 第八章 为什么分裂的人格不能戴同一副眼镜?论人格、创伤和对自我的保护 伊夫琳住进精神科病房的时候状况很差。这位35岁的单身母亲属于法定失明,要靠导盲犬帮助才能外出。她的失明原因不详,病历上的旧诊断说她“双侧视神经受损,导致先天眼盲”,但这个说法没有证据。病历中没有记载她接受过什么检查,她也说不出有哪项检查确定了她失明的原因。不过,将伊夫琳引入精神病房的并不是她的眼睛,而是她的皮肤。 她的前臂上深深刻着“肥猪”和“我恨你”这几个词。她不知道这些字是怎么刻上去的,也说不清皮肤上为什么有旧的烧灼痕迹。查看医院记录,我们发现伊夫琳一年前就来就诊过,当时她皮肤上刻的是“笨蛋”和“疯子”。她宣称自己没有自残,也想不出有谁会做这事——和她一起生活的只有年幼的儿子而已。 为什么伊夫琳无法指认残害她的人?也许这和她自己描述的记忆反常有关:当伊夫琳第一次在皮肤上发现刻痕时,她记不起之前的几个小时发生过什么了。从小到大,她常常经历这样的“断档”或“时间丢失”,她的记忆常会漏掉几个小时。她自己是这样形容的:“自打记事起,我就常常发现自己会漏掉一段一段的时间,小时候觉得这很可怕,长大了又觉得很神秘,我不敢告诉别人,生怕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